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运作模式详解

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运作模式详解

时间:2023-12-30 10:26:15

相关推荐

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运作模式详解

作者/姜洪庆、熊安昕

从字面上理解,“微机构”中的“微”即规模小、投入资金少;而“嵌入型”则是指“微机构”着力服务社区,与其密不可分。介于机构养老和社区照料之间的“微机构”目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逐渐向着“去机构化”方向迈进。

1.服务人群及服务内容

“微机构”主要针对居家失能失智老人,重点辅助社区及周边高龄、独居、纯老年人家庭以及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是集生活服务、社区照料、养老居所、医疗保健、文体活动和增值设施于一体的复合型养老服务设施。

“微机构”主要依托于医疗机构,聘请专业照护人员护理,通过社区内空置用房进行改造,并利用一定类型公共设施之间借力发展的关系,集中优化无障碍设施、提升步行友好性,达到服务效应最大化。

2.经营成本与运营模式

2.1经营成本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民政局对“长者照护之家”的规模进行要求:床位10-49张;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单床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8㎡,老年人卧室的单床面积不少于5㎡;其服务范围为50个老年人以及150户老年家庭,因而,“微机构”是兴建同床位数养老机构投入资金十分之一。

目前,“微机构”租金由政府进行补贴,政府每年向运营方收取一定数量租金,然后根据机构收住的户籍老人数量以奖励的形式进行返还。此外,“微机构”面向社区提供日托、短托和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营方的压力。

2.2运营模式

“微机构”有二种运营模式。

其一,政府为主导。政府进行土地、人力和医疗等资源的整合,与社会的其他组织共同协作;或采用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建设(改造),后期交付专业的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并聘用养老服务人员,独自运营和盈利,社区则负责管理和协调。(如广州孝慈轩、上海的长者照护之家、北京三里屯养老驿站)

其二,商业主体主导。是商业地产在物业服务升级过程中嵌入养老服务功能(如上海和广州的万科智汇坊)。多种运营模式并存可以给予老年人在不同年龄段从社区居家到机构里住养不同的梯度化选择,既能面向更加广泛的受益群体提供服务,亦能激发市场、受助者和社会各方的活力。其次,由于其服务半径及人数限制,运营方唯有通过规模化、连锁化经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3.实践案例——美好家园·孝慈轩

3.1概况

越秀区白云街60岁以上老年人口8522人,约占户籍人口20%。白云街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以租赁、置换等方式拓展更多的社区养老用地。作为美好家园首个政企合作共建的社区嵌入式精品养老机构,于11月正式开放。其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西路,距东湖地铁站200m,5分钟车程可到达广东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优质医疗机构。

3.2服务人群

到4月,共接纳47位老年人入住(入住率98%)。服务对象70%主要来源于广州市越秀区。按照年龄比划分,年龄跨度为67-97岁老年人,平均年龄83岁;28.3%为男性、71.7%为女性。

3.3服务机制

以“会员制养老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模式,依托于“医养结合”政策,与广东医学院进行合作,其护工队伍大多为韶关医学院的学生,共享医养资源;并在湛江市建立美好家园职业培训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和输出,对于老年人养护技能进行培训和管理;社区医院也会定时进行一周三次的巡查,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同时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

3.4功能布局

孝慈轩分为孝慈轩机构和孝慈广场两部分。其中,孝慈广场为湖滨小区内一处由越秀区白云街道与孝慈轩养老机构合力共建的民生工程,由原先社区内一处草坪改建而成的活动空间。

设施内部共有六层,总建筑面积1042㎡。第一层为接待大堂、第三层为全护理,设有长者住宿区(两间三人间和三间双人间)、护理站、互动区、医疗室、康复中心、助浴区和清洁间。

第四、五、六层皆设有六间双人间的住宿区以及护理站、互动区和清洁间,第七层为膳食坊、备菜房、洗晒区、员工休息室、院长室、财务室、多功能厅以及公共卫生间。长着住宿区设置两种房型——双人间和三人间。双人间平均面积22㎡,共21间;三人间平均面积23㎡,共2间。

4.微机构空间布局模式

4.1整体布局

微机构的空间布局有以下要素。首先,需依托于场地条件,实现微机构价值增量;其次,准确定位,整体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质,实现经济增量;第三需要结合社区需求和服务需求,建设满足需求的功能和组织,实现社会/社区价值增量。

微机构的整体布局在社区层面,可设置独立用地,亦可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或结合老年活动中心设置;在小区层面,微机构、老年服务站、老年活动站、日托所、老年大学、幼儿园(如上海浦兴福苑长者照顾之家的老幼结合模式)进行整合以节约土地资源。

按照微机构运营模式划分,其一,政府主导型的微机构可分为集约型和保障型,一般多为改建和扩建,服务于周边几个社区老年人(开放式)。其二,由开发商主体主导的微机构属于高端型,一般随着社区同步建设,面积较大,区位一般位于社区中心地带,服务于本社区老年人(封闭式)。

4.2功能分区

微机构功能上可分为四大板块:管理区、后勤区、生活区和对外服务的社工中心。每一个部分可再进行细分。生活区则包含护理单元(静区)和公共活动区(动区),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后勤区分为康护治疗区、餐饮区、供给区和设备区,是护工人员经常使用的场所,其中康护治疗区和餐饮区与老年人共同使用;管理区则为管理人员使用区域。

微机构功能布局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模式

以孝慈轩为例,作为集约型微机构,大体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可分为大堂休息和接待部分、护理单元区、后勤区三大部分。

依照总面积1042㎡来计算,其每一部分面积分别为:护理单元579.95㎡(其中居室508㎡,公共活动空间71.95㎡)、康护治疗区86.7㎡、餐饮区53.71㎡、管理区58.23㎡、设备区2㎡、交通空间面积136.4㎡、护工中心19.0㎡。

孝慈轩集约化发展的垂直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整合各个功能于一体。从其功能配比可以看出,居室面积较大,占整个微机构面积的48.7%。由于服务于48位老年人,单床的建筑面积为10.6㎡,低于上海对于微机构的规模要求(18㎡)。

其次是交通空间占14.9%。其公共活动部区域仅分布在3层,作为活动和老年人就餐的地方,面积较少,仅为5%左右,4-6层老年人就餐较为不便(只能乘电梯到3楼或在房间中用餐)。

考虑到设施拥有室外花园(孝慈广场),较为局促的室内活动空间面积因而适当减少。后勤办公区域主要集中在顶层,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因素,是合理的。

护工中心设置在一层,有独立出入口,区分工作流线和生活流线,既对内服务也提供家政服务,较为妥当。

护工中心设置在一层,有独立出入口,区分工作流线和生活流线,既对内服务也提供家政服务,较为妥当。

孝慈轩分层功能面积配比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