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中国山水画名家50幅

中国山水画名家50幅

时间:2023-06-17 06:04:54

相关推荐

中国山水画名家50幅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至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顾恺之(345—406)

毘陵(今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其绘画理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作品无真迹传世,此图为宋摹本。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感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咫尺天涯,以山为德、以水为性,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到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彩,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游春图》隋·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从东晋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唐代的“金碧山水”,五代的“全景山水”,到宋代的“文人画”的萌芽、“马一角”“夏半边”的广为流传,“元四家”的飘逸出尘,到明朝的“吴门画派”的统领画坛,清代的循规蹈矩、陈陈相因,直到近现代的再度兴盛。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651—716)

李思训,唐宗室。他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明皇幸蜀图》唐·李昭道

系李思训之子,与其父同享盛名,人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

▼《匡庐图》五代·荆浩(889—923)

荆浩隐于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因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

此图右上角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笔迹。

▼《秋山晚翠图》五代·关仝

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自成一家,时人称“关家山水”。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山水画中,董源、巨然和范寛、郭熙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山水画始分南、北两大派系时的风貌。

▼《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962)

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巨大。

▼《潇湘图》五代·董源

▼《山居图》五代·巨然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初。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开元寺僧人,因善画山水而出名。在绘画史上,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

▼《雪图》五代·巨然

▼《雪山萧寺图》北宋·范寛(950—1032)

陕西华原(今耀县)人。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

▼《溪山楼观图》北宋·燕文贵(967—1044)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作画时常自出机杼,不因袭古人,景物清润秀雅,笔法细致严谨,世称“燕家景致”。

▼《树色平远图》北宋·郭熙(1023—约1085)

字淳夫,河阳温县人。出身布衣,初无师承,后临摹李成山水画中笔法大进。升迁待诏,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他是山水画技法“三远”理论的创造者:“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北宋·王希孟(1096—?)

十多岁时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徽宗政和三年(1113),他用了半年时间,在一匹整绢上,绘成鸿篇巨制《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画长卷,时年仅18岁,不久即早逝。

他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约1050—1130)

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原是北宋画院待诏,离乱后,到临安街头卖画,被一内官发现,又重入画院。其画法远追李思训,笔意不凡。

▼《秋窗读书图》宋·刘松年(约1155—1218)

钱塘(今杭州)人。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渡四大家”。

▼《踏歌图》南宋·马远(约1140—约1225)

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钱塘。出身绘画世家,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雪堂客话图》南宋·夏圭

钱塘人,生卒年不详。“夏半边”的代表人物。

▼《鵲华秋色图》元·赵孟頫(1254—1322)

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为一代书画大家。

此卷系画齐州(今山东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华不注山(右边双峰尖峭者)和鵲山(左边峦头圆厚者)的秋天景色。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1269—1354)

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幼年父母双亡,后过继黄氏为子。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冠四家之首,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巨大。

据说此画经营七年而成。而250年后,藏者临终前嘱家人当面将画焚烧殉葬,其侄趁其弥留之际于火中夺出残卷。至今已无法确知原卷的长度,但知前《剩山图》纵31.8厘米、长51.4厘米;后《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长636.9厘米。现一存浙江博物馆,一存台湾。

▼《水阁清幽图》元·黄公望

▼《洞庭渔隐图》元·吴镇(1280—1354)

浙江嘉兴人,禀性孤耿,终生不仕,从不与权势者往来,自号“梅花道人”。此画上有自题诗: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

▼《容膝斋图》元·倪瓒(1301—1374)

江苏无锡人,出身江南富豪,孤僻狷介,爱洁成癖。信道崇佛,一生未仕。

▼《雨后空林图》元·倪瓒

倪瓒以水墨山水见长,此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且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此高山大川,景物丰富。自题: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玄,独听鈡声思惘然。

▼《具区林屋图》元·王蒙(约1308—1385)

吴兴人,赵孟頫外孙。因遇乱归隐黄鹤山(今余杭县东北),号黄鹤山樵。入明后出仕,不久因案牵连入狱,死于狱中。

明代是明清山水发生而走向鼎盛的时期,‘’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更进一步强调了文人画在中国画坛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庐山高图》明·沈周(1427—1509)

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洲(今苏州)人。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文人画“吴门画派”的开创者。

▼《泉石高闲图》明·文徵明(1470—1559)

长洲人,与沈周同乡,并师事沈周。

▼《春山伴侣图》明·唐寅(1470—1523)

字伯虎,吴县(今苏州)人。赋性疏朗,任逸不羁,曾刻其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画上自题: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莲溪渔隐图》明·仇英(约1494—1552)

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初为漆工,后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擅写人物、山水、楼阁等题材,尤擅仕女,画法苍秀,构思巧妙,笔墨俊雅。

▼《高逸图》明·董其昌(1555—1636)

字思白,号玄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也是晚明一代书画宗师。

▼《秋兴八景图》(其一)明·董其昌

董其昌倡南北宗说,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随着宗派观念的深入,形成一种形式主义,陈陈相因,给清代三百年画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清四王”,是指清代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均以山水画为主。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 ,而被尊为正宗。

▼《丛林曲涧图》清·王时敏(1592—1680)

江苏太仓人,家富收藏,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王时敏与王鉴又被并称“二王”。

▼《夏日山居图》清·王鉴(1593—1677)

江苏太仓人,为明代大学者王世祯的孙子。

▼《秋树昏鸦图》清·王翚(1632—1717)

江苏常熟人,祖上五代均善画,亦曾师从王鉴。

▼《卢鸿草堂十志图》清·王原祁(1642—1715)

江苏太仓人,系王时敏之孙。

▼《灵岩山图》清·恽寿平(1633—1690)

江苏武进人,号南田。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清初四画僧”是指弘仁(渐江)、髡残(石溪)、朱耷(八大山人)、石涛(原济)。前两人是明代遗民,后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情,艺术上反对陈陈相因,强调独抒性灵。

▼《西岩松雪图》清·弘仁(1610—1664)

俗名江韬,徽州歙县人。明朝亡后入武夷山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

▼《雨洗山根图》清·髡残(1612—1673)

俗姓刘,字石溪,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山水斗方图》清·朱耷(1626—1705)

号八大山人,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字雪个。他为人怪癖,艺也诡奇。此画右上角画家签名,就是典型的“哭之”或“笑之”。

▼《山水图》清·朱耷

▼《山水》清·石涛(1642—1715)

明藩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广西全州人。5岁时由太监带走出家,得以存生。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

▼《淮扬洁秋图》清·石涛

▼《湖山天青图》清·龚贤(1618—1689)

明末清初画家,为金陵八家之首。祖籍江苏昆山,后迁居南京,晚年定居南京清凉山,居所名“扫叶楼”,屋旁栽花种竹,名“半亩园”,卖画课徒,清贫度日。

▼《江村渔隐图》清·龚贤

▼《赤壁夜游图》清·任颐(1804—1895)

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幼得父教,后随任熊、任熏学画,中年起在上海卖画,渐成名。擅人物、山水、花鸟,尤工肖像。

▼《云山塔影图》清·虚谷(1823—1896)

原籍新安(今安徽歙县),俗姓朱,名怀仁,移居广陵(今扬州)。后出家,法名虚白,字虚谷。但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惟以书画自娱,卖画为业。他携笔墨,着僧装,“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云游四海,清贫于世,画作之多,已为当时罕见。他承古创新,另辟蹊径,广集素材,勤奋垦作,终成一代巨擘。

▼《青城山色图》现代·黄宾虹(1865—1955)

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振衣千仞岗》现代·张大千(1899—1983)

名爰 ,号大千,四川内江人。1949年后迁移海外,1979年还居台北。

▼《待细把江山图画》现代·傅抱石(1904—1965)

原名长生,因爱石涛的艺术,再自名抱石。原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因父早亡,11岁就当学徒,常见书画印章而诱发艺术兴趣,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任教。

▼《千岩竞秀万壑爭流图》现代·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自幼喜欢绘画,13岁拜师学画山水。此画为他生命最后一年留下的佳作之一。

后记:夏日闲居,翻阅山水画册;洋洋大观,一部笔墨俊史。惜风流远去,抚卷慨然;遂编成此篇,以飨同好。

——.6.2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