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学生管理50强案例:宁波外事学校

学生管理50强案例:宁波外事学校

时间:2019-10-07 23:58:36

相关推荐

学生管理50强案例:宁波外事学校

成长德育 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

宁波外事学校

宁波外事学校是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程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课改试点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学校以“立足国际视野,培育国际化人才”为办学宗旨,以“人本、多元、开放、共享”为办学理念,拥有经贸、艺术、学前三大专业群,致力于打造有职教吸引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品质职教。目前学校共有有在校班级65个,在校生2195人,教职工239人。

一、学生管理整体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发生点滴改变,实现可以实现的目标,支撑生涯发展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相继出台并完善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队伍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家校共商制度等,也逐步形成了《千分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息式德育管理模式》等课题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学校也由此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浙江省中职美丽校园、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然而,随着信息多元、学生性格多元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了众多新问题,如:学生成长的内部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厌学、自卑;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育与学生道德品格提升未能有效融合;学生单一化的传统评价模式等等,让学校重新审视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引导下,学校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有把学生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并得到最有价值的工作效果。为此,学校提出了“成长德育”的育人模式,并以此来带动学校整体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学生管理特色创新——成长德育

学校以“心向善,志高远”的校训为切入口,构建“身心健康、良知道德、人文素养、技能扎实、国际视野”等五大发展目标,每一目标又细分为两个小目标,共同形成具有外事特色的学生成长德育总框架,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环境育人:营造人文弥漫的育人环境

1.建设人文弥漫的育人环境。学校通过典雅、大气的校园景观,现代化、人文化的实训场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土壤。

2.打造基于专业特色的制度文化。建立“学校—学部—班级—寝室”四级管理制度,形成基于专业特点的育人文化,让学生在制度、活动中提升审美素养、文明素养。

3.强化“心向善、志高远”的校训精神。学校通过升旗仪式的校训呼号、日常宣讲、重大活动以及校训灯杆旗、校训文化旗、校训LOGO设计,让校训无处不在,牵引学生成长。

(二)课程育人:构建基于发展需求的德育大课程

学校通过学科、心理、社团、实践、成长五个课程体系,与五大核心素养指标进行纵横交错,形成了具有外事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把德育融入校园的方方面面,把德育大课程纳入学校总课程,把德育学分纳入学校的总体学分系统。

1.学科课程渗透德育。德育课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课强调感恩、诚信、协作等基本素养;专业课注重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的互促培养;选修课着重推出艺术文化课程,强化美育。

2.心理课程内化道德。建设“幸福驿站”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自主开发“阳光心理”、“理想信念”、“文明修养”、“匠人精神”、“自信包容”五大主题心理教育课程,在每个主题下又设计了若干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善知、善行、善情三个维度开发“成长三十六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3.社团课程体验道德。打造人文素养型、专业拓展型、社会服务型三大社团体系,推出书法、越剧、汉文化、武术等精品社团课程,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拓展视野。

4.实践课程践行道德。利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宁波海曙区段塘街道、宁波轨道交通站点等15个基地,让学生明白“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懂得求真向善,努力进取,回报社会。

5.成长课程升华道德。开发实施成长声音、成长伙伴、成长嘉年华、成长记忆等十多项成长系列课程,用中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的课程模式中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在感悟、体验中成长。

(三)评价育人:完善成长视域下的学生德育多维评价体系

1.完善德育千分制。在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细化,使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

2.建立德育奖学金制度。宁波市首创以“德育千分制”为基础,设立“德育千元奖学金”制度,表彰品行突出的的学生。

3.建立“成长星空”专项评选制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从“公益之星”、“孝悌之星”、“诚信之星”、“文明之星”、“专业之星”、“勤勉之星”等十大德育之星专项评选,多角度地肯定学生。

4.制作《成长素养指引手册》。把经验固化为成果,分思想态度、行为表现、学习习惯、生活作风四个模块,对学生的礼仪素养进行细致引导,指引学生审视自己在综合素养领域的成长进步。

5.开发成长评价系统。以数字化的方式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在成长中的点滴表现,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动态过程,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共享,构建“高效德育场”。

(四)机制育人:创设双螺旋式德技互促成长机制

1.融德育于技能教学的文化活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德育课程,并与专业教学与训练结合,与学生的实习实践结合,给予学生品德发展与专业提升全方位的支持。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风”下幼儿园活动、艺术专业的“德·艺”分享活动、经贸专业的“技能家长会”等校园活动,让专业学习与素养引领有机融合。

2.组建以专业教师、企业骨干为主的成长导师团队。在传统德育导师制的基础上,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骨干为主体的成长导师队伍,采用线上线下指导为一体,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实现“学业指导”和“成长指导”同步进行。

3.发挥身边榜样作用,构建生生互导模式。发挥同专业高年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中的示范作用,构建跨年级的成长共同体,组成互助小组。邀请不同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活动,并开展“优秀毕业生励志”讲座,让身边的榜样在学生中起到切实的指引。

三、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一)理论成效

1.创新了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成长德育模式

成长德育模式的构建,以“心向善 志高远”的校训为切入口,以学生发展心理学与人本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在深入分析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办学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构建而成。成长德育模式在承认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追求丰富性的自我发展,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健全形成。

2. 实施了基于学校育人特色的成长系列课程大平台

开发实施了成长第一课、成长声音、成长伙伴、成长嘉年华、成长记忆等十多项成长系列课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快乐、良知和道德、自信和期待、审美和教养,潜移默化地塑造提升学生内在的素养和品质。成长系列课程大平台强调学生参与德育过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内在的成长冲动与情感需求,真正激发学生内心成长的动力机制,将原先教师、家长要求学生发展的模式,彻底转变为学生出于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而渴望自我成长。

3. 形成了专业技能与道德品格双螺旋互促培养机制

针对弥合德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割裂问题,学校专门探索形成了专业技能与道德品格双螺旋互促培养三级机制。在部级层面,开展了渗透专业教学特色的德育文化活动;在教师层面,组建了由专业教师为构成主体的成长导师队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在学生层面,开展跨年级成长共互助和优秀毕业生面对面等活动。由此形成了在人人德育、全员育人氛围下的专业技能与道德品格互促培养机制。

(二)实践成效

1.奠定了中职学生人生发展之基

成长德育用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成长德育课程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成,让学生成为一名健康快乐、自信阳光、具有良知德性和审美教养的学子,同时也为学生将来成为能自律、能协作、能感恩,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打下终生幸福之基。

近五年,学校共有550位学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81位学生在省级比赛中获奖,103位学生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荣获全国文明风采大赛15个奖项,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6个奖项,荣获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5个奖项。学校心理志愿者团队获宁波民建教学奖教基金;7个团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团组织”;14韩语班307寝室获评宁波市文明寝室;15级学前教育4班获评全市职业学校“最美班级”;俞润竹同学荣获全市职业学校“最美学生”称号。

近几年,学校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宁波乃至长三角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中等涉外人才。将近25%的毕业生在高校担任学生干部,其中15%的学生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8%,专业对口率达到95.7%,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5%,升学率85%。由第三方追踪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就业于宁波及周边地区的外贸、艺术、学前教育等行业企业,学生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用人满意度达100%,还有20多名毕业生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在不少企业中,外事已经成为品质的象征,毕业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创建了全省首个成长德育品牌

学校逐步形成以“成长”为导向的德育管理方式、德育课程形式、德育校园文化、德育评价方法,支持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成长德育品牌,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学校构建了以“成长”为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体系,开发了46门学科课程、19门社团课程、23门实践课程、20门心理课程;编写了《学生成长综合素养指引手册》等3套德育校本教材;研发上线了“成长评价系统”平台,在全省智慧教育案例评选中,获优秀奖。

“成长德育”项目获评浙江省第一批核心素养工程德育品牌、宁波市首批工匠精神质量提升工程。

3.得到了德育同行的高度认可

学校委托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德育》杂志社,组织邀请了北师大博导檀传宝教授、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蒋乃平老师等6位国内德育领域重量级专家来校,对“成长德育”模式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

同步启动市级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成长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入选浙江省中小学德育经典案例,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已申报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

4.扩大了社会舆论影响与辐射力

“成长德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等10多家权威媒体30余篇宣传报道,在国内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中,《光明日报》撰文《让孩子“愿意坐在路边,为别人鼓掌”》,深度报道学校德育理念与成果;《中国教育报》对我校在中国职教人才质量会议上的发言材料进行全文摘登;国家核心期刊《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深度报道,用24页的篇幅阐述了我校的德育理念与成果。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德育》杂志公众号对我校“成长德育”品牌建设进行了报道。“成长德育”实践䅁例《快乐嘉年华,放飞心梦想》发表于《职业教育》杂志。

成长德育的实践,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同行、专家、行政领导对我们的认可,更主要的是我们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以近5年学校的生源为例,目前将近2200的学生中,超过普高分数线的达到68%,达到省一级重点高中分数的达到27%,学前专业3+4中本一体专业列为浙江省中本一体的试点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在总分720分中最高分数达到658分,也达到了浙江重高的分数。这正是对学校品质的一种认可。

学校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并完善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功打造了“成长德育”品牌,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新形势下,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我们还将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