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大家小书系列资源

大家小书系列资源

时间:2023-03-16 15:05:21

相关推荐

大家小书系列资源

什么是“大家小书”?

所谓“大家”是指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也寓意本套丛书是为大众阅读而编辑出版的。

所谓“小书”,是指所选着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新版的重印版,改为了大32开,还是喜欢小本的)。

丛书全集,收录了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

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这薄薄的一册小书,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比起如今,动辄几十页的当代大学生毕业论文和动辄几十万字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论文,也许更有价值。

书是小书,内容却是大学问。

真正的大学问,不在于写了多少万字,

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观点,

有深刻的认识、有独立的探索,这就够了。

真正的大家,未必人人都爱写大部头,

但是一定要一针见血,深入浅出,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袁行霈为“大家小书”序言写道: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着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着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 历代笔记概述》刘叶秋 《笔祸史谈丛》黄裳

《词曲概论》龙榆生《汉化佛教与佛寺》白化文

《敦煌学概论》姜亮夫 《敦煌学概论》姜亮夫

《词学十讲》龙榆生《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

《红楼小讲》周汝昌《经典常谈》朱自清

《旧戏新谈》黄裳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

《历代笔记概述》刘叶秋 《鲁迅批判》李长之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 《民俗与迷信》江绍原 陈泳超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 《三生石上旧精魂》白文化

《诗境浅说》俞陛云《诗论》朱光潜

《史籍举要》柴德赓《史料与史学》翦伯赞

《史学遗产六讲》白寿彝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萨孟武

《司马迁》季镇淮 《宋词赏析》沈祖棻

《谈美书简》朱光潜《唐宋词欣赏》夏承焘

《天道与人文》竺可桢 《文言津逮》张中行

《我的杂学》周作人《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许嘉璐

《乡土中国》费孝通《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

《野人献曝》沈从文《语言与文化》罗常培

《西游记漫话》林庚《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 何启君

《训诂简论》陆宗达《梓翁说园》陈从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