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听纪氏后人讲 纪晓岚陵园过去的故事

听纪氏后人讲 纪晓岚陵园过去的故事

时间:2022-08-07 20:45:03

相关推荐

听纪氏后人讲 纪晓岚陵园过去的故事

纪晓岚墓位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壬辰年二月前往寻访,过程很顺利,但是事后每每想起,总是很难受。

通达纪晓岚

不拘宋元本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并参与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其藏书处名阅微草堂,地址就在今日的北京琉璃厂附近。李文藻《南涧文集》中曾记其买书事:“数年前,予房师晓岚先生亦买书数千金”。纪晓岚藏书不太看重版本,这一点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可窥得一二,他在《提要》重点介绍了作者与内容,极少提到版本,这也是后来邵懿辰、莫友芝、朱修伯等标注《四库简明目录》的重要原因。民国年间,纪氏后人迁至天津,将十余箱阅微草堂旧藏以低价售予各书局,轰动一时。伦明曾记载当时事件,称在琉璃厂见其旧藏,无宋元本,亦无精校、秘钞,刻本则在嘉庆之前,略可贵耳。

纪晓岚的藏书观极通达。明代藏书家赵清常去世后,其子孙出售旧藏,人称白昼亦闻鬼哭,纪晓岚听到这个故事后,对好友说:“大地山河,佛以为泡影,区区者复何足云。我百年后,倘图书、器玩散落人间,使赏鉴家指点摩挲曰:‘此纪晓岚故物。’是亦佳话,何所恨哉!”大约有此通达之故,阅微草堂藏书才不甚看重宋元。不过我想,其身为四库总纂官,日日与珍籍秘本相伴,经眼无数,至于自己家中是否再贮有宋元旧本,也许对他而言也无多大意义了吧。

纪晓岚所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文达公遗集》,其中《阅微草堂笔记》为其晚年所著,内容多为神鬼报应、劝善惩恶之类的小故事。《纪文达公遗集》为其去世后,由孙子纪树馨等为之刊刻,其生前并未有付梓之意。纪晓岚曾经代人撰写过许多序跋碑表之类,也从不存稿,随写随弃,有人问起,则回答说:“吾自校理秘书,纵观古今著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后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知量之甚者也。”这句话每每读来,总令我汗如雨下。

像模像样晓岚陵

绕场一周不得而入

进入崔尔庄镇不久即看见北村纪晓岚小学,车子从学校门口驶过时,瞥见校内居然有神道,顿感惊奇,疑心其墓或许就在学校内,因为以我的寻访经验来看,很多墓葬或故居在后来都变成了学校。于是赶紧倒回去细看,原来却是石刻的十二生肖摆成了夹道,匆忙一瞥间极似神道。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个十余平米的落地铁皮广告牌,背景绘的是电视里张国立扮演的纪晓岚头像,下面大字楷书:纪晓岚陵园欢迎你。品品此语,感觉颇不对劲,似乎是死神在召唤一般,然而有宣传牌立在这里,应该也不远了。

经过一片枣林后,纪晓岚陵园出现在眼前,一切都像模像样,有墓道,有红墙,有柏树,有文物保护标牌,写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颁布,河北省人民政府12月26日立,奇怪的是墓道尽头的陵园大门处,却砌上了一堵简单而又结实的红砖墙,砖墙角落处开了一扇极小的铁门,上着锁。围着红墙转了一圈,整个陵园约有十几亩,明明都看见了墙内的碑额,却不得入内,让人焦急。无奈之下,我开始细看陵园外的那块碑,首行大字为“纪文达公逝世二百周年公祭文”,碑座正面绘着五函书,其中一部做翻开状,另四函封面上分别写着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看来立碑者总算明白纪晓岚在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功绩,而没有被那些热播的电视剧所误导,以为纪晓岚只是个铜牙铁齿的官员。绕碑一周,看见碑座的后面画着一杆大烟枪,左右则分别绘着砚台与茶壶,电视剧的影响多少还是有一些。

“家徒四壁”七世孙

一遭蛇咬怕井绳

这时一位羊倌赶着一群羊过来,我急忙上前打问,羊倌告诉我村里有纪家后人,可以叫他来开门。我马上回到村里,经人指点找到一家极为破烂的小院,围墙为干打垒所制,已经坍塌了一半,木门亦多半腐烂,随时有掉下之虞,一位老妇出来说自己男人就是纪晓岚后人,问我找他有什么事,我向她说明来意,希望能够见一见她男人,并请他帮我开一下陵园的门,好进去拍照。她说男人不太愿意见人,让我略等一等,我趁机打量屋内,眼前之景让人心里极为酸楚,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觉得不够,因为真的是什么都没有,连最基本的桌子都没有,只有几张略宽一些的板凳靠墙摆着,上面搁一些杂物及面食,墙上曾经用泥灰刷过,年代久远,早已斑斑驳驳,不久前因春节而贴的大红“福”字,在这一室赤贫中显得异常触目。以纪晓岚如此大的名气,电视剧的热播让他几乎无人不知,其后人却蜗居于乡,成为赤贫之户,令人慨叹,不禁偷偷拍照一张,留为存证。

片刻后,老妇从房间里出来,拿着钥匙带我去陵园,我急忙请她再和她男人说说,想采访她男人,她坚称男人不愿见人,我再三恳求,她只好又回到屋内商量,其夫始出屋,看上去年纪并不是太老,只是脸和脖子上长着白癜风,我猜想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才不愿意见人。其家距离墓地大约两百多米,我们一起往陵园走去,他看我是诚心来访,慢慢放下警惕,给我详细讲着陵园的始末。他说自己是纪晓岚七世孙,1966年纪晓岚墓被挖成一个大坑,碑都砸烂了,那时他才十来岁,父亲带着他夜里来收拾残骨:“白骨扔得满地,我偷偷归拢起来又埋了,不敢立坟,怕有人再来挖,又怕将来找不到,只垒了一个小土堆,又在旁边种了几棵树做记号。”到了陵园他打开小铁门,进去后正对着红砖墙的是一座大墓,墓前有两座石碑及两块保护标牌,正中间的一块高碑为砸烂后又拼起来,后加的碑额上刻着“永垂不朽”。当年做为记号的小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昔日的小土堆因历年来不断加高加大,早已超出了当日几棵树所圈定的范围,以至于有几棵树立在了墓冢半腰之间。

纪先生还讲述了纪晓岚陵园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过程。1985年,县里来人要恢复纪晓岚墓,专门找到他,但是他担心哪天再来一场运动,于是躲着不见。又过了几年,看着政策还行,到了第六批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时,他又听说这是最后一次,才同意配合他们去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他指着全国文保单位的标牌,满是骄傲与自豪地说:“现在这里受国务院直接保护了。”又问他为什么大门用红砖砌起来,他说:“陵园建了一半就没钱了。我担心有人再来挖坟,因为这里面不单止是纪晓岚,还有纪家其他的后人,当时满地的白骨,也分不清谁是谁,我统统埋在一起。钱不够,就先把大门给封上了,以后有钱了,再慢慢修吧。”整个讲述过程中,他对政策的不信任感字字句句可闻,即便现在看上去一切都好,他也仍然流露出不安全的感觉。在“受国务院直接保护”下,纪晓岚陵园“修到一半没钱了”,这种现状也令我百般滋味。

离开陵园时,见到门口堆着一堆枣,我多望了两眼,纪先生马上说:“我家有好枣,你要不要捎上一些?”我多谢了他的好意,说自己还要去好几个地方,无法携带。后来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纪先生的话,觉得中国几千年来的宗族观念很有必要保存下去,或者说,多亏了这几千年被广大民众沿袭的宗族观念,许多民风、传统与古迹,尚能保存至今。一路上遇到的纪文达七世孙、石介七十三代孙、谷梁赤的后人等,他们聊起常有人自很远的地方,甚至从海外回到这里寻宗问祖时,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自豪,而正是宗族之血脉,将这些原本不相识的且不相干的人联系到一起,将古老的文明传递到现在。

我正在浮想联翩时,司机小周忽然说:“我们当地话,捎些走就是想让你买一些,他那么穷,估计钱都花在陵园上了。”我忙说你怎么不早说!在此之后的一路上,我都在后悔应当买下一些,哪怕是送给司机,也算是我对纪氏后人的一点心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