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带你走进仰韶文化遗址村 探寻远古彩陶文化技术 了解7000年前的原始生活。

带你走进仰韶文化遗址村 探寻远古彩陶文化技术 了解7000年前的原始生活。

时间:2019-07-02 11:44:19

相关推荐

带你走进仰韶文化遗址村 探寻远古彩陶文化技术 了解7000年前的原始生活。

仰韶文化,在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三门峡位于河南省最西端。这里是中华文明主要发源地——豫西、晋南、秦东大中原地区的核心,也是国家“中华探源工程”首选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圣地,仰韶文化闪耀在母亲河畔,在三门峡的片片阡陌田野中绵延数万里、纵横数千年,开创早期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7000年前,就在这块沉积的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黄河两岸,在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中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他们用石刀砍伐,从生活中积累智慧,烧制精美的陶器,那些生动的鱼纹、花饰是她们情感的表达;他们用石镞狩猎、捕鱼;她们用粗陶器盛装谷物和水,采集、蓄牧、种植粟类作物;在满天繁星闪烁的夜晚,围着草裙的妇孺在河边跳着欢快的舞蹈……一幅幅既原始又文明的生活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远古走来,跨越很多阶段,仰韶文化便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早期中国和华夏文明的母体文化,其绚丽多姿的彩陶花纹开启了华夏族群浩荡洪流的先河;它是华夏子孙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源头之一。最初的人类从母系氏族开始进化过程中的蒙昧与文明、创新与智慧就交融在历史的那个断面里,以土层的形式留下神秘的记号,等待着后人发掘和研究,让人类的文明进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漫漫旅程。 仰韶文化是距今5000~7000年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的发现让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找到了源头。

仰韶文化遗址先后经过3次挖掘。直至1951年,经过30多年的时间,我国又发现和发掘了很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特别是根据其他发现证明,仰韶遗址包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的遗物。当年6月,我国着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主持了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的第二次发掘,进一步确定这一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仰韶遗址迎来了它的第三次挖掘,此次发掘者根据这些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将遗址自下而上分为四期,不仅再次确认仰韶文化遗址是一种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混合型文化遗址,而且弄清了这两种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从此仰韶中期—仰韶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早期—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明了。

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也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充分说明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90多年,经过三次发掘研究发现,仰韶文化主要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共发现遗址5210多处,其分布范围广泛,以华山为中心,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陕西关中、陕北一带。分布省份有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等9个省区,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达到2040处,河南省1000处、山西省1000处、甘肃省1040处、河北省50处、内蒙古自治区约50处、湖北省23处、宁夏回族自治区7处、青海省3处,其中,陕西省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南部的延安地区,两地相加达1774处,遗址数量大大超过周边省份。目前,仰韶文化分布区面积最大的遗址是陕西关中地区耀县的石柱塬遗址,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可以说,发生在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不仅是汉民族“通向远古文明的窗口”,其彩陶艺术也开启了我国彩绘艺术的先河,见证了中国文化从原始向理性的演变,其文化之光照耀并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思维与表达。如今,那些穿越时空与人类对话的彩陶,犹如遗落在人间的一把钥匙,打开人类文明的宝藏,华夏文明的第一缕霞光从这里开始,照亮和开启人类的智慧之门。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沉醉于此动情地说:“仰韶文化的发现,就是我们民族童年的歌声,使一个壮士重新站立在地球上。”着名学者、作家梁衡对此感叹不已,写下“仰望仰韶 躬耕未来”的名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