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潘安古尸容貌复原 专家称符合真人 潘安泉下有知 该怎么想

​潘安古尸容貌复原 专家称符合真人 潘安泉下有知 该怎么想

时间:2023-09-14 23:50:30

相关推荐

​潘安古尸容貌复原 专家称符合真人 潘安泉下有知 该怎么想

如果搞一项民意测试:中国古往今来最帅的美男子是谁?

得票数最多的估计是潘安。

虽然投票的大家都没见过潘安本人,但自西晋以来,文人墨客对潘安容貌的赞美那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则潘安之美,已成定论。

潘安既然这么美,那又美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只看文学作品的渲染,靠脑子充分发挥想象。

在这想象过程中,我担保,几乎每一个人都产生某种窥探欲,恨不得穿越上一千七百年,回到西晋的洛阳街头,一次性把潘安看个够。

穿越时空虽然不现实,但随着科技发达,考古装备的日益完善,现代人要看到潘安的容貌,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现在的古尸容貌复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先进了。

这不?近来网络上风传起一张“潘安古尸容貌复原图”。

可真甭说,图片上的男子双眉带彩,二目有神,鼻秀高挺,嘴角带笑,棱角分明,英气逼人,却又不失儒雅俊秀之风采。

据相关文章介绍,这幅图片是由着名历史学家、人像画家、电脑制作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日夜攻关,通过现代科技神奇还原的作品。

文章还写:“科研小组的组长,沈诚博士兴奋地宣布:‘我们可以有信心地告诉全社会,这个还原的潘安的容貌,99%符合历史上真人的外观!’”

但凭良心说,虽然这张“潘安古尸容貌复原图”的肖像是一个帅哥,却远没我们想象中的惊艳。

看看史书上都怎么描写和形容潘安的美的吧。

《晋书.潘岳传》记:“(潘)岳,美姿仪”。

《文心雕龙》则写道“潘岳,少有容止”。

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之所以被后人称为潘安,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但民间说法却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只称“潘安”。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则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世说新语》,在《容止第十四篇•七则》里写得最有趣,说:“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即潘岳长得姿容秀美,神气清朗,少年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大道上,女人们见了,无不手牵着手,把他围起来观看。

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这个记载更过分,潘安乘车出行,老女人见了,纷纷投掷水果,以示爱意,以至于潘岳回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成语“掷果盈车”的来由。

……

看看,潘安之美,是足以令无数陌生女子一见便倾心,如痴似狂,发花痴、发癫狂,忘形失态,做出超越礼数的举止行为来的。

现在的女子看“潘安古尸容貌复原图”,应该还没有冲动到这种地步吧?

魏晋文学专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公持先生说,潘安的美,是有他的时代背景的。他生逢其时,生在一个尚美时代,《世说新语》又把他写得非常突出,因此被抽象成了一个超级大帅哥。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蓓蓓说,魏晋时期正如今天,进入一个解构的时代,汉朝四百年的秩序一夕崩解,各种惊世骇俗的现象出现,当时品评人物的眼光非常开放多元。

南开大学的罗宗强教授说,西晋士人心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情趣的雅化,审美标准崇尚秀丽。

的确,魏晋时代,根本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是一个“文学的自觉和人的自觉”的时代,自然美与人格美同时被发现,人们沉醉于对人物的容貌、器识、肉体及精神的美,形成“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一批批或深具或深醉“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美男子被讴歌,《世说新语》《容止》篇共写了39篇关于帅哥的文章,记录的美男有: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岳、夏侯湛、何晏、二陆、张华、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

相貌丑陋或不佳,则会被人鄙视和讥笑。

如上面提到的《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条”还有下文:“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左太冲即左思,着名文学家,写《三都赋》而引出“洛阳纸贵”轰动效应的那位,他东施效颦,学习潘安到洛阳城外大道游走,遭到女人们拦截吐唾沫,郁闷而归。

与左思遭遇相同的还有另一个名重一时的文学家张载,“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就因为长得丑,出门都被顽童掷瓦石,这不是看脸的时代又是什么?!

所以,潘安之美,可能真的就是“潘安古尸容貌复原图”上的样子,即沈诚博士说的“这个还原的潘安的容貌,99%符合历史上真人的外观”,它虽然没能引起现代女人内心的燥动,却足令让那个看脸时代女人为之颠狂。

但,话说回来,沈诚博士真能保证“潘安古尸容貌复原图”上的样子“99%符合历史上真人(潘安)的外观”?

要知道,潘安墓的下落还一直是个悬疑之谜啊。

现在潘安故里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游乐园一角,有潘安墓、纪念碑、纪念亭,这些,全是在1996年一口气建起来的。

其中的潘安墓准确地说只是一座“招魂墓”——潘安是被诬陷叛乱而枉死于几百里之外的洛阳的,家乡的人建立这样一个墓是希望他的魂魄得到安息。

也由于历史界对潘安的一生还存在有很大的争议,所以这墓并没有象一般墓一样树立墓碑,而是立起一个形状玲珑色彩暗红的天然巨石,上面题写了“潘安墓”几个大字。据说,摸了这块石头的男孩子会长得更好看、文才更好,因此被来来往往的男人摸得油光可鉴。

关于潘安真正的墓地,由于潘安死于“谋逆”大罪,没有人敢给他收尸。是过了一年多,潘安的侄子潘尼才在堆积死犯乱尸骨的坟里将疑似潘安的尸骨运回河南巩县,安葬在潘安父亲坟墓旁边。

这个说法,是得到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的认同的。

傅璇琮先生在《潘岳系年考证》中说,中牟是指潘岳的郡望,他童年随父在巩县,少年即到洛阳。潘岳在故里未留下啥遗迹。潘岳父亲坟墓在巩县西南35里罗水流经处,潘岳本人也葬于此,潘岳在诗文中多次表示这个地方是他的归乡。

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十六、十七中也记载:“晋潘茈墓《水经注》: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迳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败。”

看来,潘岳的坟墓就应该是在巩县西南35里罗水流经处了,但不能确定潘尼从洛阳运回的就是潘安的真尸骨。

1984年,巩义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就声称在该市西南芝田镇北石村村委南2公里处发现潘岳墓,地处坞罗河北岸台地上,北距310国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农田中,无地面建筑,仅存潘岳墓冢,墓冢高6米,周长38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

不过,巩义市文管所的习延昭先生坦承,巩县是传统的交通要道,两京锁钥(指洛阳和开封),潘岳同其父之墓在巩县芝田镇,那儿是罗水和漯水交汇处。现保留下来只有一座土冢,土冢没有打开过。因为没了碑记,并不能确认是潘岳的还是他父亲的。

习延昭先生的话真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如果这座土冢是潘岳父亲的墓,那么,专家能复原的只是潘岳父亲的容貌吧?!

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无论是潘岳还是潘岳父亲,离世时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古尸复原的容貌应该停留在死前状态才更能“99%符合历史上真人的外观”吧?

话说回来,复原的即使是潘岳而是潘岳父亲的容貌,好歹都还能满足人们的幻想。

最残酷的事实是:潘安故里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的人坚称潘安墓是在县城西北三公里处,但解放前已经被黄河淹没掉了,潘安的墓已经不存在了,则潘安的尸骨也早在河底无觅处了!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从建村以来,那儿就是潘姓家族的祖坟。

大潘庄老村民潘绍卿有根有据地说:“过去我听父亲潘玉成说过,潘岳墓确实在村西北贾鲁河里,我父亲年轻时曾潜水站在墓顶上,手举一根一丈多长的芦苇,苇尖刚露出水面。他也从墓顶上掀掉过一块大青砖。”

大潘村58岁的妇女主任衡秀萍则说,自己的公爹潘永增在世时,经常讲遭遇潘安墓的故事。1938年8月,中牟大水过后,仍有大片的水坑积存。由于天气炎热,13岁的潘永增经常到村里西侧(原中牟农校)的一个水坑里洗澡。仗着自己水性好,潘永增经常扎猛子下水。一次,扎猛子时,头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用手摸时,发现上面是一块块长满青苔的砖,但是比普通的砖要大得多。回到家后,潘永增告诉了村里人自己的“奇遇”。老人们由此断定,潘安墓就在村西北的河里,潘永增碰到的肯定是潘安墓。

实际上,1993年编的《中牟县志》就记载,在县城西北三里处有潘安墓,那里原是贾鲁河故道河堤南侧,因年深日久,历经多次黄河泛滥冲刷,墓室沉入河底,被冲成了两丈多深的大水潭。墓室是用青砖砌成,清末,村里有个叫潘龙蛟的武秀才,为寻墓中宝物,曾潜入水底,没找到什么宝物,只捞出一块一尺多长的石碑,碑上刻有“潘岳之墓”的字样。

现在,中牟县档案局主管县志整理工作的徐元又补充说,潘安墓究竟在什么地方,历史上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在县城西北三公里处,即“中牟县志”所采取的说法;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墓在县城西三里处的一个大土丘上,人称单冢,内有石床,但现在已无据可考;第三种传说是,潘安死后为防人盗墓,建了两座坟冢,单冢是潘安的疑冢,潘安真正的墓址所在,没有人知道。

但愿,现在“沈诚博士”等人精心制作出来的“潘安古尸容貌复原图”,是确保在真的潘安墓中发掘、确保挖出的真是潘安本人的尸骨的基础上还原出来的,否则,真是个大乌龙了。

没有看过瘾?好看的军事公众号在这里

兵器一点通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