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乘风破浪的不是女团 是被禁锢的中年女性

乘风破浪的不是女团 是被禁锢的中年女性

时间:2022-06-05 00:15:14

相关推荐

乘风破浪的不是女团 是被禁锢的中年女性

作者 | 贝拉(瓦叔20级学员)

编辑 | 瓦洛佳

“我是钟丽缇,我今年五十岁,我是一名演员,我做这行二十六年了。”

“我是伊能静,今年五十二岁,我已经出道三十六年了。”

对于曾经被视为“禁忌”的年龄,

她们没有避讳,没有恐惧,坦坦荡荡。

就是这样一群本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姐姐们,不管不顾站在我们眼前,誓要重新打破自我,瞄准出道成团。光是这样一闪而过的想法就已让人不禁大呼疯狂。可她们偏偏乘风破浪而来。“担心受到质疑吗?”“不担心啊,我本来就一直被质疑。”——《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未露面,便已先声夺人。一档姐姐们的选秀大幕还未正式拉开,光是这样的综艺设定,就已然足够吸引目光。

很奇怪,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呢?期待各位兴风作浪的姐姐们互相撕X令节目组也束手无策?期待她们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夺人眼球?当各位95后的”妹妹们“在节目中极尽甜美、温柔之姿,姐姐们的“辣”、“飒”却c位出圈杀进眼球。那个敢怒敢言的宁静,那个霸气尽显的张雨绮为我们席卷一场独立女性的魅力风暴。批判学派的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伍尔夫曾大力宣扬女性独立的价值,要求她们成为“自己”。她所勾勒的独立女性形象,是自立自足,同时又拒绝标签化的个体。“姐姐们”正是如此,她们不努力隐藏情绪,不被束缚在“何谓女性”的框架内,不刻意掩饰棱角与光芒。这样的姐姐们,使我们毫不意外地听到“肯定要抢c位啊,c位的镜头最多”“哪种类型的都可能,我们就是宇宙无敌”这种在别的选秀节目中定然不会出现的言论——是的,我们在期待一场与真实的邂逅,期待看见别开生面的选秀舞台。

《乘风破浪的姐姐》并非节目组一拍脑袋的提案。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设置议程的过程中,助力了综艺大台芒果TV打造出这样一档“长在观众审美上的”作品。传统媒体式微的如今,很难再割裂它们与新兴自媒体、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很难再言明它们之间究竟是谁在为谁设置议程。而微博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来自微博的声音越来越具有参考意义。今年4月初,鲍毓明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酵,韩红、姚晨、章子怡等人为受害女童发声,此举令人联想韩国声援具荷拉游行时,女性走上街头高举“姐姐来了”旗帜的场景。在鲍毓明事件中,独立霸气的女性群体作为声援主体和中坚力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强烈反响。韩红在微博放言:“鲍毓明是吧,你等着。”以三四十岁的女明星群体为代表,女性的力量被感知、被强调、被认可。而综艺大台芒果TV,巧妙地抓住了社交媒体传递的巧思,顺水推舟,推出了这档《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嘉宾的敲定上,亦是充分听取来自社交媒体的呼声——选定黄晓明为发起人此举,正是彰显了如今强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舆论场对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社交媒体关注什么、为谁发声,成为传统媒体衡量前进方向的重要参考。

小众文化、小众审美的主流化,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得以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因所在。所谓小众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以个人为基础,并局限于邻人、同道或者朋友等小圈子里而形成的明显差别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而小众审美,亦是与传统主流审美背道而驰的所在。回忆主流审美对于何谓“美人”的定义,会发现其大多以“肤白、年轻、四肢纤细”为关键词。但在此前大热的创造101中,王菊的出圈使我们看见,当今观众审美已从“白幼瘦”这种单一且刻板的女性形象转而趋向多元。随着小众文化、小众审美让圈层综艺频出爆款(如掀起了嘻哈狂潮和乐队热的《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随着街舞、说唱、美声等小众文化未被挖掘潜能屡屡爆发出强大的商业价值,随着原本只属于特定人群的小众文化被搬至聚光灯下并引发强烈反响。小众文化主流化为综艺制作辟出一条光明大道。《乘风破浪的姐姐》亦是如此——抛开传统价值观对女性、女团的定义,转而另辟蹊径高举“小众”的中年独立女性大旗;抛出“漂亮,是女人的战服。但活得漂亮,才是心服口服。”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口号宣言,正是其令所有人眼前一亮的关键之举。

诚然,光有闪亮的女性主义内核,并不足以使其成为爆款。而佐以“选秀”这种当下最热门的综艺外壳作为包装,是姐姐们得以乘风破浪而来的前提。泛娱乐化的新媒体时代下,媒体更加倾向于不假思索顺应受众的喜好生产产品。这种拿来主义使其冒着更低的风险、创造更高的收益。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营,从男团到女团,无论是何种选秀形式一直很难跳脱出年轻、姣好的面容形象,这些为迎合主流而生的选秀蜂拥袭来,难免令人目不暇接乃至心生厌倦。而披着选秀外衣为解构主流、创造主流而来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更像是综艺主流下的逆行者,在人群中只一眼就牢牢抓住受众眼球。所谓解构主流,便是在大势之下推翻固有的确定性,所有既定的范畴和界限。在此之前,当我们提到“男团女团”,总是会不禁联想起在舞台上整齐划一唱跳俱佳的帅气鲜肉、美艳少女。而节目中,宁静却直言“女团嘛就是大家一起做一样的动作,我觉得你看不见我,尤其动作越整齐越看不见我。”当人到中年、风格迥异的“姐姐们”走上舞台拿起麦克开始笨拙而努力地当起练习生,奔着“成团出道”而来,当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冲击。

长久以来,在消费主义主导的大众媒体中,相对于“青年”而言,“中年”被视为劣质的,避之不及的。对于“中年”,尤其是对女性的恶意和恐吓从未停止,对她们的定义总停留在“人老珠黄”、“大龄剩女”这样的刻板印象之中,而在永远不缺年轻面孔的娱乐圈,女演员、女明星的境遇更加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戏可接或只能被迫演“妈妈辈”角色使得她们不仅难以得到行业的认可,亦难以活出自己满意的状态。打破对“中年”的刻板印象,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又一值得瞩目的主旨.“姐姐们”之前,为打破人们对于美声的刻板印象而火爆的综艺《声入人心》、为打破人们对于辩论刻板印象的《奇葩说》都曾引发现象级讨论,并成功走红了“梅溪湖36子”和肖骁、马薇薇等人。《乘风破浪的姐姐》正是这样一个契机,使她们得以又一次站在聚光灯的中心,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年女性别样的魅力。

然而,在聚焦“女性主义”、“中女魅力”这样的关键词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乘风破浪的姐姐》隐藏其中的“文化工业”。即便是阅历颇丰的“姐姐们”,想要进入观众的视野,似乎也难以跳脱出“女团”“选秀”这样的形式。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所谓的“文化工业”,是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与“大众文化”不同的是,“文化工业”之下,文化产品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的商品。而“选秀”、“女团”,无论冠以怎样的噱头,依旧不可免俗地回归流水线般的“偶像工业”。因此《乘风破浪的姐姐》是特别的,可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更高的风险:它会不会营销一种新的刻板的“成熟审美”?会不会进一步炒作“中年偶像”就应该是什么什么样?会不会炒作她们之间的这种冲突和矛盾?它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文化工业陈规,反而制造了更多的新的陈规呢?

此外,高举“中女魅力”大旗,充满女性主义的闪亮内核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能否真正成就为一款现象级的爆款综艺,依旧值得等待。底,《粉熊救兵》中国版《你怎么这么好看》上线,这款以创造生活新方式的治愈系生活类综艺却在上线之初就惨遭猛烈抨击。与这款综艺境遇相似的,还有《请给一顿饭show》中国版《亲爱的,来吃饭》。同样是温暖治愈的内核,同样是被许以期待本该引发积极反响的热门综艺,却频频翻车引起众怒。可见,如今的观众也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新鲜感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光有引人入胜的内核也不足以成就经典,只有真正将其诠释到位,才能收获掌声。

《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少女感”审美横行的当下携“中女魅力”肆意而来的一股清流。我们期待她们演绎何谓可爱但不造作,期待她们毫不费力地书写性感、玩转帅气。这一次,它能否真正席卷一场夏日风潮,我们屏息以待、静候佳音。但无论如何,乘风破浪吧!姐姐们!

- THE END -

✏️撰文 - 贝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