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樊嘉院士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

樊嘉院士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

时间:2018-11-15 12:34:04

相关推荐

樊嘉院士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超过一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约8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临床上,有些肝癌患者疗效较好,而有些患者即便接受了规范治疗,疗效依然很差,说明这背后肯定存在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原因。为更接近“肝癌的真相”,我国的医学专家和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着探索和研究。

10月,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的最新成果“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整合蛋白质基因组学特征”。该研究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以高质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基础,充分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多组学、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为更深入地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指导肝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樊嘉院士等通过团队合作,利用159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样本,全面检测和分析了基因突变谱、拷贝数变异、表达谱、蛋白质组及磷酸化蛋白质组,通过关联分析与生物学实验,全面解析了乙肝相关肝癌分子特征和发生发展的机制。

该研究是国际首次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大样本全景式多层次分析,研究所产生的高质量大数据将为广大肝癌临床与基础研究者提供支持,从而有力推动肝癌研究领域的发展。

经多组学联合分析,该研究将肝癌患者分为三个亚型——代谢驱动型、微环境失调型和增殖驱动型,且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潜在治疗靶点显著不同,代谢驱动型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而增殖驱动型肝癌患者的预后最差。这种新的分子分型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甚至超过了临床上常用TNM分期,有望为肝癌的预后判断、分子分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西方国家的肝癌多由丙肝病毒感染和脂肪性肝病诱发,而我国85%的肝癌患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本次研究发现,我国肝癌的突变谱与西方国家不同,故需要基于中国人的数据开展临床研究,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据樊嘉院士介绍,中药的不当使用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发现,35%的肝癌样本中含有马兜铃酸诱导的基因突变“指纹”,蛋白质组数据也检测到了由马兜铃酸基因突变“指纹”编码的变异蛋白。而且,马兜铃酸的突变“指纹”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增高和微环境免疫耐受显著相关,提示免疫治疗对该类肝癌患者的潜在临床价值。考虑到马兜铃酸的肝癌致癌作用,应谨慎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该研究还发现,肝癌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仅为0.54,约20%蛋白质对基因拷贝数变异产生了显著的对冲效应,既对多组学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提出了可能的解释,又证明了多组学联合分析的科学价值。

该研究通过全面检测和分析基因突变谱、拷贝数变异、表达谱、蛋白质组及磷酸化蛋白质组,绘制了乙肝相关肝癌的分子特征全景图,为国际首创。

樊嘉院士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诊治新策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