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晋城:阳城北留镇皇城相府

晋城:阳城北留镇皇城相府

时间:2024-04-13 16:38:42

相关推荐

晋城:阳城北留镇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名字赫亮、名声煊赫,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它的缔造者陈廷敬是康熙朝的一代重臣。从政53年间,升迁28次,一直做到文源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要知道清朝的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的御书楼(见上图)是皇城相府景区入口。这座御书楼位于皇城相府外城“中道庄”西门外。楼内的康熙御匾“午亭山村”摆放在醒目位置,游人抬头便能看到。据说楼上还有康熙题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检票口在皇城相府的外城门。城门券洞上方正中央位置嵌两块匾额,上为“天恩世德”,下为“中道庄”。导游词说:一是说自古以来,在樊水河畔,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皇城处于中间地段,故名中道庄;二是说皇城的主人身居官场,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庄”。上匾“天恩世德”四字,以示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

皇城相府第一景区为“冢宰府”,康熙曾经两次在该院落的主建筑--正面的迎客大厅做客。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是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景区游览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御书楼金碧辉煌,河山楼雄奇险峻,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藏兵洞奇妙无穷,南书院曲径通幽,西花园风景别致,紫芸阡御碑林立。纵观相府景区,历史人文底蕴厚重,造型独特,气象万千。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摘自360百科)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皇城相府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十六座院落,房屋六百多间。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南书院、止园、、西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

冢宰府内每一处匾额,每一副楹联都和陈廷敬的身份、地位、学识相熨帖。

康熙皇帝为陈廷敬题写的“点翰堂”匾额。

室内陈设看似简省,实则价值不菲。

冢宰府内的石雕木雕非常华美,尤其是这座石雕门楼,体现了清代装饰风格向繁缛绮丽发展的趋势。

走出冢宰府,就见在去往内城的石板路上前后矗立大小两座石牌坊--功德坊。

大牌坊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楼,枋额雕有龙凤,抱鼓石为狮子滚绣球。气场超大。

石坊中间明间刻:“冢宰总宪”,下方依次是罗列出陈廷敬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及朝廷敕封的官职。最下格是“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左右分别为“一门衍泽”、“五世承恩”,下边则是陈廷敬兄弟子侄们所取得的功名和官职。一座石坊将“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彰显无疑。

小牌坊两柱一楼,结构简单,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正面载从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们所授官职,背面是他们所取得的功名。

古往今来,太多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像陈廷敬这样在政坛上全身而退者,并且其家族也能不韪,难得。

内城“斗筑居”在两座石牌坊尽头城门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内城建有容山公府、御史府、陈氏宗祠、世德院、树德院。

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官居都察院御史。因此其府邸称御史府。由并列两院组成。左为庭堂,右为内宅。

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摘自百度)

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它是陈氏六世祖陈天佑(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陈氏家族中第一位进士的府第,别称“肃政廉访”。

陈氏宗祠是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祠堂正门两侧悬挂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记载着陈氏在明清两代共有九人中进士,六人入翰林。

世德院,据说为陈廷敬出生地。

止园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皇城相府内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相府主人与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

位于相府城南的南书院原名“止园书堂”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止园内,是皇城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科举仕进的地方。

皇城相府内还有一处以陈廷敬为主体的陈氏家族展馆,在皇城相府景区出口附近。

王跃文的《大清相国》曾这样赞扬他: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摘自360百科)

相府内的内城墙,城头建有垛口,东南、东北两角设有文昌、关帝两阁。走在城墙上,内城外城建筑历历在目。

位于冢宰府西侧的西花园,内有假山、鱼池、回廊、花圃,面积不大,但构思巧妙,建造精美,有江南园林气息。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寓意“河山为囿”,与城墙同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正是明末战乱猖獗之时。楼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制高点。

河山楼有七层,内置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一层有石碾石磨和水井。三层以上设有窗户,楼顶建垛口和女墙,地下有地道通往城外后山。楼内可容千人避难。

麒麟院,相府内城明代早期建筑之一。原为陈廷敬祖父陈经济居所。门外石兽、门前照壁均为麒麟,故名“麒麟院”。

鱼和先生住在郭峪古城旁的一家民宿。女主人豪爽热情,她告诉鱼,每天上午九点半在皇城相府门前举行大型演艺“皇帝驾到”,叮嘱鱼早点选好位置观看。

场面如此宏大,也就理解皇城相府门票为什么是一百元,这个价钱是郭峪古城的二倍多。晋城地区景点对六十岁以上人士收半票。

游罢皇城相府,鱼很清醒。皇城相府不是城,不过是陈家的私宅大院。正如皇城相府导游词说的:“皇城相府是由清朝官员陈廷敬为母亲建造的。因为陈廷敬的母亲想去北京看看皇宫,可是他的母亲身体不好,到北京又路途遥远,陈廷敬怕母亲经不起长途奔波,所以他就按皇宫的样子为母亲造了皇城相府。”哈哈,这么说,这皇城相府还是一座孝子工程!

皇城相府对面的樊山山麓有西山院,樊河打脚下流过。西山院匾额为两朝御史陈昌言所书。

西山院是个道观,正在维修。站在西山院看皇城相府,气派!

鱼和先生沿着樊河往回走,在皇城相府东南还有一个佛国仙境,这里山上新建一座塔,在郭峪古城和皇城相府常看到它的身姿。皇城村因有皇城相府而热闹非凡,相形之下,郭峪村寂寥无比。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品鉴皇城相府,下期沁水县湘峪古堡再见!

有关链接:

陈廷敬(1639年―17),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陈廷敬一生编著有多部书籍。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他在京城任职期间,曾于康熙六年(1667)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发起结诗社,参加者有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刘然《国朝诗乘》选陈廷敬诗29首,评曰:"台阁之诗,工为应酬,虽藻粉铺张而其中无有,亦坐其人胸中无识。……先生诸篇于沉博绝丽之余,寓感讽规切之意,长句片语,莫不称是。天人之相与,主臣之交孚,淋漓恺切,唯所欲言。要其忠孝蟠郁,蓄极而流,不可遏抑如此。诗乃为有为而作也!"

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他以"清勤"的评价。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山西省陈廷敬研究会副会长、曾长期在晋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研究员马甫平说"陈廷敬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山西当时是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的地区,这必然影响到他。当时,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很多理学家开始强调躬行理学思想,陈廷敬就是如此。理学强调的个人道德,具体到官场之中就是自身为官要清廉,对待贪官要敢于斗争。"乾隆时期的文学家沈德潜评曰:"五语表其奏疏光明,贤于孔光削草之媚。六语表其持躬洁白,同于寇莱公行己之清。'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呈莱公语也。"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1687-1763),写诗赞曰:"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

陈廷敬是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平生勤于写作,几无搁笔。他曾将《午亭文编》送呈康熙御览,被康熙夸为"拟诸姚房李杜",所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学所能窥者"。但是陈廷敬一直身居庙堂之中,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这是他诗歌题材范围较为狭小的根本原因。加之他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人气质以及其后繁琐冗杂的编书事务,都无情地压缩了他心灵自由驰骋的天地。诗歌作为文学创作,如果缺乏个性,也就丧失了其久长的生命力。特别是陈廷敬无暇或不屑于在诗歌理论上有所建树,似乎"文以载道"就可一以贯之,这也影响了他文学地位的确立。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

《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不过,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