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陆象山故事【二十二】义社领兵

陆象山故事【二十二】义社领兵

时间:2021-11-08 12:02:47

相关推荐

陆象山故事【二十二】义社领兵

义社领兵

作者:吴凯春

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着名的哲学辩论会。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表现出朱熹与陆九渊在哲学上的基本分歧点。陆九渊提出"先立乎其大"为出发点。认为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只是"此心"。主张只有认识"本心",才犹如木有根,水有源。陆九渊的心学传至明代,经王守仁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精致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

鹅湖会上,吕祖谦和朱熹本来准备了几十个议题,陆象山陆九龄两兄弟紧张地应战。

正当会讲紧张地进行中,从金溪传来了消息,近来湖南茶寇南下活动频繁,而陆氏义社首领陆谔不久前去世,战事紧急,催陆家二兄弟回家商量对策。

陆九龄在习文之外,治家的本领亦大受时人的赞誉。陆贺曾用温公的冠昏丧仪之法治家,陆九龄据实际情况加以编撰修明,使陆氏全族“晨昏伏腊,奉盥请衽,觞豆膳灶,阖门千指,男女以班,各共其职,友弟之风,被于乡社,而闻于天下。”如此百余人聚族合灶为食,一门和睦,天下罕见。

其实,陆九龄非但能文善治家,而且武艺超群,在中国古代的士子中极为罕见。他习骑射有年,闲暇常及闸弟子至场圃练习射箭,并认此是男子汉当为之事,传说他有百步穿杨之能,而且在箭术上颇有造诣,实战与理论皆有可观,尝言:“射,所以观德也”。

他们急速返回家,发现许多人等在屋中,都迫切地邀他出来组织乡民却敌。先生热心地与众人商议用兵之道,门人多有不解,认为先生乃“海内儒宗”,应该“蹈履规矩,讲授经术”,为何还要去干此等武夫之事?

陆九龄慨然:古时候的读书人皆能文能武,今天的读书人为何就不能保乡卫国?

陆象山也对湖南茶冠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汉书。龚遂传》有: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汉池中耳。“民不聊生,为饥寒所迫,只有上山为寇,就像小孩子戏弄兵器于积水的潢池内一样,不是真正的叛逆,举旗造反。

陆象山说:“你替代已死的陆谔,自愿主”保伍“是可以的,但我不主张和茶农兄弟打仗。”

后来,陆象山在《祭吕伯恭文》中写道:”潢池之兵,警及郡界;亟还亲庭,志不克遂“用上”横池“这一典实,即是他”拗“的表现之一。这也是陆象山与陆九龄之间的又一个分歧。

陆九龄依然是我行我素,他出面组织乡民,调兵遣将,收拾粮草,构筑工事,胸有成竹,调度有方,获得了地方官及乡民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后来,贼寇内普遍流传一句话:此地的陆先生精于射箭,每发必中,我们不要去自寻死路。由此,陆九龄以自己的武艺胆略保护了一乡的安全。

宋淳佑二年(1242),理宗赵昀下诏旌表“金溪陆氏义门”:“皇帝制曰:江西金溪青田陆氏,代有名儒,载诸典籍。聚食逾千指,合灶二百年。一门翕然,十世仁让。惟尔睦族之道,副朕理国之怀。宣特褒异,敕旌尔门,光于闾里,以励风化。钦哉。”(《西江陆氏家乘》卷七《恩典》)陆氏义门的形成,应当说与陆九龄的努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

金溪县陆象山诞辰880周年纪念活动暨首届象山文化旅游节综合协调办公室

来源 | 金溪发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