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UC头条:萧平丨傅抱石山水皴法解析

UC头条:萧平丨傅抱石山水皴法解析

时间:2022-09-09 03:37:30

相关推荐

UC头条:萧平丨傅抱石山水皴法解析

(傅抱石《山鬼》)

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技法,为历代画家所重视。本文就傅抱石山水画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类皴法,分析他对皴法传统的继承、改革和创造,以期对后学所启迪。

皴,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皮肤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二)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涂出物体的纹理或阴阳向背。其实,画中的皴,是从自然生理的皴借用来的。皴,原是形容词,皮肤的裂纹,在有规则和无规则之间,正如山石和土地的裂纹一样。但皴被用在中国画中,变成了动词,经常和擦连用;皴加上“法”字,又变成了名词,是中国画技法的特定名词。皴、擦、点、染,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归纳,几乎代表了山水画笔墨的全部内容。而且在所列四法中,皴处于第一的位置。皴法产生于唐末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完备的象征。一千年来,皴法伴随着山水画的一次又一次变革,而愈显多姿多彩。历代有成就的山水画家,无一例外地把皴法的形式溶化于个性,铸造出自己的新风貌。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傅抱石《黄河清》)

宾虹先生对上述三皴,均有独到之解释,兹摘如下:

“乱柴皴是化板滞之圣药,然非有中锋腕力与极熟手笔不易融洽,张大风于此法最为擅长。”

“乱麻皴介于云头、松皮之间,尤其以极熟手腕出之。”

“石涛专用拖泥带水皴,实乃师法古人之积墨、破墨之秘。从来墨法之妙,自董北苑、曾巨然开其先,米元章父子继之,至梅道人守而弗失。石涛全在用墨上力争上游。”

宾老的分析很中肯,是实践家的心得。笔者以为,乱柴、乱麻和拖泥带水三皴,均传统皴法中最具变化性的,所以宾老称之为“化板滞之圣药”。又由于这些皴法的灵活性,形式不甚固定,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必须“极熟手腕”出之。乱柴、乱麻,主要是笔力问题,墨偏于枯,追求目标在苍、在劲;拖泥带水,则在笔、墨、水的三者融合,实有破墨的性质,水墨齐下,目的在滋、在润。前者枯裂秋风,后者润含春雨。这正是傅抱石先生艺术上两种典型的追求所在。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傅抱石《赤壁图》)

乱麻皴,清初黄山派的梅清擅此法,而且有所变化和创造。他有一种用墨层层积起,用笔层层揩擦的所谓“缥缈”法;又有一种用细笔圆转波动上下皴划,如麻似网的“春蚕吐丝”法(从王蒙解索或游丝袅空皴中化出),前者表现出山岚烟雾中隐约空秀的物象,后者反映奇险苍茫而又多所变幻的山势。王蒙还有一种叫做蓬头乱发皴的,与乱麻皴亦颇类似,都是以乱求治的,乱中自有规律和韵味。上述种种,大约都可在傅抱石的山水皴法中找到痕迹。

拖泥带水皴,南宋夏圭是一种,先施水再用墨,(多用于绢素和熟纸);石涛是一种,水墨并用,自得酣畅淋漓之趣。傅抱石兼取二法。他对石涛和尚“癖嗜甚深,无能自己”,可谓推崇备至。当然,他取之于石涛的不仅仅是拖泥带水皴。石涛的多变,石涛的恣意,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和“笔墨当随时代”,都给了他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石涛的笔性是温中含烈,朴中寓奇的;傅则偏于外露,刚劲洒脱才是他的性格。所以他于石涛,也只能意取,不能苛求。

斧劈皴,较为刻划,又有“院体”的烙印,在傅抱石的作品中是难得一见的。即有,也是混入乱柴之中。仅《过雪山》一图,纯以大斧辟为之结合劲笔钩勒,愈见其挺峭。正好合了笪重光的话:“擘斧(即斧劈皴)近于作家(工匠),文人出之而峭。”(见《画筌》)。

综合活用,是傅抱石对于传统皴法继承和原则。在前面列举的作品中,大都取数种皴法混用,如破墨皴与乱柴混用,乱柴又取斧斫的意味,乱柴又与乱麻结合,有时再加上荷叶或云头皴的情趣。拖泥带水则一泼墨同施,淋漓中含着苍莽。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傅抱石《巴山夜雨》)

石涛说:“笔之皴也,开生面目也。”山水的生面,正赖皴法以开之。皴法的核心在一个“活”字,活法联系着传统,联系着自然,联系着心灵。傅抱石先生对于皴法的继承、改革和创造,是一份珍贵的遗产,给予后人的启发和借鉴是莫大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