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曾经的“华北第一宅” 极尽奢华后如今只剩下古风雅韵

曾经的“华北第一宅” 极尽奢华后如今只剩下古风雅韵

时间:2022-03-30 11:42:32

相关推荐

曾经的“华北第一宅” 极尽奢华后如今只剩下古风雅韵

能称得上“华北第一宅”,这里想必非同寻常,从建筑规模到格局,从历史到现世,荣辱故事或都隐藏在这里的瓦砾尘埃吧。

有人说,华北地区的人要领略大院文化,不必大老远跑到山西去,在天津西郊杨柳青镇,就有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大院——石家大院。从北京驱车向东,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

据说在这里盖起第一间房子的石氏先人氏从山东来到天津,操持船运,日夜辛勤劳作换来殷实的家境,彼时是清雍正年间,石家长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已一改累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石献廷的儿子们遵照父亲遗嘱,分家另过,各立堂名,子孙们的命运开始有了变化,有勤勉上进者,有刻意经营者,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

其中有一位石元俊的后人在咸丰十一年(1861)科考中举,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为名末曾到任,反而致力于家业经营,使得买卖兴隆,资产巨增。

光绪十年(1884)石家后人石元仕接力建设家园,颇懂结交权贵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其子女多与天津官绅、豪门结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石元仕带头出资在家乡办“支应局”,使地方免除许多祸乱,因而得到清政府赏识,先后被李鸿章和慈禧接见,并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一时名重津门,当选为天津议会、董事会委员,从而确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资本家与一身的社会地位。

民国七年(1918),石元仕七十岁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摆寿筵,极尽奢华。不料次年,石元仕因病去世,其出丧规模,在杨柳青地区可谓空前绝后。

石元仕的离世标志着石家大院所有的繁华就此终结。彼时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家族人丁的不思进取,曾经盛极一时位列津门8大名门的石家大院,杨柳青石家如雷贯耳的名号,很快就湮灭在历史的河流里。如同门前的大运河里的落叶,转眼间就被人遗忘。偌大的宅院,变卖的变卖、拆除的拆除,凋零而破败。

资料记载,这里前后累计建设近50年,才建成一座占地6000多平米、院落15进、房屋278间的大型宅邸。国民党时期曾多次在院内驻军,任意拆改破坏,经过文革浩劫,大院已面目全非。1987年,当地政府开始修复,历时6年,投资560万元,才成就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建筑群。

据说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建筑群含18个院落,典型的四合连套,院中有院,功能布局合理,气派宏大,是华北地区保存较好,独具特色的大型清代民宅。现石家大院仅存“尊美堂”宅第,曾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也就是今天广告中常见的所谓 “中国第一豪宅”。但尊美堂的“第一宅”不是重金打造出的舆论导向,而是出于人们对于这样一座具有极致精神建筑的尊重。

尊美堂五进三跨,是遵循中国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幽深院落,极具纵深感序列感。建筑用材考究,砖瓦大部分来自苏州、临清,木料分为楠、樟、楸、柏等硬木,均来自云南、贵州。建筑工程均为青石高台、磨砖对缝,其中戏楼构建尤为别致,用铅皮将木结构顶棚覆盖封顶,以铜铆钉铆在铅皮上,起到稳固顶梁之用。高空俯瞰戏楼,铜铆钉构成一个巨大的篆体寿字,可以看成屋顶美化手法的鼻祖。

石家大院俯拾即是的雕刻细节,令人动容。尊美堂雕刻分为砖雕、石雕、木雕三大类,均为整料浮雕,题材繁多,有的取谐音,有的源于祈福故事传说,有的具时代等级制度含义,表达对于生活和未来的美好愿望,体现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三大类雕花几乎同时出现在所有建筑单体上,可见极致。院中最具代表性的雕花建筑是三套垂花门。垂花门是典制式建筑,是宫廷建筑中的绝活。一般四合院中即使规模宏大,往往也只有一座垂花门,是区分内宅与外院的唯一通道。石家大院采用三重垂花门,增强了院落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垂花门以垂珠的荷花造型雕刻递进,随深入内院渐次表现荷花“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满莲蓬”三个花期,巧妙的形成了“垂柱联姻”,用以象征主人一生美满的愿望,祝福石家人和客人四季平安、辈辈长寿和子孙万代。

时光悠悠,年岁更迭,诺大的庭院,也曾富甲一方的门庭如今早已找不见主人,只留着门楣与窗台,或许还有着久远的尘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