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经行头痛中医中药

经行头痛中医中药

时间:2021-11-08 19:31:27

相关推荐

经行头痛中医中药

每于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证者,称为经行头痛。经行头痛属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

经行头痛的诊断要点

头痛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经后渐消,为本病的诊断依据。头痛的部位可有前额、后头、头顶及头侧之不同,临证时应详加询问。 本病应与经行外感头痛相鉴别。外感头痛有表证可辨。 平时亦常头痛,经期加重,久治不愈者,需作进一步检查,如脑电图或头部CT扫描,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经行头痛的辨证分析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荣于头。导致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是由于素有血虚、肝火或血瘀或痰湿,当经前、经行机体气血下注冲任的特殊情况下,病邪易以引发对清窍的失养、上扰、阻塞或蒙闭,发为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首以头痛的时间、性质辨虚实。一般而言,经前胀痛、掣痛、刺痛为实,经后空痛、隐痛为虚。其次,以头痛的部位辨受病的脏腑经络。大抵痛在后头,属太阳;痛在前额,属阳明;痛在头侧连耳,属少阳;痛在巅顶连目,则属厥阴受病。治疗本病以调气血、平肝阳为主,并结合经期不同的时间以及所属脏腑经络,灵活施治。

经行头痛的辨证论治

肝火型

【证见】 经前多日或正值经初头痛剧烈,多以巅顶或头侧掣痛。头晕耳鸣,目眩而胀,痛剧呕吐,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结溺黄,月经量多,经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养阴清热,平肝熄风。

【方药】

1.主方天麻钩藤饮(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处方: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栀子15克,黄芩12克,桑寄生20克,牛膝15克,杭菊花15克,益母草30克,羚羊角骨15克(先煎),白芍20克,藁本9克。水煎服。

肝体阴而用阳,虽属肝火,由于经行之际阴血下注冲任,肝血不足,肝气偏旺,气火上逆,上扰清窍而致头痛。若体质较弱,肾水不足兼肝火时,也可用杞菊地黄汤(《医级》)加羚羊角骨、石决明、白芍、钩藤。

2.中成药

(1)清开灵口服液,经前3天始每次1瓶,每日2—3次,服至经来两天。

(2)牛黄降压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服法同上。

3.单方验方

夏枯草20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作茶饮。

血瘀型

【证见】 经前、经时头痛剧烈,或素有头痛,经期加剧,痛有定处,如锥如刺。经来腹痛,经色紫黯有块。舌质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 调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

主方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味

处方:麝香0.15克(冲服),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红花9克,红枣10枚,生姜3片,丹参15克,石菖蒲1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如检查有脑垂体微腺瘤者,可加化瘀软坚消症之品,如蜈蚣、三棱、莪术、鸡内金、土鳖虫等。如血瘀兼寒,加桂枝、细辛,以温经通络。兼气虚血弱者,加当归补血汤,以益气化瘀,养血调经。

血虚型

【证见】 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痛势绵绵,劳则痛甚;月经常后期,且量少色淡。面色无华,心悸怔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 养血柔肝,祛风止痛。

【方药】

1.主方加味四物汤(尤在泾《金匮翼》)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蔓荆子15克,杭菊花15克,炙甘草6克,何首乌20克,枸杞子15克,石楠藤15克。水煎服。

如兼气虚者,加北黄芪、党参各20克,或用人参养茶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中成药

(1)复方首乌补液,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2)首乌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痰湿型

【证见】 经前或经期头痛而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痰涎。口淡纳呆。带下量多,或月经量少或推后,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治法】 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

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法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佩兰15克,蔓荆子15克,石菖蒲10克,丹参15克,紫苏梗15克,厚朴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经行头痛的其他疗法

1.经行头痛的针灸治疗 可根据头痛的部位不同,随经取穴。

前额痛:印堂、合谷、内庭。

头顶痛:百会、太冲、内关。

侧头痛:太阳、足临泣、外关。

后头痛:天枢、后溪、申脉。

手法:常用泻法,留针20分钟。

2.经行头痛的饮食疗法

天麻15克,鳙鱼头1个,炖服。 川芎10克,白芷9克,鳙鱼头1个,炖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