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理想的封建帝王汉文帝刘恒

理想的封建帝王汉文帝刘恒

时间:2023-11-24 22:51:59

相关推荐

理想的封建帝王汉文帝刘恒

刘恒(公元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在代地(约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一带)被立为代王。公元前179年继位,是为汉文帝。一、出乎意料幸继大统刘邦皇后吕雉利用外戚专权,在其死后,大臣们里应外合,迅速剿灭诸吕。此时有个最为首要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就是拥立谁为刘氏皇朝的继承人。当时有个名义上的小皇帝刘弘,这是吕雉霸持朝政期间所立的傀儡皇帝。刘弘是惠帝刘盈之子,但生母不详,或许是被吕雉刻意隐瞒了。大臣们以此为借口,说刘弘本不是惠帝亲生之子,是吕雉“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刘弘既然被认为不是刘氏后人,所以就被拉下了皇位。比照历朝的先例,刘邦的兄弟、子孙都可以成为继承人。刘邦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当时他的两位兄长已经去世,四弟楚王刘交还健在。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刘交也可以成为继承人。刘恒在即位之前,也曾推举过刘交,但是没有被众臣采纳。大臣们首先想到的是齐王刘襄,刘襄之父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襄便是刘邦的长孙了。齐王刘襄也是发动讨伐诸吕的召集者,是拨乱反正恢复汉室的功臣。但大家认为刘襄母亲家族驷氏“恶人也”,担心会重蹈吕氏外戚专权的覆辙,于是就排除了齐王刘襄。当时,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有两个还在世,一个是四子代王刘恒,另一个是七子淮南王刘长。大臣们经过讨论,认为刘恒年长,“仁孝宽厚”,母亲家族“薄氏谨良”;而认为刘长年少,“母家又恶”。于是大臣们以“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的理由,把汉朝的皇冠抛向了刘恒。二、入乎其微谨慎即位刘恒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权杖,暗自庆幸的同时,也颇为担忧。他不知道大臣们是真心实意地拥立他,还是背后有什么阴谋。当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派人到代地来迎接时,刘恒便和代国的大臣商量。有人认为,这帮开国老臣足智多谋,刚刚还喋血京师,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阴谋。建议刘恒“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也有人认为,刘恒“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迎立大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希望刘恒不要疑心。大臣们截然相左的意见,使刘恒无法定夺。于是他便和母亲薄氏计议,母子俩商量后还是犹豫不定,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当人的困惑无人能解的时候,往往会求助上天的旨意。于是刘恒“卜之龟”,通过卦兆分析,自己当为天子。有了占得吉卦的底气,刘恒便派自己的小舅薄昭去见周勃,打探他们的意图。得知大臣们是真心想拥立他为皇帝时,刘恒才动身前往长安。由于当时小皇帝刘弘还在宫中,为了以防万一,刘恒没有直接进长安城,而是停留在长安东北的高陵(今陕西高陵县),并派人前往长安观察情况。进入长安城后,刘恒在自己的官邸接见众臣,通过几番辞让,他最后表态,你们既然都认为“莫宜寡人”,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寡人不敢辞”,于是便接受了皇位。刘恒在即位前夕,内心是矛盾重重的,他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判断,步步为营。退可守,继续做代王;进可升,可以成天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其谨小慎微的人。三、心忧天下宽以为民尧舜禹时代的帝王注重德政,一直被后世歌功颂德,历来被公推为理想的朝代。汉文帝刘恒可以说是在此三代以后,第一个符合这种标准的帝王。刘恒认为“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如果犯人触犯法律,让没有罪过的“父母妻子”一起连坐,甚至被没入官府为奴,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官吏以不正之法害民,那就是官吏带头为暴,这样粗暴的法律是不能禁暴的。于是“除收帑诸相坐律令”,废除了连坐之法。当时的法律较为严酷,有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等肉刑。刘恒认为,舜帝时期世道祥和,处罚犯人仅仅是“画衣冠异章服”,而现在“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这是自己“德薄而教不明”造成的。何况肉刑以后肢体、肌肤不能重生,犯人痛苦,也不符合仁德。于是废除了肉刑。刘恒认为“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民辛勤劳作还要缴纳租税之赋,这样是把农民和商人一样对待了。应该鼓励农业生产,废除农田的租税。这对于当时的农业社会来说,是极有积极意义的,也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外交和内政方面,刘恒也一向坚持仁政。南越王自立为帝,刘恒却让他的兄弟显贵,南越王于是取消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背约入侵,刘恒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给百姓带来劳苦。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朝见,刘恒就赐给他几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张武等大臣接受贿赂被发觉,刘恒就用金钱赐给他们,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交给官吏处理。刘恒就是这样,“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四、克己奉公严以律己 自从有了世袭制的传统,历代帝王都会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早做打算。对大臣请求早立太子的建议,刘恒总是搁置不理。他认为天下百姓对他的统治还不够满意,早立太子是“重吾不德”,楚王、吴王、淮南王等宗室“多贤及有德义”,都是他考虑禅让的对象。当然,在大臣的“固请”之下,刘恒最终还是确立自己儿子刘启为太子,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了知晓自己的过失,以及做得不够的地方,刘恒发布诏书,要求大臣“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把他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告诉他,来补正自己的疏漏。为了鼓励大家尽情发布意见,刘恒还废除了“诽谤妖言之罪”,允许百姓私下议论自己,充分做到开言纳谏,开张圣听。 刘恒对自己的生活不作过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省吃俭用。即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太仆掌管的马匹,只需留下一些够用的,其余都交给驿站使用。刘恒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预算要达“中民十家之产”,他便舍不得而放弃了。刘恒平时穿的都是质地粗劣的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要求“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刘恒还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修高大的坟,“欲为省,毋烦民”。到了生命的最后,刘恒以平常心对待,认为“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他在遗诏中规定:哭吊三日就除去丧服;不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参加丧事的人都不要赤脚;丧服的麻带宽度不超过三寸,不陈列车驾和兵器,不动员民间男女到宫殿哭祭;宫中哭祭的人在早晚各哭十五声,行礼完毕就停止;不是早晚哭祭的时间,不准擅自哭泣;按丧服制度应服丧九个月的只服十五天,五个月的只服十四天,三十六天的只服七天;其他不在规定中的事宜,都参照办理。另外他还规定,后宫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让他们回娘家。这些人性化的规定,是刘恒一以贯之遵循简朴风尚的体现。结尾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刘恒不可能像现代社会那样,去弘扬民主、自由等理念。他能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注重德政,为民解忧,另一方面注重个人的修养,提倡勤俭节约,不啻为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形象。他和儿子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和谐社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