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竞争力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孩子

竞争力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孩子

时间:2023-03-23 16:21:46

相关推荐

竞争力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孩子

竞争力的研究是传统经济学面临的挑战——访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

《商学院》:随着中国经营报竞争力监测体系年会的召开,有关竞争力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了解到,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你早在1995年就开始深入研究竞争力的问题了。当时你主持了社科院的产业和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项目,项目的成果在学术界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你写的项目研究报告《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获得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一书也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想知道,从那以后你的竞争力研究是如何继续深入的呢?

金碚:1995年、1996年,也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公布以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我也一直继续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了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我们的竞争力研究也被列为其中之一。

当时,我们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研究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但是我们发现,竞争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是件很难的事情。虽然近几年国内关于竞争力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总的来看,感觉大家更多的只是在同一水平上的重复:所使用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已有发现,比如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对竞争力的评价使用的是国外研究机构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如果留心的话,你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竞争力的一般性议论的学术论文。国内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真正能够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的成果不多。

所以,为了把竞争力的研究深入下去,有所创新、有所贡献,我和我们的研究成员设想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我们开始对竞争力进行多方位的组合研究。

《商学院》:经济学从来就把市场竞争作为主要内容,竞争力似乎天然应该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你的这番话似乎暗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传统的经济学并不能有效地解释竞争力问题。用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工具来解释竞争力,这个过程很困难吗?

金碚: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经济学是怎样描述市场竞争的。

首先,经济学假定,个人和企业都具有所谓“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它假设所有的人、所有的企业都是“趋利避害”的,他们的行为完全是“理性”的——每个人都非常精于计算,都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决策原则,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而且这种理性不受到文化、感情、习俗、道德、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或者也可以说,所谓“理性行为”,就是抽象掉了人的一切民族、文化、心理、习俗、道德、信仰等差异的,最纯粹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或者“收入最大化”,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就成为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

你可能听过一个说法,就是说经济学是“第二数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总是假定人和企业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种前提下,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才可以用演绎逻辑的方法进行描述,才可以用高度抽象的分析方法来揭示各种经济行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同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必须对所研究的对象和关系进行高度的抽象,能够彻底运用演绎逻辑方法,所以经济学可以广泛地运用数学方法,描述各变量之间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和表达方式是可以高度形式化的,而最高形态的形式化语言就是数学表达和数字化。这也是为什么把经济学称为“第二数学”的原因。

经济学的这种最基本的学科和方法论特征,让它成为社会科学所有各门学科中最具科学形式的学科,成为社会科学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学科。但是,经济学的弱点也由此而生。经济学的抽象性、演绎性和形式性,尽管可以使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却有可能会降低其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

《商学院》:这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有些在大学讲坛上的高深理论经济学课程,或者是那些纯经济学论文所讨论和研究的内容,可能和现实经济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

金碚:对。象牙塔和真实的塔没有什么关系,高精尖的经济学成果未必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因为它抽象掉了所有的现实因素,它的假设前提远离现实,其推理出的结论未必有直接的运用价值。

经济学认为人和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有企业的决策原则和行为特征在本质上也是一样的。但是,竞争力的含义却完全不同,竞争力暗含的最基本的逻辑含义是:各个企业是不相同的,有的企业强(具有竞争力),有的企业弱(缺乏竞争力)。很显然,这同经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具有了很大的差异。因此,用彻底的经济学方法来解释竞争力,或者把有关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纳入理论经济学的体系,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科学任务。

《商学院》:但是,正如你刚才说到的,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就是个人和企业都是理性的,所以,在经济学家眼里,个人决策和各个企业的行为都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异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企业都假定为是输入—输出原理完全相同的“黑箱”。如果是这样,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即使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同,仍然会是有些企业竞争力强,有的企业竞争力弱,为什么有的企业的竞争力能够由强变弱。

金碚:如果坚持假定企业行为的相同性,把企业视为严格具有经济人理性主义行为目标的“黑箱”,那样的话,竞争力的分析的确很难继续深入。

所以说,我们要把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深入企业内部,将企业视为可以深入观察的“白箱”,剖析企业的内部结构。换句话说,竞争力研究的深入需要将企业作为没有内部结构的“原子”和“黑箱”的假设,改变为企业是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征的实体。这样,对竞争力的研究就进入了企业经济学或者管理经济学的结合部。于是,人们可以研究和分析: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企业家的行为等影响企业成败和竞争力强弱的因素。这样,企业不再被假定为同质和严格按经济人理性主义原理进行决策和活动的最小经济单位,而被假定为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决策和行为差异显著的有机体。

《商学院》: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力研究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结合。你把竞争力经济学称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孩子”,道理也在于此吧?

金碚:是的,我们只有在企业“异质”的理论假设条件下,才可以讨论所谓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理念”、“企业家精神”等导致企业间差异的“不可模仿”、“不可交易”的因素。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人和人是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也是不同的。企业的异质性得到彻底的肯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找到了原始性的起因。但是,同时人们也发现:这样做,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已经远离经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方法,而离社会、心理、伦理等研究方法和领域只有一步之遥。

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完全放弃对个人和企业行为的经济人理性主义假设,而假定个人和企业都是社会人,即假定人和企业的行为是超越严格的理性主义原则的。于是,人的信仰、道德、知识、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传统等都被视为影响甚至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进入跨学科的竞争力研究视野。

建立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范式

《商学院》:一旦竞争力的研究超越了经济学,进入管理经济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那么研究竞争力的经济学范式就会发生相应改变。

金碚:我对竞争力的研究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竞争力应用经济学和竞争力研究。其中,竞争力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竞争力的基本概念、逻辑、理论框架,运用抽象方法,揭示竞争力的基本因果关系,建立竞争力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竞争力应用经济学在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下,运用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工具、模型和统计分析手段,研究竞争力的显示性现象和影响因素,以及各种现象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且对不同企业或者产业的竞争力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竞争力研究则是对具体现实中的经验事实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结

合起来,不拘泥于经济学分析的“纯粹”性,而尽可能贴近具体现象和具体问题,发现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各种复杂因素,并就如何提高竞争力提出具体的对策性建议。

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竞争力应用经济学和竞争力研究的研究对象都是竞争力现象,所不同的是,三者的理论抽象层次和分析工具有所不同。由于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因素,竞争力研究必然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竞争力研究在方法和概念体系上都是非常不“纯粹”的。如果说竞争力理论经济学主要运用演绎逻辑方法,竞争力应用经济学主要运用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那么,具体的竞争力研究则主要运用归纳逻辑(经验研究)的方法。

从竞争力研究的现状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抽象层次上的研究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的逻辑方法,而当进入较具体层次的研究领域,则越来越倾向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结合。

竞争力理论的重要应用———竞争力监测

《商学院》:很显然,竞争力监测体系是你的竞争力理论的重要应用之一。我刚刚看到了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指数,看到你们对国内的上市公司都打了个分,叫做“企业竞争力指数”。你们怎么想到用这种办法来实践你的竞争力理论呢?

金碚:其实,在我们之前,用数字来体现竞争力强弱的办法早就存在。比如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他们每年都会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竞争力打分排序。这表明,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来反映竞争力的状况

,是人们的一个普遍的期望。因为大家相信:数字胜于强辩,大家希望能够用竞争力指数形式把各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显示出来。所以,公众和企业有如此期望,我们也力图揭示竞争力的奥秘,大家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这就是企业竞争力监测的实际意义。

《商学院》:在我们眼里,竞争力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非常多,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企业家行为、基础管理可以影响企业竞争力,企业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社会人文条件也可以影响竞争力。我可以想像,用数字来度量这样的概念,一定存在很大难度。你们是怎么做到用数字来说明竞争力的呢?

金碚:以量化形式显示竞争力,首先要科学地选取指标和构造指标体系。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采用理论分析,专家设计;问卷调查,多数选择;运用磨合,不断完善的方法来建立一个指标体系,作为对企业竞争力进行长期监测的工具。具体说就是: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基于经济学的分析和管理学的研究,由专家设计一个指标体系的框架。然后,采取问卷的方式,由公众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来评说,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指标更能够反映竞争力,即依据多数选择的原则,选取具体的指标。这样,就可以使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程序上的合理性。进一步的考虑是,按以上方式选取的指标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和可扩展的,可以通过在测评过程中的运用、试错、磨合,来不断地完善。从而可以做到:理论依据可靠,选择程序合理,逻辑线路清晰,操作方式可行,逐步优化细化。

《商学院》:尽管如此,竞争力指数仍然不能保证完全客观。这会影响竞争力指数的应用吗?

金碚:我们知道,数字是一种抽象,任何抽象都以一定程度的信息损失为代价;数字处理必须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而任何假设条件都以一定程度上“忽视客观具体”为代价;用数字进行判断必须以一定的因果关系逻辑为基础,而对因果关系逻辑的认识和判断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性的影响;在影响竞争力的各种因素中有些是可以直接量化的,有的则难以直接量化,而只能采取某种间接量化方式(例如问卷调查),将其纳入统计指标体系之中,这其中不可能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有关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反映客观。但是,只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数字和数字分析却可以无止境地“逼近”客观,以数字所反映的企业竞争力有可能成为企业竞争力真实状况十分逼真的影像。

我还想补充一点,数字的价值并非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对它的运用。我们要承认数字,尊重数字,但不盲目崇拜数字,在数字面前丧失自己的判断力。我们今天所公布的是依据综合性和显示性较强的基础数据所测算出的各类企业的竞争力监测的部分得分。在我们所设计的监测指标体系中,这只反映了其中70%的因素。下一步,还要通过对公众和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获得另外30%的监测数据,进而才能测算出企业竞争力测评最后的综合得分。而且,即使是最终的综合得分,也不是企业竞争力排名的“龙虎榜”,更不是对企业大小强弱的判决,而只是竞争力监测的一个“体检表”。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当其为一面镜子,不妨看一看自己,也可以比一比别人。但不必依此而自傲或者因此而自悲,也不必据此而张扬或者为此而抱怨。如果所有的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都能以豁达之心听之,以借鉴之心视之,以求真之心析之,以自审之心用之,那么,我们的这项企业竞争力监测工作就能实现其很大的价值,成为对广大企业和研究者的一份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