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重走京西王平古道 感受“小桥流水人家”

重走京西王平古道 感受“小桥流水人家”

时间:2019-08-24 07:45:55

相关推荐

重走京西王平古道 感受“小桥流水人家”

第二次走京西王平古道。从王平村开始,过两个断崖、峰口庵、刺梅花坨到马致远故居。

京西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纵横交错,互通有无,如一张大网交织于门头沟区各处。这其中的“玉河大道”又称为西山大道中路,东起石景山区麻峪村,跨永定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官厅、峰口庵、黄石港,到王平口止,全长约27.5公里,所经之地为门头沟的主要产煤区。“西山大道”又称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止。“新潭古道”是指从辛称通往潭柘寺的古道。辛称古称新城,是永定河上的一处渡口,清代被洪水冲垮,分为东、西辛称两个村子。新潭古道从新城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门头沟山区的煤炭主要通过这三条古道由毛驴和骡子输送出山。

京西古道还有“庞潭古道”、“芦潭古道”、“玉河古道”等,与“潭”(指潭柘寺)有关的古道一般与香道、商道有关,而王平被称为“过山总路”,表明古道多在王平处会集。“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周边的古道分支所构成,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产资源丰富。

王平古道位居层峦叠嶂的九龙山,可俯瞰蜿蜒曲折的永定河,自汉代开始就留有遗存,徒步其中,能轻松触摸那历经千年的古风遗韵。如:蹄窝遗存、马致远故居、关帝庙、三义庙、关城、碉楼、碑志,以及宋徽宗、钦宗曾被囚禁的寨院等。路过几处小瀑布、小水潭、山泉水眼,在初夏北京,感受习习凉风,品尝甘洌山泉,观赏蝌蚪小鱼及虫鸟蛙鸣;爬过两处断崖,有惊有险;峰口庵马蹄窝,历经风霜打磨,仍笑迎光临者的脚步,而凉亭处所遗存的清道光“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中说明:峰口庵原是“关城”税卡,因官员修路捐银、百姓舍地,而彰显官民和谐与共;遇刺梅花坨,细花簇拥成团,飘来阵阵清香,令人陶醉。京西王平古道,果然是美不胜收!

重走王平古道,是为了拜访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位于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元代古民居,其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侧面立有马致远简介。影壁后的院子较大,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三五间房,因年代久远,周边墙壁已破损,目前,正在维修复建。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他是元代着名的戏剧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也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元代戏剧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都是大都人,元代流传较广的剧本,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使北京成为戏剧的发祥地。

曾在首博四层瓷器厅见过“景德镇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它是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元代窖藏出土,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风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瓷枕长32.5厘米,高15.8厘米,镂空雕成戏剧舞台形制。戏台上部的帷幔全部饰有“连珠纹”(元代开始流行,鼓起来的像珠子一样的纹饰),其珠帘漫卷成梯形状,戏台下部栅栏由上下对应的如意纹及菱形框组成,而栅栏柱头上饰有宝相花、下饰有菊花,象征着富贵吉祥。瓷枕四面如“走马灯”,正在上演一出戏剧,瓷塑人物栩栩如生,正中一对男女痴缠,男女背后有一位菩萨及二协持矗立两旁,瓷枕左右两面及正中背面皆有人物骑马(或驴)或交谈、行走,我猜测,其是元曲中的《西厢记》或《汉宫秋》。

《西厢记》大都耳熟能详,讲述的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障碍,与书生张生终成眷属的故事。《汉宫秋》讲述的是汉元帝派宫廷画师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贿,而香溪美女王昭君不肯行贿被毛画丑,继而打入冷宫。后汉元帝偶见昭君,方知真相,对昭君加以宠爱、封为明妃。毛自知罪责难逃,投奔敌国匈奴,献昭君美图与单于呼韩邪,使呼韩邪向元帝索要娶昭君为妻,否则,将兵刃相待。汉朝百官闻讯,皆力劝元帝割爱,以和亲换安宁。元帝无奈,于灞桥送昭君出塞。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处投水自尽。

《汉宫秋》也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王昭君对故国家园的感情;以及汉元帝、王昭君与文武百官、奸臣的冲突,至于汉与匈奴的矛盾,作为本剧的历史背景,烘托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该剧由马致远改编于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因添加与改动较多,与正史出入较大,受各方褒贬。我认为,戏剧是“小舞台,大社会”,应浓缩社会现象,抨击丑恶,褒扬人文。总之,元代戏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而“马致远之汉宫秋,写景写情,当行出色,元曲中第一义;堪称绝调;皆以此剧为元剧之冠,除故事悱恻动人,其中又隐含家国之痛外,其曲文之雅丽与描写手法之高妙,亦非他家所能及。其曲中之佳句,王元美谓非西厢所能及”,这些评论,皆是后代名人对他的赞扬。

马致远的文学造诣极高,其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的佳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堪称“绝句妙境”!

今天,我有幸拜访马致远故居,行走于西落坡村、东落坡村、韭园村,时逢野香杏、桑椹成熟期,忽而金黄香杏铺地“毯”在脚下,又忽而紫红桑椹组成床榻伴身旁,绕不过去喔,必唇齿留香。更有路边闻名的“韭园酱菜”诱惑,采买几斤,返城方能回味。周边细细地打量,已近黄昏,虽不是羁旅漂泊人,只是绝句妙境之过客,但已知足知惜,想马致远曾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一路小跑,赶车回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