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

时间:2021-07-18 19:46:42

相关推荐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

王献之的 父亲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王献之受父亲的影响白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临摹他的字,真是羡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父亲,您的字为何写得那样好?”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要想知道秘诀的话,明天早上到院子来。 ” 第二天,王献之早早地来到了院子中,发现父亲早已在那练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说:“书法没有秘诀,只要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会写好了。”王献之深受启发,便夜以继日地练字。转眼一年又一年,当他写完这十八缸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了。 望采纳!王阳明家训:短短9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趁着孩子还小,帮他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送给孩子快乐的人生。

王阳明曾留下一篇着名的训子家书,这便是他46岁时写给长子的《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虽然只有短短96个字,但是却把从小要勤读书、循礼义、端心术、做良士的教诲阐述得通俗易懂。

这96个字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让人受益匪浅,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01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

一般人看来,读书是获取知识的的途径。但是当你读完书就忘记了,那要勤读书何用?

有人曾问王阳明:“读书却记不住,如何是好?”

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孝是做事的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谦恭是傲气的对立面。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谦恭和礼仪,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谦恭自然外在流露礼貌。

02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黄帝内经》上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

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志气是一个人的气场,立命的根本,所以如果贪婪于游戏的嬉乐和口舌之快,那你将来势必会一事无成。

说谎,看似是欺骗别人,实则是自欺欺人。

贪图眼前的小利,则容易昏了头脑,被人利用。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的话,则是无法正心诚意修身的。

03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做事勿任性,放任自己心性的人,很难收回心来做正事。斗气,意气用事,赌气是对别人有意见或闹情绪。只要一赌起气来,人类就会慢慢失去理性,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明代洪应明《莱根谭》有云: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不在小的事情上责备别人,可以涵养自己的品德。大事也一样,遇事多做自我的反思,不要责人。人只要有很好的自控力,自己懂礼节,识大体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

04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墨子有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

有胸怀,有气量的人,身边就会有很多人,而且并非常人。试想,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就会散发什么样的气质,同时也就会吸引同样气质的人。

所以,朋友多了,路就好走,成就也就离你不远了!

05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王阳明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鲜花的蒂(心)如果是坏的,鲜花永不可能绽放,也就不能称为鲜花;正如人的心地是坏的,人就不能称为人。

凡做人,在心地是王阳明家族的信仰和家法,它不专属王阳明家族,正如良知之学不是王阳明的专属一样,人人皆有良知,只看致或不致。人人都可把凡做人,在心地当作是自己的家训和信仰。

所以说,人一定要有良知并且心地善良,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善是自身的属性,人是性善的发扬。善良的人可以走的更远。

在《王知行合一阳明大全集》这三册书里包含了整个阳明心学理论体系,全面为你解读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理解96字家训真言,帮助大家修心养性。

修心养性,归根结底是让自己做好一个人,一个真正认识自己心性的成熟的人。

王阳明说:“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

虽然不管有事无事,都要做修心养性的工夫,但是只有在无事的时候多多“修心养性”,致良知,才能在有事的时候充分地“事上磨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