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漫步上海||愚园路探幽

漫步上海||愚园路探幽

时间:2019-07-03 16:56:25

相关推荐

漫步上海||愚园路探幽

漫步上海

愚园路探幽

作者:翁照谷

愚园路是上海西部一条雅致的小马路。它东从常德路起,西到中山公园,全长2.7公里。街道两边密密匝匝的行道树,把愚园路扮成了一条幽静的绿色走廊。在这条走廊的两边分布着一条条大大小小的弄堂,它们大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建起。有新式里弄,有连排洋房,有独幢花园别墅,也有小型公寓。这些房子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许多中外名人曾经居住在其中,也有许多震惊中外事件在这些房子里发生。

1

愚园路的形成分成两个阶段。1860年清政府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太平军,在静安古剎的北面修筑了一条短短的军路,即现在的愚园路东段,但当时没有愚园路一说。

▲早期的愚园路

19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填掉了一片叫"田鸡浜"的水塘,接原有的军路,修筑了一条直通中山公园的马路(中山公园原名"兆丰公园",建于19)。因为当时静安寺东侧有一个宁波商人叶氏修建的园林,取名"愚园",故这一条新筑的马路就叫"愚园路"(文革时期曾一度改名为"愚公路")。本世纪初愚园路被列为沪上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

▲愚园大门

▲19地图,愚园在静安寺东面,愚园路与静安寺路之间,大门开在赫德路上。

▲清末《图画日报》中所绘愚园

愚园路东段自从2000年以后陆续被拆除,盖起了城市航站楼、久光百货、静安寺地区交通枢纽等等大型建筑。但在我记忆中,这段愚园路曾是个市井风十足的街区。愚园路的门牌编号根据惯例从东到西由小到大,北侧是双号,南侧是单号。

▲常德路、愚园路口,在愚园的位置上建造了爱丁登公寓

▲位于常德路的愚园路入口

愚园11号曾是一幢小型公寓,取名"康贻公寓"(原址和曾经的眼病防治所地块现已建起了宏安瑞士大酒店),我曾经的邻居文雯的夫家就住在这幢公寓。1990年代文雯一家连同她的父母和弟弟都去了加拿大,而康贻公寓的拆除,似乎意味着文家失去了在上海的根。

和康贻公寓相邻的曾是一幢体量不小的建筑,大门口的牌铭是"商业局幼儿园",真不知道解放前它是那个大户人家的宅第。

▲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

愚园路81号是幢很有特色的小楼。它座南朝北,四开间三层高。1946年至1949年间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刘长胜住在这里,因此这里也成了中共上海局的秘密联络点之一。

▲解放后,时任上海市总工会筹委会主任的刘长胜在大会上讲话(上海市档案馆藏)

建造久光百货大楼时,小楼被整体位移到了常德公寓(原称爱丁顿公寓)的西南隅。久光百货大楼建成后81号回迁到现在的位置(原位置偏东),但81号当年所处的周边环境已不复存在,它只是孤零零地和流光异彩的久光百货相伴,根本无法再现当年地下斗争的环境。其实因为城市改造,很多文物建筑的环境都不复存在,很难完整体现出保护建筑的历史价值,这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20世纪30、40年代的静安寺浴佛节与庙会盛况

原来正对胶州路口曾经有条像小马路一样的弄堂,因为和静安寺庙相邻,故被称为"庙弄"。庙弄的南面直通南京西路,因为弄口设有饮食摊,弄内还有卖小商品的摊贩,所以印象中庙弄很热闹,但也有点乱。实际上庙弄是条连体别墅弄堂,我在安徽宿县工作期间,地区建筑公司建筑师顾伟达的爱人的娘家就在这里。因为给她家带东西,所以我有机会走进房子里。给我的印象是,这里的房屋造得很大气,楼梯和楼梯间宽畅,想必当年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住上这种房子。只是有多家住户,过道显得脏乱差,大门也整天开着,任人随便进出。

▲步行街

庙弄靠南京西路一侧有一排面朝东的简屋,它们原来是汽车间,后都住上了人家。在那个时代,汽车间住家是司空见惯的事。因为庙弄人流大,有的在门口摆上了摊头卖小商品(庙弄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原庙弄偏西处有条步行街)。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1908年3月5日清晨通车营业。自静安寺沿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京路(今南京东路)至外滩上海总会(今华尔道夫酒店)

走出庙弄往西,便是解放后建起的沪西地区最大的邮政局——愚园路邮局。文革后邮局搬到了胶州路,原地盖起了仿古大楼,大楼内开出了多家饭店。

▲愚园路40号

愚园路北侧的东端原来是市建四公司,和它相邻的是40弄。40弄内有两幢洋房,一幢是服装研究所(它的门市部在不远处南京西路金城别墅的门面房),另一幢洋房的二楼是程乃珊和严尔纯的家。

66弄是"愚园弄",愚园弄弄口一幢房子的三楼,是我初中同学叶鹏飞的家。叶同学的哥哥是1950年代我国著名的拳击运动员,拳击运动取消后,他哥哥也改做他事。愚园弄的东侧是一幢有点特别的中式大房子。房屋的布局呈L型,底层是连排的落地门窗,临街有一个几百平方米的空地。这里曾经是静安区法院所在地,以后又成了愚园路第四小学。而在这之前这幢房子派什么用处就不得而知了。

88弄顾家弄是愚园路上不多的石库门弄堂。2000年代整个赵家桥地区改造时,顾家弄和这一地块上的其它弄堂房子都消失了,原地建起了鸿安大楼。

▲愚园路胶州路口农副产品市场

愚园路和胶州路成丁字形相交,路口的东北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药品供应站"(其实是药品中转站)。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初期,这里盖起了一家饭店。可怕的是1990年代初,一场大火把饭店老板辛苦攒下的家业付之一炬,还死伤了多人。之后这个地方几经变化,今天它是通鸿大厦的一部分,大厦在原路口东北角的这个位置开了家药店。

▲愚园路132号至150号

愚园路132号至150号原来是十来幢带庭院的连体别墅,很漂亮也很现代。记得最靠车的一幢房子的底层是火车票代售处。那年月我下乡安徽农村,和淮北结了缘,每年都要搭火车来往于两地,因此经常在此排队买火车票。那时火车票代售处很少,沪西地区仅此一处,故每次买票,特别是过年过节,都要排很长的队。如今这里已改造成了门面房,成了餐饮一条街,而火车票代售处也到处可见。

▲环球世界大厦

东西走向的愚园路和万航渡路华山路成十字相交,在路口的东北侧,现在环球世界大厦的位置曾是武警摩托车部队。当年常会看到从营区开出十几辆几十辆带兜的三轮摩托车,隆隆声尘嚣甚上鱼贯而出。此时静安寺交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让位于摩托车队,场面十分壮观。可是很少人知道解放前这里曾经是国民党的兵营。

▲百乐门舞厅

大名鼎鼎的百乐门(paramount "最高的,卓越的"之意)在愚园路218号,它的主体建筑居中,两翼分别在愚园路和万航渡上展开,大门面向东南,它当时是沪西地区地标性建筑。百乐门建于1932年,是座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Art deco)。高高耸起的塔,窄长的窗,直通的装饰条,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派向上的动感。常州商人顾联承为建百乐门花费了七十万银元。实际上大名顶顶的百乐门舞厅只占整个建筑的一部分,它是在靠万航渡路一侧的二楼和三楼。走进大门便是气派的门厅,宽畅拐弯的大扶梯直通二楼大厅,进入流光异彩的舞池让人觉得仿佛来到天上人间。据说舞池的地板架设在多个汽车弹簧片上,以至跳舞时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百乐门沿万航渡路一侧的门面房原先是家叫"大众"的书店,小时候母亲常陪我去买小人书。以后在原址开起了家叫"永乐"的寄售商店(当时叫调剂品商店)。记得当年放学回家路过寄售店,常会进去看看。不小的店堂里堆满了委托寄售的家俱,几乎都是红木。家具之精美,价格之低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花上几元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上好的红木桌椅,而成套的红木家具,也就千把块(当然千元在当时也不是小数,但和现今奇货可居的老红木家具的价格相比,还是大巫见小巫),可以想象委托寄信的人家曾经的辉煌和当时的窘迫。此外我还喜欢欣赏摆放在玻璃櫃台里的名表、金笔、眼镜、烟斗、打火机等小件物品。这些艺术品一样的物件都是有年代的精品。

▲百乐门底下是一排沪上老字号商店

在另一侧的愚园路门面房,开了两家顶级美容院(当时都叫理发店),一家叫"百乐",一家叫"中华"。据说当年的舞客进舞厅前通常要在这里打理得山青水秀。理发店上的二楼三楼是百乐门旅馆,它的出入口处在大楼的尽西头。

▲红都电影院

解放后百乐门舞厅成了放电影,演滑稽,唱沪剧的"红都"影剧院。因为舞台太小,加之几乎没有后台,演不了大戏。文革期间红都又成了批斗阶级敌人的舞台。记得我成社会青年闲散在家时,常被里弄干部叫去红都学习听报告。在一次批斗大会上,我亲眼目睹儿时的同学被宣布为反革命,当场被带上手铐押送去劳改,这一情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革结束后,红都先是恢复剧场功能,以后一度成了饭店,大约1990年代中期又重开百乐门舞厅。由于多年没有修缮,百乐门发生了一件惊动上海的大事。一天一场大雨后过后,红都大门口的吊顶轰然坍塌,造成多人死伤,其中有一人被砸成植物人,在华山医院住了很多年。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上海市第九百货商店,前身是百乐商场

百乐门后面是静安寺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百乐商场"。百乐商场是由各种专营商店聚合而成的商业综合体,有布店、服装店、鞋帽店、小百货、文具店、玩具店、五金店、食品店、雨具店、杂货店等等。商场里还有老松顺点心店(虾肉馄饨,蟹粉小笼是它的特色)和五福斋饭店(本帮菜馆)。商场在愚园路上有一个出入口,而在万航渡路一侧因为可以穿商店,所以是四通八达。文革后期1970年代末,百乐商场拆除改造,在原地建起起四幢高层大楼(这在当时可谓开上海建高楼之先河)一、二层裙房就是当时的第九百货公司。记得当时原住在这里的居民因改造动迁,搬到愚谷邨过渡。彼时在愚谷邨大弄堂搭起简易棚,供他们临时居住。本来宽畅的大弄堂只留出一米来宽的通道,拆迁户的生活起居全在棚屋内解决,这种场景可谓奇葩,实属罕见。

▲静安寺一带老店

百乐门对面,现在中华企业大厦的位置原来是"新华园"。新华园是一条不错的新式里弄,弄堂宽畅,蜡地钢窗。我初中同学殷凱旦就住在这里。因为新华园是老大房、新元泰的后弄堂,运货车进进出出,店里的货物和垃圾都堆在弄内,所以弄堂显得很乱。沿新华园是静安寺地区的黄金地带。除闻名遐迩的老大房、新元泰外,还有科艺照相材料商店(当时我们冲印照片都去科艺)、红波无线电商店、粵东熟食店、源源药房等多家我们常常光顾的商店。

紧邻新华园是条小路,我们都叫它"和平路"。和平路向南直通南京西路,小路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心店。靠愚园路一头的卖大饼油条(冬天还卖油墩子)。而靠南京西路一头的饮食点规模要大些,有多个点心品种可供选择,还可以堂吃。记得那里有个做葱油饼的师傅,他做的葱油饼香气扑鼻,吃口松脆,我至今难忘。沿路的东边一侧是剃头摊、擦皮鞋摊、修伞修鞋的摊贩(原来他们分散在静安寺地区各处,后为便于管理,集中在和平路)等服务性摊头。西边一侧是靠墙搭起的一排简屋,低矮潮湿。走在和平路,简屋里的生活场景一目了然,根本没有隐私而言。

▲庆云里“苏准会”机关拆除前后

和平路西面是259弄庆云里。庆云里不大,是老式里弄房,它没有石库门常见的天井,所以房屋的间距小,弄堂显得很逼仄。据知弄堂里15号是1930年召开的工农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沿马路的店面稀稀落落开了几家小店,记得有一家酒店,卖另拷老酒(当时买老酒都要凭票),另有一家是熟水店,店内有个帮工是个哑巴。冬天我们在家洗澡,就是在这里买的热水,由哑巴挑来家。我初中同学陆念慈就住在庆云里。陆念慈早年丧母,这情况是我们班主任老师根据陆同学的姓"念慈"猜出的。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叫唐毓義,是位丹青高手,他的工笔画和小楷写得特别好,我看到过他的作品,所以印象很深,这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但我记得很清楚。如今庆云里早已拆去,原址建起了世纪时空大厦,而陆同学也不知搬到何处。

当年百乐商场的西侧有一条小路,直通一个叫"狄家花园"的宅子。狄家花园是民国初年著名报人狄平子(江苏溧阳人)的家。狄平子是康有为在江南的唯一弟子,他创办的《时报》和有正书局在当时知识阶层有很大的影响。狄平子还是个文物收藏家文物鉴定家,晚年他笃信佛教,在自己的狄家花园自得其乐安度晚年。狄家后人有在牛津大学留学的,并娶回了英国妻子。因为有英国血统,他们的孙辈狄宗恕、狄宇诚、狄宗谦和狄宗新。长得很像外国人。其中狄宗诚是我邻居张文杰在向群中学时的同学,因为长着一头黄发和一张外国人的脸,所以同学们都叫他"杂种"(虽然难听,但是孩子们之间的绰号,并没有什么恶意)。狄家另有一位当时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在觉民小学(本人母校)教导处工作。因为耳聋,有同学会以此捉弄他,然后一溜烟逃之大吉。五十年代后期我去过狄家花园,不小的园子里树木扶苏,有假山,有池塘,但是已呈破败相,据说园子里还有黄鼠狼出没。和我一起去安徽宿县农村揷队的张文海曾住在狄家花园。他告诉我,他们家是租狄家的房子居住,可见那时狄家己靠出租房子补贴家用了。

▲国际丽都公寓

现在沿愚园路北侧的国际丽都公寓,原来是一排带搁楼的老式四层公寓(这种格局的公寓上海不多见),它们是狄家的产业。公寓沿愚园路有三个门洞,因为进公寓门要向下走几个台阶,所以站在人行道二楼似乎触手可及。记得有个门洞口摆了个做香蕉蛋糕摊点,现做现卖。蛋榚在铁模子里烤成香蕉状,豆沙夹心,软软的,松松的,香气扑鼻很是诱人。我初中同学宋忠义(绰号小老虫)住在公寓的顶层搁楼间。公寓二楼有我小哥的一位同学。有一次我去他家玩(小时候熟人之间的串门是常有的事),在他家厨房,看到一只用魚骨搭起的凤凰,我觉得很好玩,回家后也试着搭,但终究没成功。真不知道现在还有谁会有这样的本事。另外我初中同学陈敏也住在该公寓。陈敏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因家中人口多,学习环境较差,因此他晚上常到我家一起复习功课,成了我学习的帮手。狄家公寓底层门面自东向西有大美理发店、粮店、前进服装店工场(小时同伴康国强的父亲是该工场的裁剪师傅)和一家饮食店,该店的赤豆刨冰是我们消暑的佳品。

▲上海市向群中学校徽

▲上海市向群中学学生手册

▲上海市向群中学毕业证书

▲上海市向群中学红卫兵证

狄家公寓对面,现在紫安大楼的位置曾有三幢洋房。最靠东一幢,连同一排木板房是向群中学的校办工厂和实验室(向群中学是所普通中学,在静安寺地区有三个校区,另两处分别在胶州路(现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南部位置)和在万航渡路433号(现在的静安职校的位置)。我在向群上初中时,曾在这里劳动过也做过实验。中间那幢是杂居楼。西侧靠乌鲁木齐北路那幢是愚园路房管所。文革期间我陪我母亲多次去那里,为的是求房管员高抬贵手不要逼我们太甚。

▲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北京西路三条路交汇路口

▲愚园路北京西路路口,北京西路的最西端

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口的东北侧,1950年代前期是曾经的静安商场。和百乐商场相比,静安商场要小很多。回字形的商场布局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商铺。到1950年代中后期,静安商场逐渐萧条,诺大的商场冷冷清清只剩几家店舖。记得最后只有一家杭州人开的南货店和一家文具店。沿愚园路的一家百货店和一家烟纸店到是一直开到文革。静安商场内曾经有一家电影院,取名"大沪"。大沪电影院是家三轮电影院,新片是轮不到放的,因此票价也比较低。因为是家门口的电影院,小时候常常会光顾那里。这一片地域是田基(鸡)浜居委会的辖区,我猜想二十世纪初填浜修筑愚园路时的田鸡浜就在这里。

未完待续,下一集再见▲▲▲

鸣谢:翁照谷先生赐稿分享!

配图来源: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