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时事素材 | 11月时事汇总

时事素材 | 11月时事汇总

时间:2018-06-22 07:55:11

相关推荐

时事素材 | 11月时事汇总

大家好鸭 (,,・∀・)ノ゛文学界的帅气担当纸条君又来啦,准时为小可爱们送上新鲜热辣的11月社会热点素材,敬请查收~

「时事一:《奇葩说》,娱乐中如何思考?」

「时事二:专业技能比拼何以变成讲故事大赛?」

「时事三:抑郁症是一种病,却绝不只是这简单的三个字」

「时事四:什么是粉丝与偶像的最佳距离?」

「时事五:长相柔美的男性就不“爷们儿”吗?」

「时事一:《奇葩说》,娱乐中如何思考?」

“画最好的归宿,就是‘烧了’!比《蒙娜丽莎》更美的,就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烧没了’的微笑。”

在《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围绕“美术馆着火救画还是救猫”这一辩题,李诞以此种脱口秀式辩论征服全场,赢得满堂彩。

作为一档娱乐性辩论节目,《奇葩说》以社会热点为辩题,引领众多“说话奇才”,以舌为剑,呈现观点的碰撞和思维的交锋。相比于传统综艺纯打娱乐牌,《奇葩说》以嬉笑搭配说理,以段子穿插论战,曲高但不和寡,成为了“最长寿网综”。

台上的“奇葩”是节目的主角,他们负责以口若悬河铺就引人入胜,将辩论赛打成个人秀,展示自身也取悦观众。但当笑声盖过掌声,当迎合多过沉思,有些辩论便会逐渐走向异化。或许它能藉由论战引发人们的关注与讨论,但当感性的渲染压抑理性的逻辑,许多真正有价值的观点与思考便会渐渐消弭。

#媒体评论

@中国青年报:“段子式辩论”很讨喜,很容易赢得笑声和掌声。甚至,让严肃的辩论者哑口无言,只能承认被“震慑”。但是,缺乏逻辑支持的辩论,难免沦为逞口舌之快,其结果不过是博君一乐而已。如果把辩论视为思维的游戏,那么“段子式辩论”就是脱离游戏规则的任性狂奔。

舞台上的辩论比赛,或许仅仅是一场娱乐,大可不必过于较真。但是,如果把“段子式辩论”当成现实的思维习惯,不免让人担忧。培养现代思维习惯,就应当遵守论辩的规则,用逻辑而不是语言说服对手。毕竟,很多时候,有理不在声高,缜密的思维比话语的“幽默”更重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为一档观点言论被多个地方共青团新媒体引用的网综,《奇葩说》似乎在模式、内容创新的同时带给了我们一些不一样的附加感受,微博上甚至有不少网友用“做笔记”的方式来观看这档节目,记录下节目中出现的清奇观点、精彩言论。

实际上,不同于其他真人秀类型的节目,《奇葩说》节目中所倡导的“思辨”“好好说话”等理念在当下网络综艺节目浮躁的状态中独树一帜,为观众树立了深度思考的意识,使得网综不再是茶余消闲、餐时下饭的纯娱乐产品,让自身虽处于网络娱乐综艺节目的汪洋之中却能够靠“文化牌”“杀出重围”,其引导思辨、激发言论的作用为所在平台、为受众、为社会带来的文化传播效应不可小觑。

#适用主题

创新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保持进步、独立思考、理性为先、充实自我等,如全国卷三《小羽的创业故事:从传统中推陈出新》,全国卷一《两人过独木桥》等。

「时事二:专业技能比拼何以变成讲故事大赛?」

比赛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赛出优劣高下,各类升学考试、歌舞比赛、运动竞技等已然成为校园生活的常客。而当紧张激烈的比赛被搬上荧幕,也就促成了竞技类综艺的走红。

继歌唱类竞技、舞蹈类竞技后,近日,演技类竞技忽然成为“宠儿”,《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演员请就位》及《演技派》三个演技类综艺先后播出,引发了一场又一场关于“演技”的大讨论。

其中一档节目号称“引领全民演技审美,传承演员行业真诚与敬畏”,单纯从形式上来看,一档以竞赛形式真实展现演员演技,设置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打分的综艺确实能够遴选优质演员、满足观众“看戏”需求。

但当演员、导演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被有意制造与放大;当演员以求学多次、无戏可拍、演戏遭欺等“惨况”疯狂煽情;当评委支支吾吾难提批评,选人不以实力而以鼓励为名......这样的比赛还能起到行业引领与传承作用吗?

本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比赛,却逐渐沦为“热度收割机”,对演员本身演技的讨论屈指可数,观众也从演技评鉴者沦为毫无营养的吃瓜群众,热度过后只余一地鸡毛。

但与此同时,央视《主持人大赛》时隔八年,再次横空出世。“撒贝宁的思维能力太强了”“即兴主持开口就是满分作文”“董卿的点评”三个热搜连上,全都夸到了点子上。

这个比拼主持技能的比赛,赛制清晰简单、节奏快速鲜明、点评精准到位,更重要的是,参赛选手个个实力出众。他们的主持表演皆条理清晰、出口成章,有思考有态度,晋级理所当然,淘汰反而让人遗憾,可谓是真正的神仙打架。

竞技类综艺到底在比拼什么?从竞技类综艺的走衰与爆红中,我们又能获得何种思考?

#纸条君看法

与其熬鸡汤,不如拼实力

在《演员请就位》第一期中,表演结束后,一名男演员在舞台上说,这是他今年演的第一场戏,而他已经没有过试戏了。这种话由一个当年街知巷闻的偶像剧男一号讲出来,颇为心酸。

另一厢,一名女演员突然跑离后台备战间,向场下导演哭诉演员的被动——“你永远都是一个商品在被选择,你没有能力去选择导演。”节目播出后,相关事件霸占微博热搜榜前十,演员的工作性质、职业年限等话题引起热议

藉由节目引发相关讨论,改善演艺生态,固是好事一桩;参赛选手有故事要倾诉,有梦想要展示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些本只能当作节目调剂的外在因素,如今却逐渐变成了比赛的重点乃至评判的标准。

央视《主持人大赛》也同样以“为梦发声”为主题,在三分钟的个人展示中,不少选手也选择了颇为煽情的素材,讲述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及过往感人的工作故事。

但在这些场景中,故事本身并非重点,如何将故事讲得精彩才是关键,主持人的仪态、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及时间把控能力在一个个故事的展开中表露无遗。

不是不能讲梦想,但舞台展示的应是如何以实力靠近梦想;不是不能谈挫折,但选手更应该让人们看见,这些磨难成就了一个更璀璨的自己。主持人也好,演员也罢,在舞台上都应该以实力战胜对手,以才华惊艳观众。

而就节目本身而言,没有“神仙”坐镇,仅余狗血满场,或有一时热度,却难以实现节目初衷,为社会传递正向而持久的能量。若选手并未努力提升自身,仅仅将节目当作赚取热度与流量的快车,也只能拥有短暂的舞台,而难以收获长久的职业生涯与人生。

#适用主题

以实力证明自己、以奋斗实现人生目标、拼搏追梦等,如四川卷《站起来掌握世界》。

「时事三:抑郁症是一种病,却绝不只是这简单的三个字」

“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未曾确诊过一例抑郁症。当世界为中国人“坚强的精神状态”而震惊,走近去了解时,才发现,中国人从未对抑郁症“免疫”,这种症状只是被“多愁善感”“神经衰弱”“胸闷气短”给包裹住了。

在传统文化的塑造下,我们所提倡的理想性格,浓缩着极强的坚持、勇敢、拼搏,但与此同时,它对敏感、柔软和脆弱投去了批判和鄙薄和眼神。

或许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科学如此进步、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类社交平台上充满“关爱抑郁症”的信息,但在大多数人的真实世界中,抑郁症仍处于一种几近“失语”的状态。

特别在许多人眼中,抑郁症是一种“富贵病”,物质生活的提高让这一代“泡在蜜罐里的”年轻人缺乏坚强的意志,“矫情”“内向”“心理素质不行”成为打在抑郁症身上的各色标签。

但正如人们的身体会出现疾病一样,人们的精神在遭受长期折磨或重创后,也可能会生病。精神疾病的发生,无关贫富、无关阶级、无关地位。

1987年,张国荣曾在自传中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程度轻的可称为“精神感冒”,重症则有“隐形杀手”“精神癌症”之称。抑郁症的存在其实伴随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抑郁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关注度。美国在1840年心理疾病普查时,首次将抑郁症列为七大心理疾病之一。

@新京报:抑郁症用轻松一点的话来说(其实相当多抑郁症患者懂得运用幽默来调侃自己),患者是“三无人员”:自我感觉无助、无望、无价值。思维、行动、反应迟缓,就像背了座山,或者是生活在慢镜头的胶片世界里。有时候那座石山长在脑子里,越长越重,昏睡、失眠、健忘、早醒……一天比一天增多。所以除非你有过抑郁症经历,不要随便对抑郁症患者说:“我理解你。”遭遇误会、办事不顺、跌了一跤等这些世人皆经过的挫折,可以说“理解你”,抑郁症的痛苦程度普通人极难体会——脑袋里有座不断长大的山!

#适用主题

抑郁症的看法,对他人要付出爱和关怀,换位思考等。

「时事四:什么是粉丝与偶像的最佳距离?」

“喜欢一个人,即使捂住嘴,也会从钱包里流出来。”网上流行的这句话真实地概括了当下追星男孩女孩的状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持“爱豆”的作品及相关衍生物并无不妥,但近日的一则新闻却让人见识到了小部分人“无下限”追星的情况。

10月27日,歌手林俊杰在结束镇江演唱会后,因为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医。随后有部分微信截图流出,显示有疑似医护人员公开了林俊杰的就医信息,并在朋友圈售卖林俊杰使用过的注水包和吊水枕头。还有视频称医护人员在林俊杰走后轮流在其病床上“滚了一圈”。

事件一曝光,马上引发了网友热议,人们纷纷指责医院医护人员违背职业道德,泄露患者信息的不当行为。

林俊杰经纪公司发出的官方声明

涉事医院也发表情况说明,称起因系医院工作人员追星,在林俊杰先生离开后拍摄相关视频照片并发至朋友圈,被他人转载利用,称售卖林俊杰先生所用医疗用品;经核查无医疗废弃物流失;医院对涉事工作人员已先停职。

其实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个人信息屡被泄露,不堪其扰的明星不只林俊杰一人。

,吴亦凡因拍摄《西游伏妖篇》腰部受伤,在上海某医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被医护人员泄露相关照片。,林更新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时,被医护人员公开了病历资料。医护人员还擅自将林更新的“婚姻状况”一栏由“未婚”登记成“已婚”。

这些事件被曝光后,尽管舆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了严厉批评,却仍然抵不住个别人在工作场所“滥用职权”,为了追星一时冲动而违背职业道德。

而追星的“离谱”事儿还不止这些。氪金打榜、私生饭……随着这些名词越来越为饭圈外人士熟知,“如何正确追星”已经发展成社会瞩目的课题。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明星偶然风疾入院治疗竟遭围观,堂堂正规专业机构,宛如大型追星现场,成何体统?这是对自身职业的极不尊重。遇到明星就乱了阵脚,专业性荡然无存,百姓何以敢性命相托?追星并不是错,问题是一些粉丝突破底线式的无下限追星。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追星而突破底线。尤其是专业队伍,更应牢记职业操守和底线,切莫为追星而烧坏头脑。

@工人日报:追星本来是一件美好的小事。倘能守住底线,保持理性,和偶像一起成长,追星是可以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正能量的。追星之所以在当下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一是因为饭圈文化的确存在乱象,社会监管亦有缺位,二是有些粉丝可能也没摆正追星的位置——追星,本是生活的点缀,不能代替工作,也无法取代生活,你非要让它成为支撑自己的全部动力,那结局大半好不了。那个为见刘德华一面卖肾卖房子弄得家破人亡的著名女粉丝杨丽娟,便可为前车之鉴。

#适用主题

尊重他人权利、理智追星、不忘初心等,如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辽宁卷《明星代言》。

「时事五:长相柔美的男性就不“爷们儿”吗?」

“我不懂,为什么‘娘’会变成一个负义的词。”

歌手吴青峰,因其白皙的面孔和偏柔软的嗓音,总是会遭受类似“娘”“不阳刚”的批评。近日,他在参加某节目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时,表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人们要攻击女性化的特质。

近年来,受日韩流行、偶像文化的影响,新生代对于纤细清秀的男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偏爱,但在传统一代的观念中,男人就该孔武有力,就该“爷们儿”。

而将矛盾激化的是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开播后掀起舆论热潮,许多家长反感节目组所邀请的助力团明星,认为他们阴柔、偏女性化的形象气质并不能给孩子做出很好的榜样示范。

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

随着越来越多人因“娘化”现象产生教育隐忧,部分学校开始推行性别教育。南京某学校开设“男孩班”,旨在培养男生的阳刚之气;苏州某学校也开办了“淑女班”,培养现代女性身上鲜见的传统女性的贤淑与柔美。

其实无论是“男性应有荷尔蒙”的说法,还是性别教育的举措,似乎都认同男生应该阳刚,而女生应该柔美的逻辑。

关于这一看法,有些人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如果青少年发展严重趋向阴柔,则无力担起祖国复兴之重责,即所谓的“少年娘则中国娘”。有些人则表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对各种审美选择表示尊重与包容是一种胸怀与气度,再者,难道外表精致柔美就不能内在勇敢坚强吗?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海外版: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对“娘化”现象当然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所谓多元,就是指不仅仅存在一种价值观,不仅仅存在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试想,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每天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那社会就会没有活力,显得单调乏味。有时候,正是因为出现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个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过去对男性的角色认定,主要集中在孔武有力、阳刚之气上。但正如很多人所说,打扮并不是女性的特权,男性当然也可以。既然可以女扮男装,那为什么不能男扮女装,借鉴一些女性的生活方式呢?

@工人日报:在《战狼》系列电影里,男人的血性、担当在冲锋陷阵中表现无遗,但这就是唯一成为“男人”的方式吗?我并不以为然。

皮肤黝黑、说话大声、肌肉发达……这些都不是男子气概的真正解释。勇敢、善良、包容、负责……如果一个男人拥有这些品质,即使他一个夏天用光三瓶防晒霜,谁敢说他不是个男子汉?

一个社会越文明越开化,就越能包容和接受不同。在主流之外,有些人天生更敏感,有些人天生更柔弱,有些人天生对看起来不该男人做的事感兴趣……若仅仅因为这些不同,就冠之以“娘”的称号并且口诛笔伐,实在不像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适用主题

审美多元化、尊重与包容、个性、修养、不能以貌取人、辩证理性等,如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福建卷《自由》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