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书圣王羲之书法真迹从日本回流中国

书圣王羲之书法真迹从日本回流中国

时间:2021-12-07 15:46:52

相关推荐

书圣王羲之书法真迹从日本回流中国

国际艺术银行合伙人喜得《王羲之书法真迹》

美国亚洲艺术院消息,以“书圣”誉满天下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绢本真迹“春历”从日本回流到中国大陆。此传世珍品曾经是位于日本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山金刚峰寺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法师(774~835)的密室藏品,由居住在王羲之故乡浙江绍兴的民间收藏家从日本购得。美国亚洲艺术院院士、著名收藏家、鉴赏家蔡岳见先生认为,今日发现王羲之的绢本手迹,除了提供研究王羲之的珍贵资料外,无疑也为研究两晋南北朝时代的书法用料习惯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这一发现不但填补了中国收藏界的一项重要空白,也填补了国际收藏界的空白。

受国际艺术银行委托,美国亚洲艺术院院长、著名收藏家、书画鉴赏家、分类鉴定学博士王天齐先生专程前往浙江绍兴鉴赏。由于此前最早发现的王羲之书法都是碑刻或者唐代甚至之后各朝代的摹本,包括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收藏界普遍认为已经没有王羲之真迹流传至今,王天齐也是带着“怀疑”的心情踏上旅途的。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王博士甚至表现出市面上令人“鄙视”的“砖家”嘴脸,对前来接机的人员说:“不可能是王羲之的真迹!如果是王羲之真迹,那还了得,你干脆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到你家了,你说可能吗?”当王天齐督见藏家手中递过来的精美的陈年日本画盒,凭他经手无数日本和朝鲜中国古画的保存经验,他的呼吸开始减慢甚至凝固了,画盒上精刻“王羲之遗墨,元金刚峰寺什宝”,褐内朱红色“云,空海承私”历然在目。看到这里,王天齐已经开始后悔之前他在陪同人员面前说出的那些傲慢无理和粗鲁的话。继续看卷轴,还没有打开,他已经确证这是一幅旧轴。最后,当徐徐打看绢本挂轴时,王天齐惊呆了,一时无语,心想“这不就是朝思暮想的王羲之真迹吗?”沉默几分钟后,王天齐说:“快拿放大镜来!”经过仔细检查绢质和墨迹,回想起在波士顿美术馆见到的“历代帝王图”绢本,以及陕西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展示的唐代蜀锦,这幅书法立轴的墨和绢都至少到唐代。为了谨慎起见,王天齐试图寻找“双钩廓填”等唐代“摹本”之类的特征,均没有发现。相反,墨迹非常自然,原汁原味。哇塞!真迹!后来,王天齐采用古画鉴定的流传、材料、作者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综合判定,这幅作品确实是王羲之真迹,以下将王天齐博士的鉴定过程做详细记录和描述。

一、传承

前面提到,此幅王羲之传世珍品曾经是位于日本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山金刚峰寺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法师(774~835)的私人藏品。空海法师是何方神圣呢?在日本有“天下三笔(另两人是嵯峨天皇和橘逸势)”之一称号的空海法师是与中国唐朝中期同时的著名日本佛教僧人。空海(日语くうかいKūkai,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经于公元804年到中国学习唐密等密教,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阇梨授其为八代祖。806年回日本,与当时的日本嵯峨天皇是好友,在嵯峨天皇支持下,创立了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回日本后初住京都高雄山寺,从事传法灌顶。8於纪伊(今和歌山县)开创高野山,号金刚峰寺。8诏赐京都东寺为密教永久根本道场。“东密”名称即由此而来。曾兼任东大寺别当,统辖一寺僧职,补大僧正位。9醍醐天皇赐谥弘法大师。另外,著有《辩显密二教论》、《秘藏宝钥》、《十住心论》、《付法传》、《即身成佛义》等。著名文学作品《文镜秘府论》,近年在中国出版。全部著作近年辑为《弘法大师全集》。其故乡四国香川县等四县政府近年与中国西安市政府签署书协议,於青龙寺故址建立“空海大师纪念碑”,以纪念他的留学事迹。日本真言宗各派也重建了东塔院。

作为日本遣唐史,空海法师和橘逸势都到当时中国的唐朝学习大唐文化,归国前还接受了大唐皇帝的慷慨赠予的各种书画真迹和临摹本。据《空海献墨本十部表》记载,空海法师归国后,向日本天皇献出德宗皇帝真迹一卷、欧阳询真迹一卷、大王诸舍帖一首、《不空三藏碑》一首、《岸和尚碑》一铺、徐侍郎《宝林寺诗》一卷、释令起八分一帖、谓之行草一卷、鸟兽飞白一卷等。

又据日本《高野物语》记载,相传唐朝皇帝宫殿壁上的王羲之墨迹,因损坏而墨迹不全,空海精于二王书法,就请他补写,几乎和原迹一样。说明空诲带回日本的作品何止十件。

非常有趣的是,王羲之真迹的收藏家居然同时也收藏了在日本广为流传的空海法师的唐代绢本书法真迹“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事实给空海法师能够触及到王羲之的真迹提供了有力证据。众所周知,收藏王羲之真迹最多的就是王羲之的家族,以及各大小寺庙。大家熟知的王羲之楷书《黄庭经》就是他在道教寺庙里抄写的。甚至王羲之最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是由唐太宗派遣他的心腹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文人书生从辩才和尚那里巧取而“骗”走的。

再说支持空海法师的嵯峨天皇是何人呢?当时,嵯峨天皇的书法也有“天下三笔(另两人就是空海法师和橘逸势)”的美称。嵯峨天皇的汉诗也作得很好,如:“云气湿衣知岫近,泉声惊寝觉溪临;天边孤月乘流疾,山里饥猿到晓啼。”绝无豪言壮语,也没有忧国忧民,只有一副清闲、淡泊的口吻,丝毫没有东洋味。嵯峨天皇还在日本国内大力推行“唐化”,从礼仪、服饰、殿堂建筑一直到生活方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还提倡佛教的传扬,在他当政时期,天台宗、真言宗得以发展、传播。所以说,空海法师在当时绝非常人,就像我们现在收藏一幅明代书法作品一样,私人收藏一幅王羲之的“春历”二字书法易如反掌。

王羲之书法真迹“春历”与绍兴兰亭“鹅池”碑刻对比照

无巧不成书,王羲之遗迹《春历》的收藏家同时还出巨资购买到由东京博物馆鉴定的日本“天下三笔”空海法师、嵯峨天皇和橘逸势的三幅真迹书法作品(见图)(三笔三迹),以下附上日本京都博物馆1876年的鉴定证书。

二、技术鉴定

针对王羲之真迹的可能推断,美国亚洲艺术院院长王天齐博士会同美国亚洲艺术院院士、著名收藏家、鉴赏家蔡岳见先生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和绍兴王阳明研究会的几位老师,大家一致认为绢本和墨迹至少到唐代。

经过空海法师的真迹对比,王天齐博士和蔡岳见院士认为王羲之的绢本书法给研究唐绢和唐代以前的绢本提供了重要的实物研究资料。王天齐认为,唐代以前用于书法的绢本都是稀疏不等的绢多层叠加以后,经过糯米等粘性装裱材料“黏结叠加”以后,再敲打、凉干,然后用于书法(比如这幅王羲之的“春历”)或者绘画(比如波士顿美术馆藏初唐画家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等许多例子。

三、艺术鉴定

因为流传下来的王羲之隶书极少,而众所周知,王羲之早年专攻隶书、行书到了登封造极之境。其行草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而这件“春历”书法,尤其可贵的是让我们终于看见了及其罕见的王羲之隶书体。这幅作品书写速度极慢,下笔如刀,深入墨骨;而且在“春”字和“历”字的下半部有“改笔”或者“添笔”痕迹,非常符合王羲之书写完毕以后的“更改习惯”(比如,在《兰亭集序》里至少五处更改痕迹)(见下面几幅图片)。

由于流传下来王羲之书写的最大、最著名的字是“鹅”字(碑刻),王天齐博士特别邀请蔡岳见先生再访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东南郊的兰亭,重访兰亭遗迹。对比之下,王羲之艺术风格显山露水,昭然若及。在著名鉴赏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先生编著的《王羲之书法全集》(上、下册)一书中,朱关田先生在序言中提到,宋代欧阳修评价王羲之书法:“淋潍挥洒,或妍或丑!“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以下图片是王天齐博士于2月8日拍摄自王羲之的兰亭故居。

以上全部风景图片由王天齐拍自绍兴兰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