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李白 苏轼与道家精神……我听了三遍

李白 苏轼与道家精神……我听了三遍

时间:2024-01-01 06:16:52

相关推荐

李白 苏轼与道家精神……我听了三遍

上图,唐寅《风木图卷》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流派之一道家的思想对无数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最具代表性的堪称唐宋时期:李白和苏轼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对后世文人观照内心、体察周遭的态度启迪甚巨两位先贤人生经历各有不同文学风格也各有千秋那,道家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对李白和苏轼具体有哪些影响?中原国学讲坛第282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林光华从不同的维度剖析讲解道家的思想内蕴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苏轼、李白的思想精髓一起来听一听——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林光华老师

(音频选自中原国学讲坛第282讲)

01.

心,该如何从物中解救?

如何理解道家的“心物”问题? 来自文博河南 00:00 46:03

道家,心物问题,实则是一个穿越时代的普遍问题。

我们今天面对的心灵的焦虑是全民的焦虑,它早在千年前已存在。庄子在《齐物论》中讲:

“一受其成形,不忘(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庄子讲的心物的问题,在今天我们一样,也是要面对心被外物牵着走。如何能稳定下来?如何能做那个真实的自己想做的事呢?

在老子那里是这样强调。他说:我们跟众人不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侍奉母,守道)(《老子》第20章)

心跟外物的关系恰恰是这样,心极其拥堵,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都被这些东西塞满。

心为外物所累,那么占有欲的心就变得技术化。技术化,则丢失了时间、压榨了意义。

02.

道家艺术人格及李白的“天人合”

道家,那些人生观与艺术人格 来自文博河南 00:00 35:10

《太白行吟图》梁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中国的思维是什么?圆性阴阳思维。我们注重的是“和谐”和“平衡”。《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帛书本)。《老子》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四十章:反(返)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家,在艺术上主要奠定的是一种艺术的人格,而不是技巧。它的艺术人格第一个就是自然。

在老子中就有道法自然,天然合一的精神;庄子,天籁。

第二个精神就叫超脱。艺术家,从事的是精神的活动,他一定有超脱的一处,古代诗人的修养更是如此。超脱——1.超越得失;2.超越美丑;3.超越生死。

最后一个道家的精神就是贵真。

老子是“见素抱朴”,庄子是“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些都是一种朴素的精神。

这些个素朴的精神也奠定了道家对诗歌的影响。我们看看李白和苏轼身上,这种道家精神是怎么体现?

李白一生都是绚烂和乐观的,他悲观的时候很少很少。

他超脱,他总能站在高远的地方去安慰人世的悲欢;他浪漫,他总在孤独的边缘抵达真实的勇气。同时,他也有趣,最不生厌的唯有静谧的大自然。

03.

道家思想在苏轼词赋有哪些体现?

苏轼词赋:任沉浮 来自文博河南 00:00 18:14

元 赵孟頫《苏东坡小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 咀嚼尽各种人生滋味。

在面对政治上的不得意、 环境上的不满意之时,他更多的是用 “游于物外” 的态度面对,他的一生,可谓是起伏跌荡颠沛流离笑看红尘的一生。

同时,苏轼的一生也是不断超越的一生。他超越得失,不去还击就是对命运的最好回答(《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超越悲欢,接受缺失是对人生最好的圆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超越有限,无功利的心装得下最富有的宇宙(《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面对生死,唯有深情回馈这短短一世的美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在面对生活的种种际遇, 总是用旷达乐观的心胸包容一切,用智慧高明的目光沉稳平静地看待,这是道家轻视有限时空、 超越物质环境的认识观念的浸润,并熔铸出了苏轼豁达广阔的胸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