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王维诗画中的禅宗思想

王维诗画中的禅宗思想

时间:2020-02-27 04:09:39

相关推荐

王维诗画中的禅宗思想

夏绍毅

【摘要】:王维是唐代着名诗人,文人画的开山鼻祖,又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有“诗佛”之美称。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故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其中又以他的山水诗为甚。禅宗赋予了王维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了然顿悟、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而他又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梵我合一,我之“思”消融于物之“境”中,使其山水诗、山水画形神兼备,意境空灵,禅意盎然。不可不谓是以禅意禅趣嵌入山水之诗画中,而又以山水之诗画来寓所悟所领之禅意。本文从王维禅宗思想形成原因入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王维山水画中禅、诗、画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着重讨论了王维水墨山水画与禅宗思想所体现出来的高度一致性。

关键词:王维;禅宗;诗佛;山水画;文人画;

王维《千岩万壑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王维禅宗思想形成原因

王维生于盛唐佞佛之风盛行的时代,长于一个虔诚敬佛的家庭,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的影响。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使他从佛教中寻求心灵慰藉。王维的个人性情以及艺术修养,则是形成禅宗美学思想的重要因素。

王维字摩诘,幼年丧父,母亲虔诚佛教。由此推测,王维早期就被母亲灌输了佛教思想,对现实人生的功名利禄看得不那么重。王维天赋聪敏,少年风华,博文通典,又精音律诗画,自属一代英才,却因舞狮一事被贬谪外放,心中自是不服。在张九龄北排挤出朝廷的同一年,王维奉命出使凉州,身至塞外,目睹大漠风光,写下了不少气象雄浑、慷慨激昂、沉痛悲壮、质朴感人的诗篇。这次出使河西虽然仅短短的一年,但在王维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创作上却留下了最为激昂敞亮的一页。第二年的春天,便北归长安,交割完公差后没有继续在朝廷任职,而是隐居于终南山,过起了云霞为侣,鸟兽相亲的生活。可这种日子坚持了一年,王维又出山了。从本心来讲,他向往“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的生活,然而他做不到,即割不断人世间的复杂关系,也没有决心彻底皈依佛门,因为他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在次复出后,在恪尽职守的同时,于蓝田辋川购买下了宋之问故宅,置办了自己的栖身之所——辋川别业,从此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正是这种半官半隐,外宦其身,内净其心和穷达互补中成就了他的诗和他的画。

王维《伏生授经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王维在半官半隐的生活中,日子过得很舒心,诗画创作也日臻佳境,他本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命运却再次和他过不去,遭遇了人生最惨重的一次磨难,这便是发生在天宝十五年(756)的安史之乱。在这场动乱中,他同许多未能逃出的官员一起被安禄山掳至洛阳,并委以伪职。平乱后,按罪应诛,幸亏他在被俘虏时写下效忠唐朝的一首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句子,又经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缙请求削自己的官职以抵兄罪,王维才的以幸免一死,只受到降职处分。这次的死里逃生,堪称不幸中的大幸。不过这场劫难对王维的精神打击是十分沉重的,又惊又怕,又愧又疚。多次向玄宗表示将以“出家修道,极其精勤”,“诚信奉佛”以报不杀之恩。四年后再次恳请削减自己的官职,换取弟弟能回京任职,这样弟弟可以更好的报效朝廷,自己也能得到弟弟照顾。王维请求得到批准,可就在王缙返回的途中,未及见最后一面,王维便去世了。

一位被誉为“诗佛”的天才诗人和画家就这样沿着仕途,历经风雨阴晴,磕磕绊绊地走过人生一甲子。有欣慰,有顺畅,更有困顿,为了追问终极,他潜心奉佛,希望由此获得精神自由。 为了释解尘累,他隐迹山林,但最终他的人生轨迹还是结束在仕宦的红尘路上,怀着未能说尽的几多困惑、几多的惆怅、几多的牵挂与思念。种种原因导致王维投入了“佛”的怀抱,他与禅宗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对他的诗画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维《辋川图》局部

二、王维诗歌中所蕴含的禅宗思想

王维号称“诗佛”,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一生写过不少以禅入诗的作品,但有些禅理诗只涉禅语名理,并非以自然景物展示真如宇宙。最能够体现出王维睿智的禅宗思想的诗大多是他在中年以后创作的山水诗,他的作品渐渐有了“对境无心”,不生是非,不起忧乐,不染尘念的体现。

禅与诗是交互影响的,禅的表现往往借助于诗的技巧。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诗人的创作、诗坛的风气又推动了禅宗的发展,这也是宗教史上值得注意的现象。诗与禅交互推动,对双方的发展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诗的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即是诗人因客观事物而引起的感情活动。读者在阅读欣赏时,通过想象或联想,以致身入其境地受到感染,得到艺术享受的极大满足。而王维笃诚佛教,因此,他的诗就是禅与诗的结合,虽然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启示人们认识世界和感悟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相互沟通的可能。于是,诗和禅就可能产生联系,而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理论上来,从而就形成了一种淡远空灵,禅机悟境的诗风。

王维《辋川图》后人摹

王维的禅宗思想渗透在他的许多诗里,他也通过诗来表明他对禅的领悟。特别是在山水诗的中更是蕴含着深深的禅意,诉说着禅理。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心中的山水胜境跃然于纸上,然而,王维所求的不仅是泉石之美,他还在水穷、云起之中悟出了禅理。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法生灭无常,有生、住、异、灭四相之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仿佛透露了这样一点消息,告诉人一切都在生生灭灭,穷尽复通。

禅宗的境界中,“空与寂”是一个核心概念。禅宗所追求的“空与寂”的境界,而王维的山水诗也集中体现了这种境界。他的诗句“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自云期。”“食随鸣磐巢鸟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