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科普】胡焕庸线与胡焕庸

【科普】胡焕庸线与胡焕庸

时间:2020-08-12 23:22:25

相关推荐

【科普】胡焕庸线与胡焕庸

胡焕庸线

自古以来,中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似乎早成事实,但没有人对这种模糊的认识加以有力的佐证。

1935年,胡焕庸提出的瑷珲—腾冲一线则廓清了这一分界,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

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这里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

1982年和1990年我国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不变。以东南部地区为例,1982年面积占比42.9%,人口占比94.4%,1990年人口占比为94.2%,经历了55年时间,东西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发现,东南、西北两部分的人口比例还是94.2%比5.8%,“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比例,与70年前相差不到2%,但是,线之东南生存的人已经远不是当年的四亿三千万,而是十二亿两千万。虽然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真正适合人们生存的空间,却只是这300多万平方公里。

已故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吴传钧曾这样回忆他的老师:“当时中国总人口估计有4.75亿,他(胡焕庸)以1点表示1万人,根据掌握实际情况将2万多个点子落实到地图上,再以等值线画出人口密度图。”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地理学界给出了一份这样的答案。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这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共发布了30项地理大发现,排在“珠峰测量”之后的,是“胡焕庸线”。

符合胡焕庸线规律的一些分布图

中国河流抗生素分布图

以地理学上著名的“胡焕庸线”为划分,人口较密集的中国东部,其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可见人类活动对抗生素排放的巨大影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图

风景名胜“密集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胡焕庸线”大致相符。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分布图

中国降雨分布图

胡焕庸线与400mm等雨量线走势基本符合。

中国经济地理分布图

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中国玉米分布示意图

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学术顾问方克定介绍,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列22个限制开发区域,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西部”范围,包括胡焕庸线西北侧“远西部”和东南侧“近西部”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70%以上。

从农业综合区划的“东田西草”,林业总体布局的“西治、东扩、北休、南用”,电力供求关系的“北均,东、南缺,西供”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胡焕庸线的影响。方克定指出,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种地缘现象。国内从传统产业集群的分布看,东部势如燎原,西部还是星火。

胡焕庸

胡焕庸,字肖堂,中国江苏宜兴人。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

人物经历

19考取江苏省立第五中学(今常州中学)。

19,胡焕庸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即赴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任史地教员。

同年赴法国,在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进修。

1928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等职。

1998年4月30日,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98岁。

主要贡献

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

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就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方面第一批论文。其中,最重要的论文包括《中国人口之分布》。

《中国人口之分布》里,第一次用等值线的方法,绘制《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着重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鲜明对比。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这是人所共见的。

来源: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科学时报《不可逾越的“胡焕庸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