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道德经奥秘:比超人更厉害 这种人有九种高妙之处

道德经奥秘:比超人更厉害 这种人有九种高妙之处

时间:2021-03-18 00:42:08

相关推荐

道德经奥秘:比超人更厉害 这种人有九种高妙之处

超人,起初以漫画形象出现。

那是在193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之下人们生存艰难渴望英雄出现。

天空阴云密布之下,俩个贫赛的小画家没钱买纸就在报纸背面涂抹出自己的英雄形象,他们到处推销自己的漫画《超人帝国》,结果却被各家报社冷冷地拒绝了。

许多年以后,超人漫画变成电影,在全世界大卖,主人公是来自氪星的超人克拉克。

他力大无穷,速度快过子弹,让人想到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当然更准确地说让人想起了超人学说的创始人尼采。

在德国哲学家尼采心中是这样的:他超越平庸和弱小,有强悍的精神和意志,无视寻常道德规矩,有顽强的创造力,能在恶劣环境中成长壮大。

由于尼采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树立的这个超人也是悲凉的,是在西方价值体系崩塌时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反动,尼采企图用超人解脱平凡人的烦恼,建立文明社会的远景希望,结果在实际验证当中跑偏了,变成了不健全人生的借口。在这种理论鼓动下,出现了希特勒、墨索里尼这样的人物,让人类经历了二战的黑暗恐惧时光。

这种超人理念,在尼采看来很新潮,如果从整个地球历史来看也并不新鲜。二战的烽火早有先例,早在中国春秋时代就产生过很多超人,比尼采描写的还要精彩。

春秋时代战火纷飞,春秋五霸以及其后的各方诸侯水平都很拼的,也有一批能人想改天换地,像管仲、乐毅、孙武、白起、苏秦、张仪、范蠡、·商鞅 、李斯等等, 从政治外交到军事谋略,比墨索里尼之流高出一座泰山。

秦始皇一出来,统一了天下乱局,比西方任何君王都要伟大,已经不能简单用超人来称呼了。

春秋那个时代产生了诸子百家,任何一家的创始人都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大家公认一个最厉害的人类楷模,称为“圣人”。

圣人,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能简单规定就是孔子这样的人。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圣人如何行事。

一、圣人无为

道德经告诉我们: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对比尼采的超人观念 ,“圣人”显然要高出一个珠穆朗玛峰来。尼采的超人总想用力量证明自己,这在以后的美国大片中常以氪星超人、蝙蝠侠、绿巨人等等形象出现,忙来忙去,总有打不完的小怪兽,世界从来不和平清静。

而在老子看来,圣人是需要无为的,所以无所不为。老子对世界有独特的理解,看出世界底层密码逻辑。这个密码逻辑就是“道”!

老子认为“顺应万物而不轻加干涉万物生长”,“治大国若烹小鲜”都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为国家社会做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助推也不会居功自傲。

二、圣人教导出纯朴的百姓

道德经揭示了圣人教化万民方法: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纯朴的人有很多长处,圣人不推崇小聪明,向周围围传达的是虚心低调,培养出更多纯朴有大智慧的人,这样做是务本,不会产生无谓的内耗,国家自然能治理好。

所以道德经还讲: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圣人知道如何取舍,放弃那些眼花缭乱的,追求内心的充实。培养返朴归真的人才,让他们去管理众人。

很多人深有体会,一个家庭成员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相互信任,奉行纯朴之道。当过分追求形式礼节时,反而丧失真诚,伪善产生。交朋友是这样,国家建设也是如此,纯朴的百姓更有潜能。

三、圣人超越了寻常仁义。

在老子看来,“道”才是根本,仁义是等而下之的体验。他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是祭祀时草编的狗,用过以后没什么意义了。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是自然而然的,如同阳光普照万物,然后万物生长,一切都在不言的“道”中,而不必讲什么伪善仁义。

圣人学习感悟天地法则,自然超越了寻常的仁义,没有什么虚妄。现在很多国外领导人不再空喊竞选口号,而是权衡利弊去做事,为了国家利益他们可以为国民而卑躬屈膝,处理国际大事也能屈能伸,能把握住谈判桌上国家利益的主动权。

四、圣人无私

没有寻常的仁义杂念,圣人谦和无私,自然受人敬仰。

道德经介绍圣人时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在常人注重荣华富贵时,圣人能超脱寻常的物质享受。道德经介绍圣人的日常: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管日常的排场有多大,对于圣人来这都可以超然物外,保持内心的平静。

圣人在掌握制约他人的条件或强大的力量时,却不会强迫压制或者苛责与人。

或者说,圣人就是知道你小辫子在哪里也不会抓你小小辫子,更不会给你穿小鞋。“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圣人不为自己积累过多的财富,全力让大家富有他会感觉充实;给予他人他感觉自己获得了很多。

圣人奉行的是“上善若水”之道。这样的善是完备的,普惠众生的……

五、圣人专一重道

万事万物阴阳互补,事物发展曲折向前。在老子看来,少比多更有深刻内涵,比如欲望少方便人感悟,杂念多让人困惑。

所以道德经提倡: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专心于根本的大道,办事抓重点整体根本,能成为天下人的楷模,这样才能明智处事,不自以为是。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领导,把具体业务交给下面处理,他只负责考虑公司的生存大计,有什么人,往什么方向走,用什么样的大策略。如果他沉迷下细枝末节,就丧失了对全局的掌控,很危险。

为此,圣人会“去甚,去奢,去泰。”把不切实际走极端过度想法放弃掉。“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在很多具体事上,圣人虽然没有亲自去做每件事,却能做到“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为此,圣人明白自己与百姓的互动关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做为领导者,圣人坚持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方针,达到了百姓有正气,有财富,纯朴自律的状态。做为领导者,圣人”被褐怀玉”,外表纯朴内心充实如美玉。

六、圣人不放弃救人

在老子看来,做为圣人无私地救人是正常的事,绝不会轻易放弃人,让人尽其才;善待万物,物尽其用。

在道德经中这样总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在这种治理方式下,天下百姓和谐,统一了精神理念,圣人看人如同看孩子一样。

道德经这样介绍: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因为圣人采取以道治国办法,提早警惕未来,所以达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不瞎折腾做无用功,根本不会伤害到百姓,也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了。

七、圣人为而不争

道德经给出圣人处事方式: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即使被人误解、怀疑、甚至污辱,被天灾人祸打击时,也能坚持到底。圣人不让百姓吃亏,所以让人拥护。在这种情境下,没有什么竞争敌人。你可以理解成圣人做事可求心安理得,不求回报,向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样别人怎么还能与他相争?

八,圣人知不知

道德经教导人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圣人知道自己有无知的一面,所以也就没什么弱点了。“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见识有极限,不会自以为是。“自知不自见,自觉不自责”很多科学家和智者都很低调,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知道自己知识局限性。自以为是比无知更可怕……

九、圣人功成身退

道德经告诉我们,圣人成就普惠天下的功业,却不想让人称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汉朝的张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和平降临时,张良功成身退,低调调做人,得以保全。同时代有很多跟随刘邦的人,比如韩信因为不通功成身退的道理,结果被打死在宫中……

总体来看,老子在《道德经》提出的圣人观念,是综合了古代的管理之道、人生之道、修养之道、政治军事之道等等,对文明的促进很大。

自《道德经》诞生以后,人们能感受到《道德经》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圣人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

读《道德经》,一生平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