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时间:2018-12-21 12:38:52

相关推荐

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就业形势分析,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1.大学生就业情况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的数据表明,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随着699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就业率成为这个毕业季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表示,报告表明,从10月29日至4月10日,被调查的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届同期13个百分点。但周凌波同时介绍,就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言,届大学生的90.9%比届的90.2%略有上升。 存在31%大学生“学非所用”,“学非所用”的现实背后,另一种尴尬也随之凸显——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此次报告也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报告显示为‘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所以说,在加强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性的同时,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仍是关键。”

2.大学生“族化”现象

社会上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大学毕业生的几种典型处境:群体性蜗居的“蚁族”、留恋校园伺机等待的“校漂族”、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摇摆不定的“候鸟族”和久不就业、靠父母养活的“啃老族”等。各类“族化”生存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多来自中低收人家庭,虽受过高等教育,却仍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发展压力,身心处于焦虑、矛盾和冲突的亚健康状态。“族化”群体对网络高度依赖,在网络空间中呈集聚状态,相对于其他群体情绪化和非理性倾向更强。

1.“蚁族”现象

“蚁族”的概念最早由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在提出。他认为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弱势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蚁族”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未能在大城市中找到符合职业预期的工作,工作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无力支付高额房租,长期聚居于租金低廉、环境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社区。

2.“校漂族”现象

“校漂族”是指那些已经毕业、但因为种种原因继续徘徊在母校或附近其他高校周围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居住在学校或其周围,有的经常到学校听课、听讲座、参加考研培训,有的频繁参加学校举办的人才招聘活动等。在学习和生活上,他们似乎仍是高校中的一员,却与学校毫无隶属关系,因此被称为“校漂族”。

3.“候鸟族”现象

“候鸟族”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指在不同城市间迁徙的群体,另一类指在同一城市的城区和郊区间迁徙的群体。一般常说的“候鸟族”指的是前者,也就是在逃离“北上广”与逃往“北上广”之间摇摆不定的青年白领。

4.“啃老族”现象

“啃老族”的概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指的是已经到了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已不在全日制学校学习,但不去工作或已经有了工作但收入不能满足个人消费、要求父母在其经济上给予帮助的年轻人,年龄在23~30岁之间。“啃老族”并非没有能力立足于社会,而是主动放弃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阶层固化现象突出表现在青年群体的社会流动之中。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等分别是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的子女。而民二代、农二代、和穷二代是处于社会底层阶层的子女,他们的父辈拥有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较少。青年的阶层固化是指青年群体内部各阶层之间由于文化、经济、社会等资源占有的多寡,而形成的非正常社会流动现象。

3.《寒门难再出贵子》反映的现实问题

读完《寒门难再出贵子》的帖子之后,作为象牙塔里面的大学生我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了社会赤裸

裸的现实。帖子中的几个大学生完全就是自己身边的例子。在看这篇帖子之前,我看过另一篇跟这篇主题类似的文章,说的是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穷人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早当家。家庭经济比较富足的孩子一方面家庭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在奋斗开始之初家庭的负担也比较小可以更加专注的奋斗。

看完这两篇帖子,更加让我意识到,社会不是那么好混的,

很重要的一点在即将毕业将要选择进行什么工作的时候,真的需要精心来思虑一段时间。指导这个思考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条件,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背景,这里面不能有半点幻想的成分。

4.毕业生应该具有的优秀特质

“面试时把你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才是决定你是否被录用的关键。当你的品德和特质露出来的时候,人们是不能不用你的。你最钦佩的人是他不说就把事情做好了给你看的人。俞老师这一段话,让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天道酬勤,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时候会羡慕有高薪工资的人,但是现在慢慢发现,工资高的人付出多而且付出的也更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有一本名叫《异类》的书里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差不多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最终成功的。莫扎特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才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编程才取得成功。

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变缓,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新的就业环境下,通过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背景;就业政策

一、大学生的就业背景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与往年持平。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06万增加到652万,毕业生的急剧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1、国际、国内的形势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行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幅下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从国内形势看,自起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新增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新增就业岗位,高校逐年扩招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结构性矛盾已经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但短期内这一矛盾将仍然存在。

3、新的就业环境下四种毕业生成为就业的难点。(1)偏远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由于就业的学生不断增多,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偏远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2)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多的强调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我国的教育体制多是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3)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这一现象将更加明显。(4)受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受挫,金融部门最不乐观,银行、证券等行业处于低谷,可以预见,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二、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里的基层主要指的是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基层单位。一方面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导向来分流一部分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种的就业可能与就业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新的环境与机遇。高校连续扩招的背景下,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推动了人才由城市向农村的回流,既是增加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大学生资源流向农村的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具有同样性质的政策还有几项,比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招聘,择优录取;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等。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在引导大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把择业面放得更宽一些,把目光放远一些。对于毕业生来讲,留在大城市,有一份理想的稳定的工作,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期待,但是目前的就业状况是我们势必要选择一个曲折的择业过程,国家也正是通过一些后续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鼓励引导毕业生走上择业的多样化道路。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果说以上政策是国家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是主张大学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体政策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国家在一年内免征其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与其它工作的工作环境相比,自主创业是充满风险且比较辛苦的,大学毕业后又自谋职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传统观念的国家中,还没有大范围地被认可,稳定和有保障的工作依然是多数毕业生及其家人的心理期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整体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西方的以及社会上成功的个人奋斗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经验的不足也是必然的,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给予帮助和扶持。国家提供的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打消目前还存留在多数人心中的犹疑和偏见,创造百花齐放的就业前景。

3、高校及政府部门为暂时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便利。毕业生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两年并免收服务费用;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是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低保救助等等。这些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状况,但也能从思想上情感上来减压,为一时还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就业前减少因经济压力、生活问题等带来的不安和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求职择业的努力中去。

上述这些政策可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分流和减压。一方面为大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就业的便利与可能,另一方面从实质上和心理上都给予减压。如果要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问题,就必须从宏观和长远考虑: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的统筹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等等。这几项可以说是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不管是促进高校建设及面对市场的专业设置还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这些都是“远虑”的体现,使国家、学校、个人都能真正培养一种面向市场、面对未来的竞争意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政策也会在各个方面逐渐跟上实际的需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继续完善政策框架,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可能的同时,建立健全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在目前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大形势下,国家这些政策说到底只是一种引导性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为高校来讲,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意识,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的大学生则需要在学业、能力、实践、意识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地迎接新的挑战。

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