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玉蝉:生命延续的象征!

玉蝉:生命延续的象征!

时间:2021-09-25 22:57:14

相关推荐

玉蝉:生命延续的象征!

盛夏炎暑树叶如冠蝉鸣阵阵

蝉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十分推崇。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故汉代以来,古人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因此蝉的造型很早就为中国先民所使用。蝉与玉一样也有五德,《寒蝉赋》云:“蝉有五节,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时守节,则其信也。”毫无疑问,"玉蝉"成为了中国古代玉器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玉雕创作主题。

新石器文化玉蝉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以玉作蝉者,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但数量颇少。如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蝉,尺寸较小,为较抽象的仿生形态,仅简单表现出蝉的头、目、翅等基本部位。

浙江余杭反山14号墓出土良渚玉蝉

至铜石并用时期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蝉数量激增,制作精美,可谓古代玉蝉制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荆州博物馆藏石家河玉蝉

石家河文化玉蝉多为束绢形扁平体,造型有精细有简化。玉蝉皆为单面雕成,背面平整。此期玉蝉的吻部均前凸,吻形有三种:其一,钝尖状;其二,花瓣形;其三,宽吻,前缘为“人”字形,有三个尖凸。蝉目多为近圆形眼和叶形眼,微凸。

荆州博物馆藏石家河玉蝉

宽阔的胸部为此期玉蝉的典型特征,胸部的形态有两种,其一为头、胸之间以凹槽相隔,胸宽甚,微鼓,表面阴刻一对卷云纹,胸下部多有凸弦纹或宽凸条装饰;其二为横带状胸,两侧略收,上下边沿与头、腹相接处多琢作凹槽以使蝉胸凸起,亦有头、胸不分,只在胸下缘起凸棱者。

国家博物馆藏石家河玉蝉

玉蝉双翼叠于腹上,翼表面常雕有筋脉纹,翼尖略外翘,两翅中间常用弯曲阴线刻出脊背纹和尾,蝉尾和蝉翅不露尖峰。此期玉蝉常在头、尾或胸部两侧钻一对穿孔。

湖北省博物馆藏石家河玉蝉

石家河文化玉蝉,较良渚文化作品复杂而写实,可代表史前时期玉蝉制作的最高水平,当为商周玉蝉造型之开端。

商代玉蝉

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蝉较少,大量商代玉蝉出土于商代后期的殷墟墓葬中,其造型简单、朴拙,略显夸张,雕工较粗,整体风格承袭自石家河文化玉蝉。

山东滕州市前掌大4号墓出土商代玉蝉

此期玉蝉多作扁片状,亦有少量近圆雕,双面雕的玉蝉开始出现。此期玉蝉体型短小,有一些蝉背凸起脊棱,细节多以斜刀雕琢的粗直线表示。玉蝉头部宽阔,有弧形微凸状、平头两类。吻部尖细而凸出,亦有阴刻或省略口吻者。蝉目有外凸圆眼、未出廓的浮雕圆眼及斜刀阴刻圆眼。

山西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商代玉蝉

商代玉蝉前胸较窄,常以一道阳线或横条表示,中胸较宽阔,常为三角形,表面偶见几何纹样装饰。玉蝉双翼收合,表面琢出筋脉纹,双翼中部接合紧密,基本不露腹部,下部略张开,露出很窄的尖尾。商代玉蝉上钻孔较少,多于首尾之间贯通天地孔。

山东滕州市前掌大4号墓出土商代玉蝉

商代玉蝉雕刻技术较之前更为成熟,玉蝉样式多样,是玉蝉制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西周玉蝉

西周玉蝉受前代影响甚大,基本继承了商代晚期的风格,但也衍生出不少时代特色。

宝鸡茹家庄4号墓出土西周玉蝉

西周玉蝉大多体型肥厚,近乎圆雕,立体感较强,且多为双面雕,背面较商代更加复杂。

三门峡虢国墓地号墓地出土西周玉蝉

西周玉蝉的头部通常与身同宽,平头、圆头成为主流,蝉头前端通常有尖细而外凸的吻。玉蝉的蝉目较小,不及商代夸张突出,眼形有浮雕圆眼及“一面坡”阴刻圆眼。玉蝉前胸多为横带形,上下边缘为凸弦纹或粗深线槽。

山西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西周玉蝉

蝉翼短窄,作收拢状,不露或露出较窄的腹部。蝉翼表面的筋脉纹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由两道一面坡弧线构成的卷云纹,另一类为阴刻平行斜直线纹。此期玉蝉的尾部暴露较多,末端圆钝,腹部、尾部表面常以斜刀琢出节纹。西周玉蝉的钻孔多位于尖吻处,斜向穿孔亦较流行。

三门峡虢国墓地号墓地出土西周玉蝉

西周特有“一面坡”雕刻技巧,改变了玉蝉单调、简单的雕刻方式,使西周玉蝉在殷周成熟工艺的基础上,再放辉煌。

春秋战国玉蝉

考古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数量较少,从现有的玉蝉资料分析,春秋时期玉蝉常以宽带状图案装饰前胸,用夸张多变的手法美化蝉身。春秋时期的玉蝉纹饰对称,更有双蝉复合体的器型出现。

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战国玉蝉

由于制玉工具的进步,玉雕技术大为提高,战国时期的玉蝉纹饰更复杂华丽,蝉翼上的叶脉纹纤细秀丽,在蝉的腹部有脚,使玉蝉向写实的方向发展。战国玉蝉双眼部位开始演变,由两侧雕琢而出,眼形仍然为大眼,前胸有短直线条、斜形短线条及绳纹,两翼有阴刻线纹饰刻化的翼纹,背面则运用弧形阴刻刻画蝉足。

浙江安吉递镛镇垅垻村出土战国玉蝉

汉代玉蝉

两汉时期的玉蝉文化已发展到一个高峰。汉代玉蝉根据功用不同,通常被分为三类:一是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二是冠蝉,用于帽饰,腹部穿眼;三是唅蝉,在逝者口中压舌,体积较小,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蝉

汉代玉蝉根据主要包括三种造型,即“三刀蝉”、具象蝉及“八刀蝉”。“三刀蝉”造型极其简约、抽象,若三刀而就,故得名。其整体接近三棱柱形,背部起脊棱线,脊上端通常有琢一小三角形斜面。两翼呈斜面,表面光素无纹,翼端尖收,不分叉。腹部扁平或微弧,亦无装饰纹样。首端平或呈钝尖状,目部为不规则圆形,凸出不明显。“三刀蝉”主要流行于西汉早中期,仍有两周遗风。

天津蓟县东大井墓葬出土汉代玉蝉

具象蝉,其整体仍为三棱柱形,但中部更厚。玉工以较细的阴刻弧线纹表现翅羽,颈部多有绹索纹装饰,刻画出形象逼真的蝉形。

南京博物院藏汉代玉蝉

“八刀蝉”,即“汉八刀”工艺雕琢的玉蝉。此类玉蝉表面的阴线主要由“汉八刀”技法琢出,其如同写意,虽寥寥数笔,但形神兼具,简洁利落。线条刚劲有力,笔笔见锋,且多为直线,偶有弧线亦为直线交锋汇聚。蝉身形象简明概括,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玉蝉造型规整,变化较少,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

南京博物院藏汉代玉蝉

玉蝉既可“以生为佩”,也可“以死为含”,千百年来,蝉作为经久不衰的玉雕主题,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在中国古玉文化史上留有重要的地位。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古玉文化研究馆,版权归属原作,转发请注明来源玉器圈。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玉器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