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世界读书日】季承分享 || 我眼中的父亲季羡林(一)

【世界读书日】季承分享 || 我眼中的父亲季羡林(一)

时间:2019-03-06 13:14:47

相关推荐

【世界读书日】季承分享 || 我眼中的父亲季羡林(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季羡林读书会走进山西省图书馆,季承老师以“儿子眼中的父亲”为主题做了演讲,与众多听众分享了大师季羡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前有些人,他们读书、修身、治学乃至兼济天下。在一个角落里阅读着那些古老而光荣的文字;在一张书桌上创造出了无数的经典传世之作;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了新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梦,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为梦想上路的勇气。清平—济南—清华—哥廷根—北大,季老走过了半个地球的距离,用最朴素的姿态,怀抱最遥远的梦想。

求梦还需勤与苦

1

年少两件事:打架和读书

季承:我父亲小学是在济南上的,他从临清来到济南,其他的学生看不起他,有侮辱就有反抗,所以季羡林小学的时候他也打架。他打架没有章法,就是拼命,闭着眼睛双拳就是乱抡。但同时,从那时候起,父亲就很爱读书了,《七侠五义》之类的书,就是在这时候读的。家里不让他读这些闲书,他就放学下课以后藏起来,偷偷地读。

季羡林:我不但在家里偷看,还把书带到学校里去,偷空就看上一段。校门外左首空地上,正在施工盖房子。运来了很多红砖,摞在那里,不是一摞,而是很多摞,中间有空隙,坐在那里,外面谁也看不见。我就搬几块砖下来,坐在上面,在下课之后,且不回家,掏出闲书,大看特看。

——《回忆一师附小》

校门外左首空地上的红砖里

藏着季羡林的童年

那是

年少时偷闲的好时光

2

少年英才、初露锋芒

季承:到了中学的时候,他读书就是中西并济了。一方面家里让他学习中文,另一方面也安排他去学习英文。家中让他学习《四书五经》这类传统文化经典的书,然而这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父亲书桌上面摆放的是《古文观止》,下面有一个放小米、绿豆的缸,他就把闲书藏在下面缸里。大人一进来,他就摇头晃脑地背古文,就这样,《四书五经》也都能背下来;而大人一离开,下面的书就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就是这样读完了《红楼梦》。在高中时候,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高中六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是年级第一。同时,父亲还获得教育厅里的大人物的鼓励。他考取大学的时候,文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季羡林:我买了韩、柳、欧、苏的文集,苦读不辍。又节省下来仅有的一点零用钱,远至日本丸善书店,用“代金引换”的办法,去购买英文原版书,也是攻读不辍。结果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两年四次考试,我考了四个甲等第一,大大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我不愿意说谎话,我决不是什么英雄,“怀有大志”,我从来没有过“大丈夫当如是也”一类的大话,我是一个十分平庸的人。

——《中学时代》

“勤”、“苦”二字就是我的诀窍

说了等于白说

但白说也得说。

3

清华四载、留德十年

季承:那一年,父亲同时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他来到了书声琅琅的清华园。在读书方面,愈发的广泛和深入,从他的《清华园日记》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到了德国,他更是天天读书,几乎是住在了研究院里。因为战争的原因,他在德国待了十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没有退缩,依然坚定地做着学问。

季羡林:早晨仍是读法德文。过午用了一过午的工夫把Don MarquisDon Marquis的《一个守财奴的自传》的序译完。我译东西,无论多短,很少一气译完的,这还是第一次的。

晚间,躺在床上看《新月》,听窗外淅淋的雨声,风在树里走路声。

——《清华园日记》

年少时脑海里总是充斥着斑斓的梦

我们渴望着新鲜的事物

等待着穿越世界的旅行

却并非每个人都有勇气上路

朴素的生活

1

自行车上的时光

季承:父亲回国之后便是终身教书。他做学问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有五张书桌,这是他独特的学习方法,对他来说,休息就是换张桌子,换个课题,继续研究。他每天早晨4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很晚的时候才休息。更难得的是他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为了编《糖史》这部学术著作,他很早就开始查找资料了,但是直到80多岁才写成这样一本书。父亲虽然是一名教授,但是他一生没有买什么汽车,他或者是走,或者是骑自行车。每天一早,他就步行或骑着自行车去北大图书馆了,风雨无阻。

季羡林:于是在我八十多岁后,正是古人“含饴弄孙”的时候,我却开始向科研冲刺了。我每天走七八里路,从我家到大图书馆,除星期日大馆善本部闭馆外,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坚冰在地,我从未间断过。如是者将及两年,我终于翻遍了书库,并且还翻阅了《四库全书》中有关典籍,特别是医书。

——《在病中》

在这个匆忙繁杂的世界里

也许自行车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可以慢慢、慢慢的走

直到看尽一切春和景明与波光万顷

2

永恒的蓝色中山装

季承:我父亲给自己准备了很好的读书、写作条件,但是对于穿衣服、吃东西就不是特别讲究,一身蓝色的中山装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季羡林:谈到衣着的款式,我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经验,五十多年前,回国初到上海,买了一件风雨衣,至今虽然袖子已经磨破,我仍然照穿不误。不意内行人忽然对我说:这正是当今最流行的款式!乍听之下,大吃一惊。继而思之,极有道理。

——《衣着的款式》

在这里

我们把品牌当作品味

我们把昂贵当做高贵

然而,然而修养不是来自躯壳的

3

油旋、豆汁、花生米

季承:在吃东西这一方面,父亲喜欢的还是他幼年时期常吃的饭食。儿时在农村的时候,一块白面馒头,就是龙肝风髓。等到了城里,他能吃到的食物就多起来。随后,他虽然在德国呆了十几年,也多年在外地生活,可是他对吃食的喜爱终究没能脱开儿时养成的习惯,没能忘却家乡特有的风味。譬如,早点就经常是馒头干加五香花生米,绿茶一杯。

这里我愿意,再把一些吃食的名称列在下面,供大家了解。它们是:罗宋汤、羊肉泡馍、北京豆汁、皮蛋类咸粥、月胜斋酱牛肉,山东高桩馒头、锅饼、油旋……当然种类远不止此数。

季羡林:我梦的最多的是祖国的食品。我这个人素无大志,在食品方面亦然。我从来没有梦到过什么燕窝、鱼翅、猴头、熊掌,这些东西本来就与我缘份不大。我做梦梦到最多的是吃炒花生米和锅饼(北京人叫“锅盔”)。这都是小时候常吃而直到今天耄耋之年仍然经常吃的东西。每天平旦醒来,想到梦中吃的东西,怀乡之情如大海怒涛,奔腾汹涌,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

——《留德十年》

身处于饥饿的地狱之中

有人仍然不忘初心

学习那些早已死去的古老文字

我们称其为梦想家

未完待续

季羡林国学讲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