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MTAD I 拒绝设计思维背后的一成不变 设计师应该是怀疑论者

MTAD I 拒绝设计思维背后的一成不变 设计师应该是怀疑论者

时间:2023-04-08 20:46:37

相关推荐

MTAD I 拒绝设计思维背后的一成不变 设计师应该是怀疑论者

在座的各位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甲方爸爸那一句“你要不再出几个备选方案?这个好像还不是我要的感觉。”

这个时候大家的反应通常是这样的:

本文总计1898字,全文干货无添加,建议阅读时间25min~

论及原因,相信很多设计师会把责任归咎于我们英明、伟大却对设计不大了解的甲方爸爸吧,如“甲方爸爸不让我用PS,非要我用Photoshop”这样的梗。但今天小编要不怕死的提出,有的时候可能真不是甲方爸爸的锅,是设计师自身的问题。

设计这门学科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要培养设计思维,而头脑风暴往往是设计思维的标志。基于3M公司的便利贴,我们能够快速地完成众多头脑风暴。

一眼看上去,这种方式的确非常专业、系统地展示出我们脑中的想法,但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仅仅是我们脑中自己的想法,恰恰是这种方式限制了我们去探索那些实际上可以丰富我们讨论的许多其他材料和可能性。而我们却不曾怀疑过。

设计师应该是个怀疑论者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句话,“请跳出你的舒适区”,在本篇中就是,“设计师请做一个怀疑论者”。

正如设计的相邻领域,艺术。虽然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是批评家,但这个领域并不缺乏尝试深度思考的人们,他们会审视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持怀疑态度,怀疑自己也怀疑周围的世界。

同理,在设计中也应如此。虽然设计常常跟“利益”挂钩,常常被禁锢在甲方爸爸的各种要求下,怀疑并质疑周遭世界这一要求并非易事。

“我们做的是对的吗?我们做的设计完美吗?”

正如上文所说,头脑风暴是设计思维的典型代表,这就是日常设计中的惯例。而我们非常热衷使用这种惯例,甚至有些迷恋。可往往就是这种惯例会使我们画地为牢,线性的习惯会错失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身处在一个民主化的时代,潜意识里的想法即通过民主化设计,我们实际上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由此便衍生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也就是寻找用户的痛点以引起共鸣。(共鸣empathy一词在设计中运用的极其广泛,过去我们将其称为“调查”。)言下之意即倾听你的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但这是调查的一部分。

当然我并不反对“共鸣”、“以用户为中心”的能效,只是仅仅就用这么一个方法是不是太过简单,这难道就是设计中“万能公式”式的存在?

请跳出你的舒适区

这里以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电讯”学派举例,这是由一群没有实现任何东西的建筑师组成。正如上图他们提出的“步行城市”设想,运用非传统的建筑图纸方式,目的在于打断建筑界的现代主义垄断,鼓励人们去发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此外,建筑电讯学派也创造了一种在建筑领域非常非传统的媒介:一本杂志,并关注诸如技术、建筑、移动性和模块化等问题。

这一学派的许多作品也借用了漫威漫画的形式,但内容还是自己的,这就是我这里想说的设计应当进行一种“跨界”,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换句话说,现在的设计领域就像是一个无菌房,安全却也与外界隔绝。正如上文,看似冲突的漫威漫画和建筑图纸恰恰产生出奇妙的反应,而这一点确是现代设计领域缺失的。

忘掉这些设计思维吧

设计思维是门艰深的学问

自设计思维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很多的赞扬。但设计思维中有很多术语,这些词语在传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少目的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想象一间为孩子准备的核磁共振成像室。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经历,甚至对某些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假设你想要弄明白“如何才能使孩子们适应这种环境呢?”,而找到了围绕着这些机器在墙上贴漫画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好的,但是解决思路和执行结果却很糟糕。因为还有其他许多东西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比如说房间的尺寸、天花板的高度、灯光、纹理等。这也相当于你从图形中没有看到其他潜在的东西。这就需要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或是建筑师来回答这些问题。

设计思维与设计无关

回归本文关键词:设计思维。那设计思维究竟在设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布雷特·沃特斯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讲授设计思维,他写的一篇题为“设计思维与设计无关”的文章或许可以说明些什么。

根据沃斯特的说法,设计是一种工程学意义上成功开发产品的方法。设计思维与做一些漂亮的事情没有关系,它与做一些有用东西有关。比如,工程师可以用此逻辑设计出一种可以很好完成工作的丑陋机器。这就是理性的设计思维,很多时候会使我们忽略美的重要性,这种“美”可能来自于外观,也可能来自于给用户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纯粹的功能主义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时候如果沿用设计思维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就无法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正如在被无印良品的“性冷淡”风所影响了的日本设计也会出现佐藤大的Nendo工作室。

功能中的小惊喜正是Nendo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而这种小惊喜却恰恰是设计思维教不会的。

▲阿斯澎湃艺术博物馆

另一个例子是由日本设计师Shigeru Ban设计的阿斯彭艺术博物馆。从建筑正面来看它确实是一座建筑,但是它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实际上非常难以得到。这种材料是由纸张和一种带有树脂的小木材组合而成。它能防火,也异常坚固。它的结构很好,同时也非常漂亮。

因此,介于功能主义与美之间,介于能提供实际用处的东西和那些非常漂亮的东西之间的分歧应该完全消除。那种纯粹的功能主义者也应该向“能工巧匠”转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