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力推乡村复兴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力推乡村复兴

时间:2021-01-14 05:46:38

相关推荐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力推乡村复兴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第二章转型升级 明确旅游业发展新要求”的第二节第三点,和“第七章 共建共享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第一节等两部分明确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了清晰规划,同时在其他章节也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融合涉及。总体看,本次《规划》与五年《“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关于乡村旅游的价值和功能做了新的界定和期待,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综合价值和功能有了很重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要性

——乡村旅游事关中国梦实现

乡村区域,占国土十分之九,人口上将近一半,农业发展和传统文化基因基本都在乡村区域,同时国家扶贫的重点、难点也都绝对在乡村,简言之中国的落后和希望都在乡村。《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展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显而易见,乡村旅游能够推动乡村农业、传统手工业等产业旅游化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创新运营模式,并增加盈利手段;美好生态是乡村旅游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特色,乡村旅游越发展,生态文明越有保障;中国的城市发展,尤其在硬件建设上与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日益缩小,明显的差距体现在乡村建设上,由于城市文明的强势,乡村日渐衰落,而乡村旅游已经为乡村复兴作出了明显的贡献,未来也有必要,有能力承担起上面的四大任务。

值得强调的是在扶贫这一块,《规划》设立“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一节,从扶贫跟踪、环境整治、智力支持、电商扶贫、村企结对、金融支持等几方面做了具体甚至量化的任务设定,可见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性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进步的全局。

另外乡村旅游也是《规划》中关于“扩大旅游供给”实施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供给侧的重要支撑,能给目前同质化严重的旅游市场带来一股新风,乡村旅游在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发展上将大有作为。

二、覆盖面

——乡村旅游涵盖乡村建设整体

乡村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让乡村旅游可以也必须覆盖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规划》提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村旅游就是保护青山绿水,蝶变成金山银山的最有效方式,这涉及到乡村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和社会进步。

《规划》提出“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调动,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目标,在推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域旅游时代的乡村旅游无疑是全覆盖,乡村发展旅游的根本依托不在于单体旅游点的突出,更多在于环境优美、氛围怡人、人文亲切的吸引力。为此,今后的乡村旅游要着重通过不知名的小山小水、老屋古宅、古道山径、堰坝塘池、劳作方式、村民相亲、非遗民俗、村规民约等“乡村小资源”的统一挖掘打造,营造良好的乡村休闲旅游全空间,从而吸引带动村民参与旅游发展,脱贫致富,文明进步。尤其是A级景区创建、各级度假区建设若能从乡村发展振兴的角度着手,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融合度

——乡村旅游引领乡村综合发展

乡村旅游的广泛覆盖性使得乡村发展与红色旅游、营地旅游、自驾游、度假休闲旅游等众多旅游类型有着天然的融合属性。

《规划》提出“整合周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紧密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拓展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功能”、“引导革命老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老区的种养业和特色手工业”,至今仍然贫困的革命老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不适合这些地区,因此解放思想,谋求以生态为基础、以乡村为载体、以红色为灵魂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在未来就十分必要。

《规划》提出“出台国家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规划”、“评选一批示范性营地”,可以想象这些基本都要在乡村空间完成,而且营地发展不是孤立的,也必须和周边的乡村旅游相互协调配合、互促发展,共存共赢。

《规划》提出的“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基本也是分布在条件良好的乡村区域,而且有些地方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可以说它们为未来的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经验和警惕教训,同时休闲度假与乡村旅游也是彼此促进的。

另外《规划》中提到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冰雪旅游和低空旅游,都需要与乡村旅游大力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打造出一个个特色各异,活力四射的渔村、水寨、雪乡和空游小镇。

四、价值点

——乡村旅游彰显乡村文化价值

我国的乡村旅游已经在乡村建设和文明进步上做出了杰出表现,贡献了世界价值,特别是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为世界扶贫提供了中国经验和范本,也为科技智能时代背景下世界农业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中国路径。

《规划》提出“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和特色景观小镇”,推动“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地区的城镇化基本是依托工业发展引发人口集聚和空间建设的“工业型城镇化”,由此产生了当时追捧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但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环境恶化、资源消耗、乡村空心、传统凋敝、人口锐减。实践证明未来乡村旅游在解决上述顽疾会有值得期待的惊喜表现,促进乡村的人口回流,不光是数量上,更有质量上的回流,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产业等的充实,从而创新有别于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就业机会,创造人口集聚和乡村城镇化的新路径。

《规划》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开展农业遗产普查与保护。”广泛分布乡村的各级农业遗产是千百年各地因地制宜,在乡村生产,协调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和物化表现,最具乡村味,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旅游中挖掘利用农业遗产,打造特色,避免同质化,也为农业文化的复兴找到出路。其次“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科技、人文元素融入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通过农业与科技和创意的对接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一产升级,在满足物质生产,提高产值的同时,更激发出农业的文化和景观价值。再次“推动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旅游促进农业生产空间的创新升级,让农业好看、好玩、好挣钱,推动农业从一产到三产的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笔者认为旅游的本质是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规划》提出“促进旅游与文化、健康医疗、教育、体育融合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旅游的市场需求的四大特征——健康、素养、情感、美丽(点击详见《全面小康时代的旅游需求特征:健康、情感、素养、美丽》)完全吻合。相比城市,乡村更有可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乡村的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仍然比较完好,未来的乡村旅游就要切合全面小康社会游客的品质生活期待,做到让游客身心健康、素养提升、心态积极、众生美好。

五、落实力

——乡村旅游振兴发展道路清晰

《规划》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标题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落实路径。第一是面向市场特色发展,增强乡村旅游的智力支持,科学规划、加大宣传,促进健康发展。第二是环境整治厕所升级,主要改变乡村尤其一批重点旅游村以厕所为主的总体环境落后的局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整洁度和舒适度,这是现在很多乡村旅游点存在的问题。第三是乡村产品旅游商品化,引导农民发现农产品的价值,精心生产创意设计,提高附加值,同时也可强化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感,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第四是乡村创客旅居乡村,通过文化人、艺术家和情怀者深入乡村,挖掘文化,融入旅游,提升乡建工艺水平,以创客和研学打造特色乡村游。第五是升级模式各方共赢,农民视野的相对局限,乡村产业环境的现状不足让乡村旅游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创新乡村旅游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充分调动积极性,实现综合效益。

最后,此次《规划》的重大亮点就是明确了规划内容的任务主体。对于乡村旅游部分除了国家旅游局作为具体落实主体外,还有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扶贫办等部委级中央国家机构的参与,打破了先前部门协调困难的瓶颈,让相关部门从友情参与变成责任主体,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可靠保障。

(以上图片来自百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作者:旅游实践者和思考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