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孩子好动是不是多动症?

孩子好动是不是多动症?

时间:2023-10-04 03:04:08

相关推荐

孩子好动是不是多动症?

让思维成为一种且行且远的力量

你注意过吗?你的孩子是不是总也坐不住,动个不停,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某一个东西上;不管干什么,常常是有头无尾、半途而废;想喝水时不管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抓起就喝;即使到了陌生的地方,比如别人家里或公共场所,他也是这个摸摸,那个动动,好像整天生活在“动”之中;甚至于左右不分,把“6”看成“9”……

如果上面列举的现象大部分是在你的孩子身上发生的话,那么你是不是一直觉得这是孩子“天生”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嘛,就是“精力充沛”,好动,没有问题,等到大一点儿就好了!

那么你想一下,你的孩子现在比以前好了吗?如果还是老样子甚至更厉害了,你还要再“等到大一点儿”吗?

等待,在这个时候只能造成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不要再等下去了,还是先仔细地分析一下你的孩子是不是存在“病症”。

先让我们看两个例子:

One

肖明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时老是一边玩一边做,很少能一心一意地写完作业,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偏下。另外,肖明也比较任性,经常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据老师反映,肖明在课堂上也经常不遵.守纪律,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老师批评时好一点;课外活动中有些过分活跃,常常不遵守老师安排的游戏内容或规则,爱招惹同学,有时还搞恶作剧。但当老师讲故事时则比较安静,能专心听完。老师认为肖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接受还要快,因为好动分心,成绩一直上不去。

Two

小强7岁,从小就很好动,上幼儿园时经常把玩具和图书弄坏,爱抢小朋友的东西,看见别人拿什么,小强总是抢过来,可玩两下又丢掉,经常把小朋友惹哭。吃饭、午睡和活动时,小强总是不守纪律,不听安排,让老师很头疼。小强上学后依然如此,上课时从来坐不安稳,要么摇晃桌椅、骚扰同桌或前后排的同学,要么玩铅笔、橡皮或其它小东西……小强听课不认真,爱插嘴,有时老师的提问还没完,他就不经允许抢先回答。爸爸妈妈说小强在家也是这样。他一会儿爬上钻下,到处翻腾,一会儿看电视、玩玩具,几乎没有一分钟能老实安静地呆着。爸爸妈妈为督促他写作业每天都要费很大劲,并且因为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记不清作业是什么。虽然小强爱玩、好动,可干什么都没长性,所有的新玩具不是拆坏了,就是玩两下扔一边了。爸爸妈妈说也不听,甚至打也不管用。

从表面上看,肖明和小强都是“坐不住”的好动者,而实际上两者在本质上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前者是“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后者则是“多动症”,

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一般家长所容易忽略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肖明具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外活动中不守秩序,有时搞恶作剧,在家比较任性等。

但是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的区别:当他在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后,一般能约束一下自己,行为有所收敛。而患有多动症的同学往往根本不听规劝,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肖明虽然在听讲或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但对于听故事等自己感兴趣的事,还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能力并无障碍,只是由于好动而影响了注意的效果。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能力是有缺陷的,无论任何事情都很难坚持到底。

从老师的反映看,肖明如果专心听讲了,还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上并没有其他障碍。而多动症孩子除了有注意障碍外,往往还伴有其他学习障碍。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肖明并不属于多动症患儿,只是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那么多动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多动症的标准是什么呢?

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

它指的是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存在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集中比较困难、行为容易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因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结果。多动症儿童起病时间为学龄前,高峰发病年龄8—10岁。

心理学家发现,总体看来,多动症儿童占全体小学生10—24%,男生多于女生。

注意力不集中

与同龄儿童相比,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显着涣散,难以集中,极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无论令他多么感兴趣的游戏或事情,都无法激发起他的长久兴趣。

多动症儿童不能专注于一件事,经常频繁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无论玩具、游戏都是这样,他们常常是有头无尾、半途而废。

进小学后,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的症状表现更为明显。上课时他总坐不住,动个不停,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因而常对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作业听不清楚。他们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一边玩一边做,粗心大意。无论是做作业、看电视、看画报或玩玩具,他们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

活动过多

多动症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特别好动,比如不会走路时就愿意攀上爬下,学走路时就用跑来代替,能走路后更是好跑动,爬高上低,一刻也不闲。

在幼儿园里,他们往往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爱对小朋友动手动脚,什么东西都要摸一下,动一动,玩具和图书特别容易被他们弄坏。

进入小学后,这些同学在课堂上总是坐不安稳,或摇晃桌椅,或骚扰旁人,小动作不断。一放学便像利箭一样冲出学校,走在路上也是蹦蹦跳跳。回家后,他们常常是翻箱倒柜,把玩具都拿出来,这个玩两下,那个摸一摸,然后扔得乱七八糟。他们做作业时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听广播,一会儿爬桌子,一会儿钻到床下,很难安静地写上几个字。这些孩子晚上睡觉也不老实,爱磨牙,说梦话或翻身。即使到了陌生的环境,比如别人家或公共场所,他们也是这个摸摸,那个动动,好像整天生活在“动”之中。

行为冲动,情绪不稳

多动症儿童一般都比较冲动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或是行动比思维快,不经考虑就行动。比如他们走在街上看到什么好玩,就会不顾车辆任意奔跑,上课时他们会突然喊叫或随便插嘴,游戏时不守秩序,不能耐心等待,想喝水时不管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抓起就喝。还经常主动地与同学吵架或打架。由于他们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往往表现得比较幼稚任性。

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大多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的还较高。但由于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好动、情绪波动,上课听讲及做作业的质量很差,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普遍地表现为学习成绩差。

品行不端正,社会适应不良

多动症儿童由于好动、冲动等特征,经常容易违反学校和课堂纪律,爱和同学打架斗殴。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可能常常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甚至小偷小摸。由于不讲礼貌、不懂谦让、欺侮弱小、干扰他人等,这些孩子往往很难与同伴融洽相处。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多动症儿童中约有一半人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在接球、单脚跳或系钮扣、系鞋带时,他们动作比较笨拙。在做游戏、写字或画画时,也可看出他们精细动作不协调。有一部分多动症同学有某种认知功能障碍,如视觉运动功能障碍(左右分不清,如把“6”看成“9”,把“扩看成“d”)或空间定位障碍(文字倒读,写反字等),并且可能伴有口吃、言语表达能力差、词汇贫乏、抽象综合能力欠缺等。

心理学家认为,以上这几种表现中,前三种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多动症?

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判断儿童和小学生是不是患有多动症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有些其他疾病,如焦虑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儿童精神病、器质性脑综合症等,也有类似于多动症的症状。

甚至有的父母、老师把一些孩子正常的活泼好动也看成是多动症。因此,对那些具有类似多动症症状的孩子,应送到精神科,请专业人士确诊,这样才能对症治疗。

上面提到的小强有多动症症状的前三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可确认为多动症。

所以,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与多动综合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孩子的发展和教育影响而改善,但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

所以诊断时务必谨慎。

下面是一份行为评定表,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必须具有注意力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特征,才能判断为多动症。

一、注意力涣散(至少具备其中三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2.上课常常不听讲;

3.注意力容易随着环境转移;

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事;

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二、冲动任性(至少具备其中三项)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轮换。

三、活动过多(至少具备其中两项)

1.坐立不安;

2.经常奔跑;

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现在我们对多动症有所了解,所以,千万不可以粗心大意,耽误“多动症”儿童的及时治疗,但同时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一般性多动儿童也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加以区分,使一般性多动儿童,能受,到科学的教育。

有可能是大脑统合失调。大脑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各器官感觉信息输入大脑统合,来完成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只有经过统合,神经系统才能协调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导致大脑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多,如难产、婴幼儿期缺乏爬行等。统合失调的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均较差,常表现出好动的行为特征。而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过分溺爱,容易使儿童养成任性习惯,剥夺了他们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要求过严,会使儿童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家庭不和,会使儿童希望通过越轨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

假如孩子提前入学,低龄儿童的大脑、神经成熟度还不足,兴奋过程胜过抑制过程,要求他们长时间安静地坐着学习,就超过了他们身体和精神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多动行为。

对一般性多动儿童药物治疗是绝对错误和不负责任的,那样会损害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般性多动不是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逐步成熟,他们多动的行为会慢慢减少。家长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加以矫治。

家长要正确认识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千万不要将他们当作多动症患儿,以免使他们自责或对他们心理产生负面的强化作用,加剧他们的多动行为。同时要改变自己的不良教养方式,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其进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改变溺爱的教养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营造一个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良好生活和学习氛围。

针对一般性多动儿童能接受暗示调节自己行为的特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表情、行为等暗示,及时提醒其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专心做事、遵守纪律的习惯。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日常生活学习要形成规律,这可使一般性多动的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和约束,并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引导他们将过多的活动精力投入到文体活动中去,以便他们过多的能量得到正当的疏导。

另外,家长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通过滑板、平衡台等有趣的体育游戏,强化刺激儿童前庭器官,抑制过度敏感的讯息,促进大脑统合功能完善,使儿童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简单方便的集中注意力训练,如听故事、看书、下棋等静态活动或承担一些需集中注意力的任务(穿珠子、走迷宫等),使他们静下来。此外家长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在儿童做作业时,将其喜欢的玩具放在离他不远处,记下他玩玩具的次数;第二次做同样实验,然后告诉孩子,这次少玩几次,如此反复训练,直到儿童能够自控为止。孩子的饮食也要加以控制。少吃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等,对儿童多动行为有明显改善。

- 作者 -

专家说事,是一个专家团队,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