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五行学说——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

时间:2022-10-15 06:22:31

相关推荐

五行学说——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之间和各个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行之间乘侮来阐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不仅被用作理论上的阐释,而且也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而肝属木。

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阳有温煦之功,故而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而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而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而肾属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五音等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了。以肝为例:《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祖国医学就是这样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风、酸等,通过五行的木与人体的肝、筋、目联系起来,表达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脏的五行归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可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述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制约,也就是相克的关系。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如《素问集注》说:“心主火,而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以此类推,肺属金,而制于心火,故而心为肺之主;脾属土,而制于肝木,故肝为脾之主;肾属水,而制于脾土,故脾为肾之主。这就是用五行相克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综上所述,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

第一、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自己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的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

第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释机体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的基本概念。

第三、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