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解析

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解析

时间:2018-09-08 14:13:15

相关推荐

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解析

李云峰

摘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错误的光速不变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光速是可变的,它符合速度迭加法则。超光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出现中微子超光速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词:相对论 中微子 超光速

9月22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欧洲科学家发现超光速粒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在让中微子进行近光速运动时,其到达时间比预计的早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对此,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这些中微子是以比光速快60纳秒的速度运行。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如果此次研究结果被验证为真,意味着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将遭到严重挑战。

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呢?根据本人多年来对相对论和超光速的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错误的光速不变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光速是可变的,它符合速度迭加法则。这就意味着超光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光速不可超越的推论是完全错误的。

一、测定光速的天文学方法依据的是光速迭加法则 。

早在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先测量了光速。由于任何周期性的变化过程都可当作时钟,他成功地找到了离观察者非常遥远而相当准确的“时钟”。罗默在观察时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周期所出现的一次卫星蚀。他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他用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来解释这个现象。光从木星发出(实际上是木星的卫星发出),当地球离开木星运动时,光必须追上地球,因而从地面上观察木星的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要比实际相隔的时间长一些;当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这个时间就短一些。为了取得可靠的结果,当时的观察曾在整年中连续地进行。罗默通过观察从卫星蚀的时间变化和地球轨道直径求出了光速。罗默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这说明光速与光源(或观测者)的运动是有关的,光速是可变的,是符合速度迭加法则的。事实上,测定光速的天文学方法依据的正是光速迭加法则。[1]二、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不能证明光速是不变的。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被认为是证明光速不变原理的重要证据。但是,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并不能证明光速是不变的。

在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里,光从光源S射出,仪器装置光源S、玻璃M、平面镜M1、M2和镜筒T等都固定在地球上(如图1)。[2]

图1

从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它们的路径是不同的。由于光对于光源S沿各个方向速度数值相等,都等于c。因此它们最后到达镜筒T的时间就有先有后,这样它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使仪器装置旋转90°的前后,两束光进入镜筒T的时间差△t和△t′是一样的。因此,在实验里观察到的干涉花纹形状不会改变。

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证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和光相对于光源的速度是不变的,但不能证明光相对于观测者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因为在实验中,光源S相对于观测者(镜筒T)根本就没有发生运动。所以,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不能证明光相对于观测者的速度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即不能证明光速是不变的。

三、光速不变原理缺乏理论依据。

光速不变原理的所谓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既然可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它对于所有惯性系都应该具有相同的形式,也就是说,光速是不变的。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的速度为

v=c=1/(ε0μ0)^1/2=1/(8.9×10^-12×4π×10^-7)^1/2≈3.0×10^8米/秒。[3]

但是,光速只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算出来的一个结果,并不是一个物理定律。虽然在不同的惯性系可以推算出同一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只是相对于它所在的惯性系才是成立的,相对于别的不同的惯性系是不成立的。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有关参数计算出飞机上发射的导弹的速度,但是这个速度只是相对于它所在的飞机才是成立的,相对于别的不同的飞机是不成立的。在这里,物理定律(计算公式)相对于不同的惯性系是相同的,但是,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对于不同的惯性系却是不同的。爱因斯坦把物理定律和由物理定律计算出来的结果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光速不变原理的所谓理论基础是不存在的。

四、光行差现象证明:光速是符合速度迭加法则的。

假设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一个距离很远的、与地球轨道平面垂直的恒星。本来望远镜镜筒应当平行于星光放置,也就是垂直于轨道平面放置,才能正好看到恒星。可是由于地球在轨道上运动,实际上这望远镜必须朝地球运动方向倾斜一个角度放置,才能看到这个恒星,这个角度大约和垂直线成

20.5″。这就是光行差现象。

设地球的轨道速度为v,光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的速度为c。由于地球在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而地球公转(轨道)速度为3×10^4米/秒,因此地球自转速度可以忽略不计。

当地球以速度v运动时,光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地球以-v运动,光相对于地球的合速度为c′。c和c′的夹角即为望远镜的倾角θ(如图2)。

图2

tanθ=v/c

v用地球的轨道速度代入,

tanθ=v/c≈3×10^4/3×10^8≈10^-4

θ≈20.5″

这和实际观察结果相同。

以上的计算结果说明:在光行差现象中,光速是符合速度迭加法则的,也就是说,光速是可变的!

综上所述,爱因斯坦关于光速不变假设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也是不正确的。由于历史上受科学观测和实验测量水平的限制,人们不能准确的测量光速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速不变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显然,这种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光速是可变的,它符合速度迭加法则。超光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出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光速.百度百科./view/18638.htm.

[2]陈义成主编:《电动力学》第161页,科学出版社出版,8月。

[3]陈鹏万编:《电磁学》第292-29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78年3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