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书谱》 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 以此看书法的本质特征

《书谱》 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 以此看书法的本质特征

时间:2022-09-27 23:43:13

相关推荐

《书谱》  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  以此看书法的本质特征

从文字内容上看,《书谱》采用六朝以来盛行的骈赋之体写作,为文渊雅深秀,恣肆宏美,且眼界宏远、思辨缜密,所论精辟入微,远过同时诸家所论,真正做到了“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书谱》句),不仅为历代书论之翘楚与经典,于古代艺术理论中亦堪称杰构。可以说,系统的书法理论框架,自此才开始真正建立起来,《书谱》实为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书谱》行文讲究词藻、骈俪的同时,却不免有“腴词掩意”乃至“因词害义”之处,且在内容结构上不尽合理,芜蔓较多,不够明晰,此与《文赋》、《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名著相比尤显突出。

点击加载图片

经常是相同或类似的论述出现在文中不同的位置,需要读者反复咀嚼才能将其联系在一起,但有时这种联系又易引起误解甚至歧义,因为这些论述都有其一定的语境,有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果割断语义之间的联系而去独立理解某句话,是否契合孙过庭的原义又很值得商榷,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后世多将其作为临摹时应注意的手段,殊不知孙过庭在这里提出“察精”、“拟似”是建立在其“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法本体论观点基础上的,意思是说因作者性情的变化,而造成书法在风格上的微妙变化,需要鉴赏者、临仿者能够做到“察精”、“拟似”。清代包世臣就曾针对此问题,作《删定吴郡书谱序》,力删“浮言”达《书谱》30处之多,将原文从3700多字删到2300多字,篇幅超过1/3,虽有刻薄、狭陋之嫌,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书谱》为文确实尚有圆融互通的馀地。

点击加载图片

也因此故,历代有不少著作都对《书谱》精义进行过阐发,从南宋姜夔《续书谱》、明代项穆《书法雅言》,到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冯武《书法正传》、朱履贞《书学捷要》、宋曹《书法约言》、梁巘《评书帖》、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之《书谱辨误》、《自跋删拟书谱》、《答熙载九问》等,皆曾对《书谱》进行阐幽抉微,今人朱建新的《孙过庭〈书谱〉笺证》,广征博引,堪称研究《书谱》的集大成之作。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为梳理、阐述《书谱》奥賾。

点击加载图片

书法到底是什么?《书谱》首先从书法与汉字的关系入手进行解释。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二者关系紧密但又各有不同的功用,但古人经常混淆。《书谱》对此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它阐明文字的功用是记录语言,所谓“书契之作,适以纪言”,而书法不仅能“功宣礼乐”,还可“妙拟神仙”,具有欣赏和抒情的功用,这就是所谓“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法艺术能够抒发性情,这符合艺术的通则。

点击加载图片

当然,要达到这一层次,需要主体在艺术创作手段上,客体在审美效果上也应达到相应层次。对此孙过庭并没有语焉不详,而是明确了这一最高层次的归属,这就是《书谱》通篇都欲“取立指归”的“宗匠”——王羲之。文中先具体、形象地分析了王羲之的六篇书作:“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从而引出“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一本体论述。

点击加载图片

《书谱》在这里借鉴了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的诗歌理论:“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认为书法作品同诗歌艺术一样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书风是人的精神的外化。这一观点极大地增强了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因为“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书圣”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后学者即使同在学习“书圣”的前提下,也可随着自己的性情,写出自己的风格。

点击加载图片

《书谱》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书法的“表情”特性与中国古典诗歌、哲学联系起来,阐发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此言被金学智先生称为“纲领性的主体论美学名言”,韩玉涛先生更是据此句将中国书法艺术从本质上定位为“一种写意的哲学艺术”。《书谱》可说是中国书论史上自觉揭示、阐发书法“抒情”特质的第一篇,也是《书谱》为何能在古代书论中脱颖而出,传诵千古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中国书法美学》

《中国书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