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撩.美食|“人种天养”荒野白茶

撩.美食|“人种天养”荒野白茶

时间:2020-09-12 09:50:27

相关推荐

撩.美食|“人种天养”荒野白茶

说起白茶,爱茶之人多会联想到福鼎白茶。

其实,在福建北部武夷山脉和鹭峰山脉的交界处,还有一处历史悠久的白茶产地——政和。

这里海拔较高、气候温和、物种丰富、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及地貌特征,孕育出政和白茶清甜鲜爽的口感。

早在唐末宋初,政和就是当时重要的贡茶产区,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

至清代时,“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雇佣工人多至千计;同治年间,有数十家私营制茶厂,出茶多至万余箱”。(引自《茶叶通史》)可见政和白茶之闻名。

为你推荐一款很特别的政和白茶。

采摘自海拔800米的抛荒茶园,以传统技艺纯手工制作而成,故命名为“人种天养”白茶。

这款茶是看天收成,一年只能做3000份!

政和白茶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制茶高级师杨丰先生全程指导了制茶过程,尽力保留了茶叶的本味。

开汤金黄透亮,香气淡雅、伴有奶油香,滋味甘醇,口感顺滑。

秋燥之际,沏一杯白茶,缓缓饮下,口齿生香。

白茶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茶农将茶叶从树上摘下后,不炒不揉,仅凭自然晾晒便可得。

嫩茶上天然生长的绒毛得以保留,干燥后茶叶成白色,远远望去,如同白霜,故名“白茶”。

因人工干预少,白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活性酶含量也比较高。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茶叶里的酶会自然转化,故而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人种天养”白茶,选用从海拔800米左右的抛荒茶园里采摘的大白品种制成。

抛荒茶园里的茶树,大多种植于上世纪60年代,半个世纪过去,存活者不过十几亩。

茶树散于荒野,无道路可至,其间荆棘苔藓密布,生态极好,但采摘极其困难,每年成茶仅300斤左右。

老茶树经多年自然放养,内含物丰富且醇厚柔和,所需水分及营养全凭树根自身汲取,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较高,更加耐泡,更具香气,滋味也更醇厚。

大白品种叶肥芽壮,成茶的品相可与寿眉对标。经过一年时间转化,茶叶的口感会更加顺滑,奶香味更足,非常适合日常品饮。

注:白茶分为三个等级:银针(芽)、牡丹(一芽两叶)和寿眉(叶)。

杨丰先生是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是制茶高级工程师。

他倡导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白茶,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鲜爽度和营养价值,很受茶友推崇。

第一步,萎凋(把鲜叶变干)

鲜叶采摘后,先是晾青,随后就可进行萎凋。萎凋,也称之为“走水”,这是整个白茶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并且整个萎凋的过程不能低于72小时,萎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茶的外观和口感。

杨丰特别推崇自然萎凋:白天将鲜叶放置在光照充足且足够通风的地方,茶青内的水份会逐渐排出。

到了夜间降温之时,空气中的湿度又会增加,叶片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活性酶促使茶叶内化合物的形成。

以此日夜交替,循环往复,逐渐完成茶叶内含物的转变,称之为“吐纳”。

第二步,干燥(摊开平铺)

当萎凋的茶青失水率达到85%时,即可在太阳下晒干。相比现代工艺,生晒显然更加费工费时,成茶的色泽也没那么鲜绿,但这样做出来的茶却更多接触了自然环境的浸润,口感更佳。

为了茶叶的口感更好,杨丰在茶厂西面打造了一座闽北传统纯木质榫卯结构的廊桥作为特制的制茶空间。

廊桥二楼与地面的落差在12米以上,以此形成充足的风和气流。

早晚阳光温和之时,日照可以通过两侧斜射进来,同时也可避免暴晒,阻挡雨水和露水。

廊桥背面恰好有一个西北口,起风时,山风湿度低,帮助茶青更好地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转化,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下制出的茶,口味清甜,茶色也会更加透亮。

注:冲泡白茶一般选用盖碗,先温杯醒茶,然后取4~5g茶叶投入茶碗,95℃以上开水冲泡即可。

相较于其他品类,白茶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日常工作中冲泡的茶,即便在长时间久浸的状态下也可持续饮用,并且耐泡度极高。

如果是5年以上的老白茶,则更适宜使用煮饮法。

用清水投入10g的陈年白茶,以小火煮3分钟后,滤出茶水饮用。

▼点击【阅读原文】,品一口知秋好茶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