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同里湿地公园的这只鸟飞上了《人民日报》!

同里湿地公园的这只鸟飞上了《人民日报》!

时间:2019-05-27 13:02:42

相关推荐

同里湿地公园的这只鸟飞上了《人民日报》!

生活在同里湿地公园的水鸟,

最近在《人民日报》上亮了相。

《人民日报》7月18日

第十三版《生态》

一幅题为“乐享夏日”的组图,展现了湿地公园内众多水鸟或悠闲觅食,或自由嬉戏的场景。同里湿地公园作为长三角地区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系统,为水鸟等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参与。

在 年申请国家级公园试点成功之后,同里湿地公园相继增设了科普馆、观鸟墙、湿地自然学校等科普宣教设施。多年来,同里湿地公园宣教团队以“自然课堂”为大本营,定期组织开展“爱鸟周”、植物认知、湿地课堂等多种生态宣教活动,为吴江地区中小学生以及所有热爱自然的成人提供湿地认知教育的场所,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让游客丰富湿地体验,鼓励更多小孩和年轻人了解湿地,保护湿地。

今年暑假,同里湿地公园又创新了科普宣教形式,面向7—12岁儿童开设了第一期夏令营。告别空调房、补习班,一群孩子走进了身边的夏日湿地,感受夏木阴阴、蝉鸣鸟语、流水潺潺。同里湿地公园总经理庞海燕说,利用湿地生态环境开展科普宣教,能培养孩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大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普及生态科学。

“探访江南原住民”“肖甸湖的渔与耕”“湿地之‘路’”“自然的竞技场”……结合看见湿地、重识同里、守护自然、生机湿地、旗舰物种等主体,湿地公园还开发出一系列研学课程。目前,公园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开发的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湿地宣教课程也已初步完成,通过引入专家资源和国际经验,促进了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科普宣教,我们早已告别了纯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体验式的实践课程,来告诉大家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的发展如何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庞海燕介绍,正是拥有这样的理念,湿地公园在常规环境教育的基础上,还深度挖掘湿地自然美学,并汲取乡土文化的灵感和精髓来设计各种活动和课程。

比如,公园将水乡生产生活的元素融入宣教活动,水乡人捕鱼捉鳝的渔具、插秧耙草的农具……在《渔与耕》课程中,小朋友们不仅能见到还能亲手体验到。

各个时令的本土风物——春天的竹笋、夏天的翠冠梨、秋天的鸡头米与水红菱、冬天的荠菜则被引入课程,构成了《四季物候》的教学内容。

“整个公园的70%左右区域,是我们的纯生态湿地保护区,游客并不能进入。”庞海燕介绍说,“所以,我们对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工作的成果,大多会通过摄像机镜头拍摄的画面和摄影师捕捉到的各种水鸟的生动照片来展示给参观者。”

接下来,同里湿地公园将通过环境教育课程、科普讲解、素拓活动、旅游体验等更多形式的活动,启发游客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欣赏与爱护、丰富游客在湿地公园的人文体验内容、塑造同里湿地公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美学体验。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