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父母必读】十大心理学“圣经”

【父母必读】十大心理学“圣经”

时间:2021-06-08 16:30:37

相关推荐

【父母必读】十大心理学“圣经”

【父母必读】

十大心理学“圣经”

心理学对早教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家长所认可。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豢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十分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个别。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梭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居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可能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品。

于是,罗森塔尔传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一般中学,在一个班里随意地走了一趟,而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多少个名字,告知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慧。过了一段时间,教学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观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当初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有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认为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激动,筹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不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议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停止了漫长的报告开端捐献时,马克·吐温因为愤慨,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跟作用时光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对抗的心理景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产生。如,当孩子出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心乃至恶感厌恶。被“逼急”了,就会呈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动。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驳不能超过限度,应答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假如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略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同样的过错被“揪住不放”,腻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啼声连天。几天从前,老人难以忍耐。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烈,我觉得自己年青了不少,这点钱表现谢意。”孩子们很愉快,第二天仍旧来了,判若两人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旧乐不可支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怒发冲冠:“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劳!”他们向老人起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白叟的办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本人快活而玩”变成了外部念头“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把持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浮现。比方,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兴许没有想到,恰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领导孩子建立远大的理想,促进孩子对学习的感情和兴致,增添孩子对学习自身的动机,辅助孩子播种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嘉奖,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暖和”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严寒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抗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牢牢的。南风则渐渐吹动,登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取得了成功。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由于它适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示自我检查、满意自我需要而发生的心理反映,就是“南风效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取“棍棒”“恫吓”之类“冬风”式教导方式是不可取的。履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趣”式的表彰,培育孩子自发向上,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法则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的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乏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固构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就的凸起,而是应当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单薄环节。因而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示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扬长避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作电话交流机的工厂,有较完美的娱乐设施、医疗轨制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依然愤愤不平,出产状态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划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烦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看法和不满。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进步。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未免有迷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足地表白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进程中,要耐心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窗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知足,他们会觉得轻松、舒服。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尽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负!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来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愿望对方对自己的爱好能“不断增长”而不是“一直减少”。比如,很多销售员就是捉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老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估孩子的时候,不免将他的毛病和长处都要诉说一番,并经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应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弊病,然后再恰到好处地给予赞赏……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讨,南半球一只蝴蝶偶然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个礼拜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气象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实践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由必定的时间及其余因素的参加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置,正确和适当的,可能影响孩子毕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终生。

心理规律九: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为兵力不足,而战斗又确实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火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练习和发动,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格外多地进行说教,而特殊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同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等。专家们请求犯人们当真缮写后寄给自己最敬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遵从指挥、如何地英勇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示比起正规军来绝不逊色,他们在战役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屈服指挥、那样大胆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总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标题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爸爸妈妈必需戒除讥笑耻辱、责备埋怨、要挟威吓等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恳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受到谢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批准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轻易达到目的,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依照要求做了,予以确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踊跃发奋向上。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