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妈妈 咱家有钱吗?”孩子的问题不容小觑 答案可能影响其一生

“妈妈 咱家有钱吗?”孩子的问题不容小觑 答案可能影响其一生

时间:2023-11-01 02:41:18

相关推荐

“妈妈 咱家有钱吗?”孩子的问题不容小觑 答案可能影响其一生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精神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之前有宝妈私信我,他家孩子现在上小学了,快初中了,有一个问题很困扰她,到底该不该向孩子开诚布公家里的经济状况?

我相信,类似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有。

之前在网上看到相关问题,下面的一个评论获得了最高的点赞数。

那个网友说道,自打她小学开始,她妈妈每月的工资都会和她公开,所有账目流水一目了然,存了多少钱,用掉多少钱,在哪方面有了开销等等,从来都是母女二人计划着花销。她妈妈告诉她,“养你不是问题,供你读书也没问题,你尽管放心的使劲儿读,但是糟蹋钱的事是不能做的,咱没那个闲钱。”因此她从小就知道家里的情况,体谅母亲赚钱的不容易,她从来不乱花钱。

养孩子的父母多半都会经历这些问题,“我从哪来?”“我家有钱吗?”“为啥我家没有大房子和小汽车?”

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多半家长都是懵圈的,第一个问题还可以敷衍了事,可后面的问题是孩子能实打实感受得到的,太过敷衍肯定不行,大具体该怎么告诉孩子?说穷孩子可能会自卑?说富孩子又会变得爱花钱?

我相信大多家长对此类问题都会选择隐瞒,但同时又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培养出正确的金钱观念,甚至良好的理财能力。

但是显然,一味简单粗暴的隐瞒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可取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很多家庭信奉的育儿真理,同时也是很多家庭选择隐瞒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家里实际经济情况如何,不少家长都会向孩子“哭穷”,认为贫穷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奋斗心理,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孩子或许会被激励,但也更容易变得自卑、胆小、畏首畏尾。做事没有魄力。

即便最后经济能力富足,却依然过的不开心,不懂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个同学最有发言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婚礼那天,他和我们一样,才知道家里其实挺有钱的。

他父母从小就对他一直隐瞒家里的经济情况,自打他有印象开始,就一直觉得家里很穷。

小学开始,就寄宿在镇上的亲戚家,小小年纪早早就学了看人脸色。

上大学时候,他的衣服鞋子很多都是亲戚朋友剩下的,我们那时候流行定制班级套装,T恤鞋子等等,他那一份都是大家给他凑的钱,那件订制的T恤,是他大学期间极少数的新衣服之一。

生活费更是都按最低标准来要求自己,除了班级聚会,几乎不会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别人上网打游戏的时候他从来都是在寝室或者图书馆看书。

手机也是按键的,那时候已经是之后。

后来,公费的研究生差了一点点没考上,自费的想当然就不念了,参加工作后他自己的情况能好了一些,他也逐渐发现,家里的情况似乎没父母说的那么糟糕。

可是他已经形成低品质的生活习惯,即便在一个三线城市,已经月薪过万,可以过得很舒服了,他买一件价格过200的衣服都依然要考虑很久。

这一切他还能接受,他也还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过后来发的事情让他有些始料未及,实在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他有个谈了三年的女友,双方见过家长了,但他一直迟迟不敢提结婚的事,因为他知道家里可能没钱,而自己也刚算收入稳定。

不过没多久,家里来电话通知俩孩子准备准备十一结婚,他接电话的时候是8月中旬。俩孩子都蒙了。

直到他通知我们的时候他自己还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后来,他父母把房钥匙交给他,车钥匙交给他女友(他没车票,对象有)的时候,用他自己话说,“一切就像是做梦。”连同他女友也惊呆了。

将近200平的复式,40多万的小轿车,这一切在他眼中是那么的不真实。

婚礼那天,他喝的酩酊大醉,高兴的是娶了自己爱的女人,结婚了,难过的是,他觉得自己的最美好的二十年活得实在太委屈。

过度的向孩子“哭穷”只会让孩子承受过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甚至变得自卑,即便在未来孩子在很多方面变得优秀,特也不会自我认同,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美国儿童财经教育专家威里尔德斯塔华斯基指出:“即使你家产丰厚,你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或者到左邻右舍去吹嘘。如果你家钱紧,你也不能让孩子担心头顶没瓦、碗里没食。”

如果小时候就得不到家庭的力量支撑,孩子又能用什么去打拼奋斗呢?

但是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给什么也不能给孩子“虚荣”

也有很多父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小时候饱受家境贫寒之苦,在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尤其是在物质生活上。

甚至说有的家庭根本不算富裕,可也会紧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刚毕业时候第一家单位,就遇见过这样一位母亲,我们都叫她大晨姐,当时40多岁,孩子上初中,熟悉了之后我知道他们家也是工薪阶层,夫妻两口子都是上班族。

但当我有一次看到他儿子出现的在公司的时候我是着实被惊呆了,一身打扮根本不想普通人家的孩子,衣服什么的不说,单就那双鞋子我就认出来了。

那时候男朋友特喜欢买运动鞋,曾跟我说要是将来能买一双XX限定收藏就好了,结果那双鞋就穿在那个上初中的小男孩儿脚上,价格3000多。

早后来我才从一些老员工口中得知,大晨姐两口子是出了名的爱孩子,平时两口子省吃俭用,都把大头拿出来供养孩子了。“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被两口子奉为养育准则。

相比之下除了,对孩子的溺爱,更多时候又何尝不是虚荣心在作祟。

当天认出大晨姐孩子脚上那双运动鞋的不止我一个,还有另外一个男同事,他的惊讶和略显夸张的反应引来了众人询问的目光,再知道了具体原因之后,很多同事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溢美之词一时间充斥整个办公室。

大晨姐的眼中也泛着浓浓的神气,孩子更是一脸的骄傲。

对孩子过于溺爱会让孩子逐渐产生这种习惯,看见比自己好的就会主动去攀比,然后就会向父母索取,提要求,来满足他的虚荣心。

金星说过:“孩子是单纯的,只知道天气冷了我要加衣服,如果大人不去说,孩子根本没有名牌意识,孩子穿名牌只不过是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所以说,孩子的虚荣、攀比心理,其实都源于大人本身。

精神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前阵子发生在我家里的一件事,也让我很有感触。

那下班回家,发现女儿和丈夫正在冷战生闷气,看我回来了女儿一脸委屈,然后就哇的一声哭了,呜咽着跟我诉苦,“爸爸说家里的东西都不是我的,妈妈你告诉我,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

这个哭诉整的我一头雾水,好容易哄不哭了我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原来女儿看到同学穿了一件好看的外套,而那件外套价格确实不便宜。被她爸爸拒绝后,女儿很生气的质问,“咱们家里很穷吗?”

老公很认真的告诉女儿,“家里的钱是我和你妈妈的,你没有权利决定该怎么花。”

就这一句话让一向坚强的女儿扛不住了,感觉自己是个外人,甚至觉得可能不是我们亲生的,还说自己是不是看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只会花家里钱的“寄生虫”。

老公的话虽然过于简单粗暴,但确实在理,我是十分赞同的。

“家里的钱是我和爸爸一起赚的,怎么花当然是我们说了算。包括你的生活和上学的花销,这也是我们必须支付的,不过等你长大之后,能自己赚钱了,那时候你怎么花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你也可以自己做主了,但是现在,显然不行。”

听我这么一说,女儿慢慢停止了哭泣,似乎也能理解了。情绪也缓和了不少。

有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金钱观”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可见有将近一半的人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理财关键和消费习惯,父母对于金钱的观念和消费习惯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日本人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回报,财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的,这样才能对人生有更多的期望,也充满干劲儿。

而不是学着坐享其成,被金钱所奴役。

无论家里贫穷还是富裕,相比传给孩子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还是精神财富的传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