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三甲不是前三名也不是第三名

三甲不是前三名也不是第三名

时间:2020-11-24 12:52:52

相关推荐

三甲不是前三名也不是第三名

“三甲” 不是前三名也不是第三名

/-09/030917/030917-15.htm

沈登苗

曾几何时,从中央电台,到地方广播;从国家级刊物,到县级报纸,都喜欢把某团体、个人在某一方面取得前三名、第三名的佳绩,用“跻身三甲” 来形容。如7月14《钱江晚报》头版载文:《重点院校投档线确定------文科三甲:北大、人大、复旦 ;理科三甲:清华、北大、复旦》,意为今年浙江高校录取线文科最高的前三名是北大、人大、复旦;理科最高的前三名是清华、北大、复旦。又如,《宁波晚报》7月15日有这样的标题:《游泳世锦赛前二天------中国姑娘无缘三甲》,说的是中国选手李蓉娟在女子一米板跳水比赛中不能进入前三名。其实,这个比喻是不当的。 “三甲” 是个等级概念,本义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的第三等而不是具体的名次------既不是前三名,也不是第三名。殊不知,在某种特定的氛围,“三甲” 还含有贬义的成份呢?

“三甲” 之称谓是科举名词中引伸出来的。元、明、清科举殿试后,按成绩排出三个等级;每等再罗列名次。第一等,叫“一甲” ,仅限三名,分别是“状元” 、“榜眼” 、“探花” ;第二等,谓“二甲” ,取若干名,其中的第一名叫“传胪” ,他连同一甲三人及会元(会试第一名) 曰“巍科人物” ,代表科举的最高水准;剩下的就是三等,即“三甲” ,人数最多。可见,三甲是进士中的第三等,也是末等。有时,也把一、二、三甲全部进土称三甲。但都没有前三名、第三名的意思。笔者接触科举已有年头,在收集的相关文献里,也没有看到有学者把“三甲” 解读为前三名、第三名的。

那么,“三甲” 之词又何以成为当今的流行语呢?原来,因一甲进士三名,我国古代的鼎有三足,故从元代开始,把一甲进士也称之为“鼎甲” ,或“三鼎甲”①。可见,若古为今用,把一甲、三鼎甲来形容前三名是贴切、到位的。遗憾的,不知是那位仁兄,想当然地把“三鼎甲” 缩写成“三甲” ,或把一甲三人误解为三甲,并藉此来比喻各行各业竞赛、考核的前三名、第三名。由于“三甲” 词汇看上去既古雅,又时尚:既能取代枯燥的“前三名” 、“第三名” ,又能显示作者的“学养” ,故一旦推出,就以讹传讹、大有席卷全国媒体之势。而“三甲” 的本义,倒被人们淡忘了。

顺便提及,“三甲” 一词除了不能当作“前三名”、 “第三名”外,有时还具有贬义的性质。因宋以降参加殿试者均不黜落,考得好坏都榜上有名,仅是等级、名次不同和影响初次任官而已。但大家对等第、排位仍很看重。康熙时,为防作弊,曾将大臣子弟均抑置三甲(《清史稿》卷一0八《选举志》三) 。这说明,殿试者谁都不愿望自已进入三甲------最低一等。君不见,权倾朝野、声震八方的曾国藩就是因为殿试不理想------三甲同进士出身(道光第三甲第42名) 而遗憾终身②。由此不难理解,在特定的场合,如某项竞赛中,当参赛者已进入决赛时,您若预祝其“跻身三甲” ,则有咒诅其成为末流、甚至垫底之嫌。因为,此时的“三甲”------三等者,乃成绩最差档次之谓也!这恐怕是“三甲” 理论创新者所始料不及的。

为了祖国语言的整洁,请准确使用“三甲” 。

注释

①《辞海. 教育. 心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62-63页

②刘新民:《19世纪中后期变革科举思潮述论》,《荆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09-11

文章来源:世纪论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