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一年级新生家长为何焦虑|让孩子有准备的进入小学

一年级新生家长为何焦虑|让孩子有准备的进入小学

时间:2020-01-25 01:56:04

相关推荐

一年级新生家长为何焦虑|让孩子有准备的进入小学

谈到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很多年轻的家长感到不安,主要是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少数家长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

从理论上讲,家长有这样的焦虑情绪,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一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主要经历三次环境的转换,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第二次转换期,即从“相对约束的环境”转换到“约束环境”(第一次从“放肆环境”转换到“相对约束环境”,第三次是从“约束环境”转换到“选择环境”),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

从实际情况看,幼儿园和小学在很多方面不一样。比如,学习方式从“游戏中学”转变到“听说读写算”的学习;学习内容从“兴趣培养”转变到“初步系统知识”的储备;社会要求和家长的期望也改变了,幼儿园多关注的是“身体健康和兴趣”,进入小学开始注重“学习任务和成绩”了。

这个变化的确有点大,家长若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能会减轻或者避免焦虑的产生。家长如何来做好幼小衔接呢?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

家长常常走进一个误区,生怕孩子学习跟不上,就提前补习文化课,识字、写字、计算等等,恨不得在大班或暑期,将一年级的课程学完。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从小学的角度来反观孩子的发展,其实,一年级的孩子知识“零起点”不可怕,真正让人头疼的是适应比较慢的孩子,比如:习惯不好、情绪不稳、不会倾听、自理能力弱、没有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等。

当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达到要求时,入学的各种问题就会出现,甚至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因此,家长要认识到,真正的幼小衔接是从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和习惯开始的。它包括认知心理的衔接、行为习惯的衔接和各种能力的衔接。

二、做出切实的行动

只有理念,没有行动,一切就停留在知识层面。家长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完成这一时期的过渡。

第一步要做好认知心理的衔接。首先,家长经常用鼓励、接纳、支持性的言语,激发孩子上学的热情。比如:“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好令人激动哟!”或者,“你背着书包走进小学的样子,能不能想象一下?”……切忌为了达到某种要求,用话语恐吓孩子,比如:“你呀,好日子要过完了!”或者,“看你到了小学还能不能这样开心地玩了?”…… 虽然家长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效果让孩子对小学望而却步。有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就问:“爸爸,上小学是不是很苦的?”“妈妈,到了小学是不是要做很多作业呀?”这样的预备工作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认知心理还包括是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担当的意识。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级,还丢三落四,不是作业没带,就是学习用具落在家里,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妈没有捡到书包里。”从走进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事。建议在假期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教孩子整理书包;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洗碗槽;学着拿扫把把垃圾扫成一堆,有能力的可以扫到垃圾桶里;教孩子自己穿衣、叠衣服、系鞋带……

在做好心理认知准备的同时,行为习惯的衔接也非常重要。它包括阅读习惯、倾听与表达习惯、讲究卫生习惯、按时作息习惯等等。好习惯是幼小衔接的桥梁。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作为家长怎样做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建议以阅读习惯带动其他习惯,因为阅读习惯是孩子第一重要的习惯。科学家发现,人不是生来就爱阅读的,阅读脑是经过后天长期有计划训练形成的,没有经过阅读训练的脑,科学家称之为文盲脑。他们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文盲脑与阅读脑生理结构存在显着差异。阅读者会在大脑左侧的枕颞区打造出一小块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文字盒子区”。越是优秀的阅读者,这个“文字盒子区”对文字的反应也就越强烈、越迅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家长们可以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请注意:这不是漫不经心的半小时,也不是指手画脚的半小时,而是关掉手机、电话、电视等影响注意力的设备,创设安静的环境,同孩子一起阅读的半小时。专心看、相互讲、用心倾听,只鼓励不评价。这样,通过一项亲子阅读交流的活动,既提高了孩子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倾听和表达习惯,还有利于专注力的养成。

三是基本能力的衔接,包括了专注力、交往能力、独立能力等。其中专注力是直接影响上学以后每个环节的,除了在亲子阅读中养成专注的习惯外,还可以进行比赛拼图、下棋、数黄豆等游戏活动,或者集中精神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

小孩子的交往能力常常被家长忽视。因为不管遇到大事小事,爸爸妈妈都可以站出来帮助处理,孩子没有任何机会学习与人交往。进入小学后,同学之间发生一些小摩擦,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人际关系不仅会影响刚入学的适应感,还会影响同学之间日后相处的模式。建议家长在具体事情发生时,不是放任,也不是简单的说教、禁止、批评、打骂,而是有意识地教一教孩子给如何处理,给孩子尝试、学习的机会。别看他们这么小,其实影响挺大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梁启超在《论幼学》中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如果家长帮助孩子做好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孩子在新的起跑线上将会更轻松、更自信地前行。愿我们的孩子都有准备地进入小学!

欢迎交流和转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