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还不是因为你长得不好看(本文观点可能引起不适)

还不是因为你长得不好看(本文观点可能引起不适)

时间:2024-07-14 23:11:06

相关推荐

还不是因为你长得不好看(本文观点可能引起不适)

本文同名主打歌

(其实很难听,建议不要打开)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悲桑的故事…

话说

前两天发了一个颜值超高

的帖子

这阅读量噌噌往上涨

眼看就要破7000了喂

其实是希望能上万啊

小编感jio都要飞起来

BUT

长得好看真的重要吗!

长得磕碜点不好看的

咱就装着看不见是吧?

这让小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先从下面一幅图说起

粪便湿片低倍镜观察(×100)

小编:图片能看到什么?(点击图片放大)

众(仔细看了一下):小编你说的是这些吗?

小编:恭喜

人体最大的阿米巴包囊

被你发现了

众:最大??可是我咋感觉那么小……

小编:其实在这些包囊的背景之中

还发现了另一种“不好看”的虫虫

众(惊讶):我咋没看到呢?

小编又上了一幅高倍镜图↓(×400)

这下能不能看到?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红圈:你看到了吧?

黑圈:人芽囊原虫

高倍镜下成堆和散在的都有……

换油镜看看?↓(×1000)共10幅

(有兴趣请点开图片放大观察)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xxx

继续↓

圆形的……

体积偏大、形态不太规则的……

大小不均……

成堆的……

众:根本看不出长什么样子

小编你拿真菌孢子来哄我是吧?

到底是啥

小编:莫急,上碘↓(×1000,5+3幅)

小编:清楚吧?能看到一些小颗粒,有木有似曾相识的赶jio

众:可是这碘染色我也完全get不到是啥

小编:答案已在我心中……

众:

碘染色,继续↓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红圈内:啥呢

(不在同一焦距)

→:人芽囊原虫(二分裂)

→:xxx

→:人芽囊原虫

→:……

众:除了阿米巴包囊还有人芽囊原虫?

那么这个体积偏小的是否与它有关呢?

小编:咱还有照片,接着看看

姬氏染色照片一组(×1000,5幅)

(请点开图片放大观察)

其实熟悉姬氏染色的老师可能知道,染色并不成功,因为红色的核没有很清晰呈现,可能跟小编的试剂失效了有关(绝不是过期

瑞姬氏染色(×1000,共5幅)

→:碘染色里“眼睛”大又亮的阿米巴包囊,此时内部却未能着色,空空如也

→:今天的“主角”终于稍微能看清内部结构了:蓝色胞浆,红色小核隐约可见

众:这几张核似乎更清楚!有没有更好看的呢?

小编:最后一张,更好看了不?

以上几幅图,虫体核浆分明,根据形态特征,这些都应该是人芽囊原虫的某种包囊形式。

(此处原为“人芽囊原虫包囊”,又觉不妥,还是含糊委婉些吧)

不过,成团的那些云雾状的东西是什么?查阅多种资料,并未找到答案。

【讨论】

关于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人们从1988年发现至今,对它进行了无数次更名。其生活史目前仍不完全清楚。

根据体外观察结果,推测其途径为包囊-空泡型-阿米巴型-包囊。阿米巴型虫体吞噬细菌后变为囊前期虫体,此时虫体变圆,在中心体周围形成一个均质的囊壁,囊壁变厚,囊内出现繁殖颗粒后,则发育成了包囊。包囊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脱囊形成纤丝层已发育完全的空泡型虫体,并以二分裂方式大量增殖,随后空泡型可转变为阿米巴型,也可变为颗粒型或复分裂型。——《图说寄生虫》

上边的内容看了很多遍,可是小编一直很晕,而书中绘制的生活史同样也有些弄不懂。

这个示意图,生活史是从下方一个二分裂的空泡型虫体开始的。

左侧:空泡型转变为颗粒型,然后分裂为多个虫体形成包囊型。而这个包囊应该是个薄壁的,破裂后又变为了空泡型虫体。那么包囊型破裂释放的东西又叫做什么呢,叫包囊吗?

我们今天观察到的,应该就是示意图上的这种结构?

书中以及相关文献这样描述,“包囊形状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2-8μm,有厚壁与薄壁两种,胞质中有1-3个线粒体和多个大小不一的糖原泡。”

由此看来,包囊内并没有示意图上那些圆形的结构(约数十个,不会都是糖原泡吧?)。上图这些小而圆,直径约6、7微米的应该就是上一段提到的包囊。

那么,人芽囊原虫包囊型和包囊到底是不是同一种,还是像疟原虫的裂殖体与裂殖子一样的关系?

而美国CDC官网给出的“包囊”(cyst)又是这样的:The classic form found in human stools is the cyst, which varies tremendously in size from 6 to 40 μm.

大概意思是在人类粪便中查到的典型形态就是直径6-40μm的“包囊”。

其生活史示意图如下:

此为1995年版本,这么多年过去也一直没有更新,大致意思是:厚壁包囊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的肠道上皮细胞,无性增殖为空泡型,最后形成薄壁包囊,引起体内自身感染;空泡型也可转变为阿米巴型,形成厚壁包囊排出体外。

(真实情况会更复杂或有所不同吗?期待最终研究结果。)

此外,网站当中给出的图例,均被描述为cyst-like form(如下)。

B. hominiscyst-like forms in a wet mount, unstained.

B. hominiscyst-like form in a wet mount, unstained.

(以上两幅不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空泡型吗??)

B. hominiscyst-like forms undergoing binary fission; stained with trichrome.(二分裂状态的B. hominiscyst-like forms,三色染色)

B. hominiscyst-like forms stained with trichrome.

(不知道这一幅跟小编拍到的“成团包囊”是否一致)

至此

我已经完全搞不懂下边这些到底是什么东东↓

1、薄壁包囊

thin-walled cyst(CDC)

2、厚壁包囊

thick-walled cyst(CDC)

(从美国CDC给出的示意图来看,以上两者的囊前期pre-cyst形态也完全不一样)

3、cyst-like form (CDC)

4、包囊型(cyst form)《图说》

5、包囊……

谁能告诉我

请文末留言

但是

检验结果还是要出的

幸好背景中有几个典型B.h

无需分“型”

直接报告就行了

尽管它们长得“不好看”

我们却不能选择无视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

它不会引起患者

腹痛

腹泻

恶心

呕吐

心慌

气紧

……

【小结】

人芽囊原虫形态多种多样,有时甚至难以辨别。拿今天的“包囊”(或“包囊型”)来说,其大致特点为:

1、散在或成簇出现;

2、外观呈圆形、椭圆或略不规则,体积大小不均;

3、湿片下内部结构不清晰(没有典型人芽囊原虫的中心体、透明胞浆和明显颗粒);

4、永久染色(瑞姬氏染色等)可以看到蓝色胞浆,核小,1-4个。

5、常和典型人芽囊原虫一同出现。

6、应与某些小型阿米巴包囊、隐孢子虫等相鉴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