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名师深度解析 大诗人杜甫的寂寥与孤独……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名师深度解析 大诗人杜甫的寂寥与孤独……

时间:2019-09-24 23:03:57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名师深度解析 大诗人杜甫的寂寥与孤独……

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的值班塾师君马和,我们来接着谈高考诗歌鉴赏的问题。在今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中,古诗词阅读题所考的古诗是杜甫的《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在杜甫的众多诗作中,这首诗并不算太著名,在各种诗词选本里也很不常见,如果不是阅读量很广的同学,还是很不容易见到的。

所以,在阅读这首诗时就需要依据注释了。但我们能看到,注释只注出了诗人创作的年份与地点,还有孔子与王粲的典故。其余的诗句因为都是对景色的描写,对自己遭遇的感叹,没有引用典故,所以也就没有注释,这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来理解。

而为了快速的理解这一首诗,建议同学们先在心里默读一遍,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分析。

在古诗阅读题里,一共有三个小题,分别考查的是对诗的理解与赏析、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三个方面。对这三方面的理解是一个整体,需要对整篇诗的内容、情感进行充分把握,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时代背景的联系非常紧密。

注释里面注出的创作年份,使我们知道这首诗作于762年的四川,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前一年,此时杜甫已经五十岁了,却还在四川漂泊,生活困苦,在伤感苦闷之下,沿途经过通泉驿后,以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诗: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最后四句外,诗人都是在描写沿途路上的经历与所见所闻。

从“溪行衣自湿”到“欹倾出高岸”这六句,都是在写诗人到通泉驿之前的经历。诗人从早上出发,沿途都是一片大雾,直到中午阳光出来后雾气才散。蚊子出现了,表现出中午的温暖。野鸭乱入河中,表明了山中的幽静。而诗人这一路行来,天上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诗中的“人远凫鸭乱”是说诗人走远了之后凫鸭才乱入河中,而不是像(1)小题选项B中所说的被诗人惊扰。

诗中的难词也需要特别注意,“蚊蚋”即蚊子,“凫鸭”是野鸭,“登顿”是说上下,“曾阴”为重叠的阴云,“欹倾”形容道路崎岖。理解了这些词语,诗的意义自然也就能够读通了。

而诗人走过了山路后,就到了通泉驿之前。从“驿楼衰柳侧”到“江光夕滋漫”六句,是描写通泉驿前的风景,从驿站可以看到城墙,可见离通泉县城已经不远。“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了山水的壮丽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到了“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两句,更是描绘出了一幅阔大壮美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空旷远寂,满溢的江水在夕阳的余晖之下闪耀着,但是与前面愉悦的情感不同的是,这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寂寥与孤独的情感,而不再是观赏山水的愉悦了。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所见的景色也分别呈现出不同面貌,情感上也产生了变化。在“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中,诗人就已经不再是愉悦的情感。最后四句,情感基调完全是悲伤的。

接下来的“伤时愧孔父”引用的是孔子叹凤伤麒的典故。孔子七十一岁时,在鲁国曾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里的“凤鸟”与“河图”都象征着圣王出世,天下太平。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也就代指孔子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

而同一年,鲁国西狩于大野时,叔孙氏捕获了一只麒麟,并且伤到了它,使麒麟死去,孔子见到后,感慨麒麟来的并不是时候,又受了伤死去,这就让孔子愈加伤感,哀叹“吾道穷矣”。

诗人引用孔子的典故,也就是以孔子当初的境遇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自己生不逢时的苦闷。而“去国同王粲”则表达了漂泊他乡的伤痛,同时又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的最后二句,诗人以自己的感慨嗟叹收尾,从而表达了创作的原因与诗歌的主旨,也完全体现出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而分析到此,相信同学们已经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了。

马和tuw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