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明朝精锐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未打过仗的于谦如何打赢北京保卫战?

明朝精锐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未打过仗的于谦如何打赢北京保卫战?

时间:2018-12-04 15:35:22

相关推荐

明朝精锐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未打过仗的于谦如何打赢北京保卫战?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这一年对大明王朝来说遭受了严峻的考验。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率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王振准备借此战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结果刚到大同,接到太监郭敬的密报,知道瓦剌已经准备妥当,在害怕之下明军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王振想着皇帝能在退兵途中驾临到自己的家乡蔚州,向家乡人民炫耀自己能衣锦还乡,结果因为王振怕马匹踏坏家乡的庄稼,就下令让士兵改变行军路线,以至于将士们都心有怨言,疲惫不堪。直到行至宣府,瓦剌大军追来把明军的3万骑兵全部灭掉。8月13日,明英宗和大军逃到了土木堡,这里成为了明朝大军"三大营"的葬身之处。

在土木堡,无数的将士被杀,无数的文官武将战死,就连明英宗朱祁镇也被抓,成为了瓦剌的俘虏。于是瓦剌首领也先利用朱祁镇,一路兵锋直逼北京,这时的大明王朝陷入了万分危急的时刻,稍微不慎,大明的基业将不复存在。

而在这危难之际,有一个人勇敢的站了出来,他就是于谦。当时朝中没有领头之人,还有不少的大臣主张南迁,唯有于谦等少数人坚决南迁,不愿重蹈南宋的覆辙。就这样在于谦等大臣的建议下,请郕王把两京、河南备操军保温京城,还有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在人心渐渐稳定下来,国不可一日无君之际,于谦等大臣立了郕王为帝,明英宗成为了太上皇。北京在于谦的带领下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明朝的命脉。

于谦是一个才华横溢,为国为民,清廉自守的人。于谦十七岁时写过《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拍,要留清白在人间"。参加科举前,他就已经受到明朝内阁的三大学士的赏识。

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于谦第一次乡试不中,第二次过乡试,然后成为浙江会试的会元。在殿试中,他清楚的指出了当时施政方针的弊端,表现出了于谦治理国家的才能。

于谦为国为民。做晋豫巡抚十八年,在山西,河南两省奔波,救灾,赈济灾民,建立粮食储备制度,改善了两省的情况,一心为两省操劳,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去世却都没来得及回家见上最后一面。

于谦一生清廉。在山西,河南两省辛苦奔波十八年,走的时候什么也没带。成语"两袖清风"的出处就来自于谦身上。于谦被杀后,家无余财,几乎是家徒四壁。

那于谦是怎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的呢?于谦利用了土木堡之变后的一个半月,做了三件事,加强了北京的城防,战胜了也先的蒙古骑兵。

调兵调粮调将进京,加强北京城防实力。

于谦向全国发布了三次紧急调兵进京的命令,调集了二十二万士兵进入北京,并让他们从通州背负粮草进京,解决了北京缺兵缺粮的问题。

于谦还大胆启用原来在土木堡战败的石亨等将领,让他们去加强边关防守,训练进入北京的士兵,延迟了也先率军抵达北京的时间,也增强了北京军队的战斗力。

带头拥立明代宗,团结北京城的人心。

于谦率先挑头,拥立当时正在监国,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为皇帝,一方面让北京城里有了名正言顺的领导者,团结北京城的人心,另一方面让也先手里的皇帝明英宗失去了效力。

亲自率兵出城迎敌,正面击溃也先的军队。

也先率军到达北京后,于谦亲自率军出城应敌。明军第一战小胜,振奋了军心,然后在接下来的攻防拉锯战中大胜,也先大败撤军。石亨等将领率军追击,直到把也先赶出关外,北京保卫战彻底取得了胜利。

在于谦的领导下,这一场以抗击瓦剌入侵,以保家卫国为最终目的的北京保卫战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我们常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谦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得失放在行动的标准上。只有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百姓的祸福安危,才是他所关注的唯一焦点。

参考文献:《明史》、《细说明朝》、《正说明朝十六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