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苏南李帆:告别时刻

苏南李帆:告别时刻

时间:2023-07-04 00:44:55

相关推荐

苏南李帆:告别时刻

【导读:所有的告别时刻,唯有告别一个时代,最让人期待或惊悚。今天,挂这篇散文,有何意味呢?真的不知道啊……】

告别时刻

秋天,是个告别的季节。

又一批孩子要告别父母,振翅远飞了。他们离开故乡、母校,豪迈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老师而言,送往迎来,是职业赋予的使命,匆忙之中,来不及自傲或伤感,有的只是岁月流逝的感慨:呀,又一届学生送走了!能冷静地回顾同处过程得失的,也是少数。短暂的喜悦和懊悔,也会在新学期、新学生的繁琐应付中,悄然淡去。父母则不同,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远行,心情极为复杂,既有对孩子如期成长的欣慰和激动,更有对孩子第一次消失在自己视野中的茫然和担忧。于是,这样的告别时刻,要比孩子离开老师和母校时,凝重纠结许多。喜欢文字的母亲,会真实细腻地记载孩子决然远行时刻的情景,昔月、承捷母亲的博文,就生动感人地流露着“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复杂心情。从这点而言,人类没有其他生物来得冷静和坚强,比如老鹰,小鹰展翅高飞,老鹰只是在高空回旋,等到小鹰能独立生活,老鹰会毫不犹疑地把小鹰赶向远方。人,青春、壮年时期,任何一次远行,就有无数的牵挂和依恋,更不要说晚年了。因此,人,始终走不远。人生中无数的别离,都是短暂的;人的每一次远飞,都有一根线牵着;人,一辈子都会是风筝,除了最后一次告别之外。现代交通技术,更是拉短了离别思念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现代的别离,注定会缺失、淡漠了古代分别的隆重和悲戚。生命,越来越对这样的别离缺少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不知是生命的成熟还是缺憾。毕竟,不懂得别离,生命,就不会有真正的珍惜。远行和牵挂,永远是人类难于化解的生命哲学难题。

这个初秋,有一场告别引起了全球关注,那就是乔布斯告别“苹果”。乔布斯之于苹果,是开创“苹果”前所未有辉煌时代的一个英雄;“苹果”对于乔布斯,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宽广舞台:两者的彼此关联的紧密程度,很有“庄生梦蝶”的意味,是有了乔布斯才有“苹果”,是他就是“苹果”还是“苹果”就是他,是没有了他的“苹果”还是不是“苹果”,等等。世人纠结着这样别离,用“苹果”股市狂跌7%、公司财富损失近200亿美元的数据,来纪念和担忧“苹果”从此告别了英雄时代。在全球一片叹息声里,没有哪家媒体,能从一个短暂生命的角度,来思考这次告别的哲学意味。其实,生命最本质的意义,是过客,芸芸众生,大多是悄然无声,“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徐志摩《再别康桥》)。英雄,充其量是一次灿烂耀眼的生命轨迹,如流星,如烟花。生命对于历史,哪怕开创了一个时代,哪怕改变了历史轨迹,只能是历史洋流中的一次浪潮,历史,从来不会因为一个英雄的离去,就失去了前景和未来,就意味着永远干涸。因为“苹果”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乔布斯有一份崇高的敬意和依恋,但我们没有思考这样的快速改变,对历史和未来,还不知是福是祸。因为“苹果”和乔布斯实现了许多人难于实现的财富梦想,我们崇拜这样的财富巨人,但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财富对于一个生命意味着什么?有人阿Q式的调侃过,“生命最大的懊恼之一,就是在快要死的时候,面前还有一大堆用不了的钱”!如果,能从生命最后的需求去体察乔布斯告别“苹果”时的心境,恐怕对所有生命,权贵或平民、英雄或凡人,都有巨大的启示。生命,永远是这样的冷酷现实: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红颜薄命,英雄夭寿,这,不是嫉妒式的嘲讽,而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种公平,一个许多人无法调和的哲学命题。

还有一类告别,比“苹果”告别乔布斯,要惨烈许多,那就是利比亚要告别卡扎菲时代。这个告别,从春天开始,直到中秋,还没有结束。用战火和巨大的伤亡演绎的漫长告别,留给世人诸多的思考。所谓的英雄和独裁者,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一墙之隔,曾经带领民众推翻封建或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最容易变成唯我独尊的独裁者,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过,“民主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把领导人放进笼子”,在这个理念的号召下,许多国家的人民“揭竿而起”,纷纷把虎豹一样凶残的独裁者关进笼子,甚至直接处死,殊不知,有许多国家,宗教对立,各民族利益难于调和,关进一只野兽的同时,又放出了更多的野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除了文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百姓命运,依然摆脱不了国家兴衰和个人存亡的关联。利比亚人民要结束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一如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次王朝更迭,但愿这是最后一次。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时,卡扎菲用颤抖的声音号召民众作最后的抵抗,在我听来,却是一次无奈的告别。利比亚肯定会告别卡扎菲时代,这毫无疑虑。但是,利比亚用倒退了若干年的巨大的代价,能不能换来民族独立富强、社会和平稳定、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社会,还真的是个未知数。不管怎样,告别“卡扎菲时代”,这一刻,整个世界,都在期盼。

每个平凡生命,要为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社会而感到庆幸。从“悲观”哲学而言,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不断地“拥有和失去”,甚至可以这样来给生命定义: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告别童年、少年、青春、壮年,最后告别人世!一个人,能够告别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圆满,就怕在生命历程中,因为灾难因素,生命戛然而止,快得来不及告别。前几天,开车时,一只鸟突然飞至车头,快得我来不及反应,一个生命就这样飞速消亡,让我联想到到动车追尾几十条生命的突然陨落,内心同样无比的伤感和疼痛。这样的生命,来不及思考最后的告别。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在夫子看来,怎样活着,比怎样去死,更有价值。可是,有许多人,因为从来没有思考过死亡,活着的时候,就出现了许多的偏差,甚至完全违离了生命的本质。直面死亡,应该是每个生命的必修课。孔子的话,颠倒一下,也许更有哲学意义,“不知死,焉知生?”生命,不仅仅要努力“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更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让“死如秋叶之静美”。直到死时才反思人生,这样的生命肯定有许多的懊悔和遗憾,“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只能理解为一种忏悔式的补救。

暑假尾声,中央台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放了一部美国电影《遗愿清单》。故事讲述了两个老年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亿万富翁艾德华·科尔(杰克·尼科尔森饰)和机修工蓝领卡特(摩根·弗里曼)都察觉到人生中还有很多未完的心愿与梦想,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离开阴暗无望的病房,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生梦想实现中。艾德华以他雄厚的财力帮卡特领略到未曾奢望过的冒险生活,卡特则以他睿智的人生观帮艾德华走出绝望的心境,两人玩高空跳伞、在长城上飚摩托车、开跑车跨越极限赛道,充分享受那疯狂人生的滋味。许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是老年人在玩生命最后的疯狂,唯独没有去思考“游戏”后面沉重的生命内涵,那面临死亡时感悟到的“活着的要义”。

有这样一些情节,值得每一个还活着的人去深深思索。

卡特和爱德华坐在金字塔旁,卡特说:“古埃及人有一个美好的信仰,当他们的灵魂到了天堂的入口时,他们的神明会问他们两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将决定能否进入天堂。”爱德华问什么问题,卡特说:“你找到了生命中的快乐吗?”爱德华:“是。”卡特又问:“你为他人带去了快乐吗?”爱德华抓头扰耳:“啊!我不知道,要看别人怎么想了,你还是问别人吧。”是啊,人生的价值,就是这样明了: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快乐!贫穷、失意的人,也许很难做到自己快乐;但富贵、得意的人,恐怕更难做到给别人快乐。同时拥有这个,就是生活在了“天堂”里。

其他的清单,比如“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等等,都已经剥离了物欲而进入到最纯粹的精神层面。艾德华的“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的遗愿,也最后落实到来到隔阂很深的女儿家里和女儿和解,并亲吻了他的外甥女。生命最重要的支撑,其实不是物质,不是房子、金钱、权柄之类,而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当然也包括爱心,对其他的生命的同情和悲悯之心。《遗愿清单》,在轻松和幽默之中,给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份活着的正确答案。

生命,总要告别这个世界。这是每个人要思考设计的一次仪式。能不能“死如秋叶般静美”,这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矫正和铺垫。

生命离开时牵挂的越少,世界牵挂他的人就越多,最后的告别,是不是这个质朴哲理!

.9.15(一稿)

.12.18(二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