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唐诗三百首鉴赏》(19—30章)孟浩然 李颀 王维 王昌龄 祖咏

《唐诗三百首鉴赏》(19—30章)孟浩然 李颀 王维 王昌龄 祖咏

时间:2022-06-06 20:57:35

相关推荐

《唐诗三百首鉴赏》(19—30章)孟浩然 李颀 王维 王昌龄 祖咏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结合市场上流行的各种选本,总结其丰富经验,力求做到注释精练、准确,鉴赏深刻、透彻。每篇文字。融合古代意韵和现代视角,不空不繁,不涩不滥。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所关注的焦点。

目录:

第19章 孟浩然(1)

第20章 孟浩然(2)

第21章 孟浩然(3)

第22章 李颀

第23章 綦毋潜

第24章 王昌龄(1)

第25章 王昌龄(2)

第26章 祖咏

第27章 王维(1)

第28章 王维(2)

第29章 王维(3)

第30章 王维(4)

第19章 孟浩然(1)

孟浩然(689—740) 字号:字浩然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作品风格:恬淡孤清,不拘奇挟异

个人简介:孟浩然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隐居鹿门山苦读。壮年曾游历长江地区。开元十二年(724),前往洛阳求取功名,但一无所获,三年后,他离开洛阳,漫游吴越。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来到长安考取功名,不第。在京城逗留,期间和王维、王昌龄结为好友,据《新唐书》中记载,王维曾私邀他入内署,恰逢唐玄宗来到,孟浩然惊慌之下躲避在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禀报了皇上,玄宗命令他出来,出来后,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唐玄宗很不高兴,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此将他放归襄阳。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征孟浩然为从事,他任职大概一年左右,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在襄阳和孟浩然相聚,当时孟浩然身上生有恶疮,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动”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作的题材也不宽,但具有独特艺术造诣。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和行旅等内容。多抒发诗人愤世嫉俗和表达个人感怀。大多数是五言,现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六十多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写作的一首描写春天的优美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诗人取景独特,不像一般的诗文那样写看到的或听到的春天景色,而是从春天的早晨诗人刚刚醒来那刻所听到的切入,抓住春天特征,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诗人在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乡村老朋友那里做客时写的一首诗。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在诗人的笔下写得充满了情趣。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写到:“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是孟浩然京城考取进士不第,准备返回襄阳老家,在临行前写给王维的一首诗,诗中抒发了诗人求仕不成后内心的愤懑和辛酸,感情真挚动人。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用词朴素,语句平淡,若一个人对朋友的娓娓道来,及其自然而毫无雕镂的痕迹。然而却深刻地表现了落第后的心境,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表达了羁旅之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游历吴越,是他四十岁在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内心苦闷而长途跋涉游览江南的。根据这首诗的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乘舟停宿在桐庐江的时候,因怀念扬州(即广陵)故友写作的,诗人不仅仅因此有感伤之情,还因为自己坎坷求仕之路的失败,而心情郁闷,种种愁思交织在一起,所以,才有诗人在这首诗中凄楚的笔调。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的这次旅行是心怀抑郁情绪的。但诗人把内心的愁闷淡化成是身居异地、怀念故友的愁闷。诗人这样浅淡将求仕失败写得清远而显露,不落俗套。同时对于诗人的故友,说到这里他们自然能看得明白诗人真实的感受。

诗文结构严谨,前后衔接紧密。如,因为有首句的“沧江急夜流”的铺垫所以才能将泪水“遥寄海西头”。上句写“月照一孤舟”那样的寂寥、孤独,接着诗人便顺其自然,阐述“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这首诗情感深沉,描写简单浅淡,余味无穷。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用平易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暮色山景,幽静空灵的暮色也渗透了诗人苦苦等待朋友的孤单和寂寞心情,但没有一丝对朋友的抱怨,表现了对朋友信任。

第20章 孟浩然(2)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是约公元728年(开元十六年)诗人在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之后写的,孟浩然曾经闭门苦读诗书,满腹经纶。当时他的文章也得到了王维、张九龄等人的赞誉,有一定名望,但是,这次应试落第,让他非常苦闷,想要直接上书皇上又有些犹豫,心中又不免烦恼,于是,作此诗发泄内心愤懑之情。

据传,孟浩然被王维邀请到内署,恰逢唐玄宗到来,于是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出了其中的抱怨,非常生气,于是将孟浩然放还老家。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来到长安,写这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表达自己想要出仕的愿望,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任用。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性作品。本诗抒发了诗人悠闲安适的心情,同时也掺杂着苦无知音的感慨。诗人化闲逸生活情态于轻描淡写的景色中,读来自然而亲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没有深刻厚重的主题,只是诗人在休闲时因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安适心情,之后又感慨了一下没有知音。但是诗人却能在看似平常的景物中捕捉到诗意,将笔下的景色和心情写得细腻传神,趣味盎然。整首诗自然如行云流水,层次清晰明朗,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

第21章 孟浩然(3)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是诗人在凭吊岘首山羊公碑时写成的一首诗。羊公镇守襄阳时,常常登临岘首山,一次,他对同游的人叹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诗人吊古伤今,由羊祜(hù)想到了自己的境况。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家叫“南园”又叫“涧南园”,在襄阳城南郊外,汉江西岸,岘山附近。诗中提到的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距离孟浩然家很近。因为汉末着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鹿门山,因而鹿门山成了隐居圣地。孟浩然早先一度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去长安谋取功名,没有成功,游历吴、越数年后返家,在鹿门山建别业,题为“夜归鹿门”,表示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过隐居生活。这首诗就作于此时期,表达了诗人隐逸情怀。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是在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的途中写作的。该诗抒发了诗人凄楚的境遇和烦闷的心情。当时正是秋季,天气非常寒冷。诗人睹物生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的感伤。再加上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文朴素自然,感情真挚,以情对景,以景作结,结合自然,最后诗人将读者带入茫茫江海的意境中,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22章 李颀

李颀(690-751) 籍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作品风格:奔放豪迈,慷慨悲凉

个人简介:少时家富,后倾家破产,李颀隐居颍阳(今河南省登封西)苦读诗书多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

他一生交游广泛,和当时的着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关系密切。李颀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诗内容涉及较广,他的边塞诗成就最大,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颀还善长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全唐诗》中存李颀诗三卷。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该诗以从军征战为题材,描写了边塞战士们的艰苦生活,讽刺当权者兴师动众、穷兵黩武,无视战士们的生死,给百姓带去极大的痛苦。

这首七言诗一句紧似一句,步步紧逼,感情色彩也逐渐强烈,句句极力描述边陲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最后一句,轻轻一笔,是对前面将士们付出生命代价的一种巨大的讽刺。使全诗的感情气氛达到了高潮。诗人巧用叠词、对句等使整首诗节奏错落有致,在节奏鲜明的诗句中抒发了强烈悲壮的感情。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晚年隐居颍阳时,魏万要去长安,和诗人辞别,诗人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表达了对魏万的关心和勉励。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这首诗大概作于天宝六、七年间(747—748),是一首用文字描绘音乐效果的诗。诗人在这首诗文中既是称赞董大的琴声优美也是在赞美房琯。

第23章 綦毋潜

綦(qí)毋潜 字号:字孝通 籍贯:荆南(今江苏宜兴县)人。

作品风格:清秀

个人简介: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宜寿尉,后又历任校书郎、右拾遗、着作郎。天宝末年,归家隐居。他与王维、张九龄等人有唱和诗。王维称其“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其诗多为隐逸之思。《全唐诗》编其诗一卷。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这首五言古诗大概是诗人归隐后所写。若耶溪传为西施浣纱处,春水清澈,倒映山影,优美如画。诗人置身其中,内心产生无限情怀。

第24章 王昌龄(1)

王昌龄(698-756) 字号:字少伯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作品风格:雄健清朗,意深韵长

个人简介: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宏词科,改任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迁江宁丞。约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宁县(今南京郊县)丞,天宝七年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人称其“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王昌龄回乡,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终年六十岁。

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文题材广泛。有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诗文凄怨,意境深远;有抒写思妇情怀的《闺怨》和表现少女天真浪漫的《采莲曲》,笔触细腻,清新优美;还有送别诗等。王昌龄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他的“出塞”意境开阔,感情深沉,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诗今存一百八十多首,七绝七十五首,五绝十四首。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本是描绘了一幅女子采莲图,画面本是少女们采莲的唯美景象。但诗人却始终没有正面描写她们,而是故意把她们和荷花合在一起来写,她们的身影在艳丽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引人遐想的美好意境。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一首宫怨诗,该诗借咏汉朝妃子班婕妤而慨叹宫廷妇女苦闷、幽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着名的边塞诗,王昌龄作两首,这是其一,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抒发了诗人对良将出现,早日平定边疆战事,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渴盼心情。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诗以久戍边疆战士的口吻写思乡之情。

第25章 王昌龄(2)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通过对边防将士们军事生活的描写,表现守边将士戍守边防、保家卫国的壮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该诗原题共两首,一首是写诗人在芙蓉楼为友人饯别的情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本书所选的这首写的是诗人在次日早晨送别友人时情景。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九年之后,当时王昌龄离开京城赴任江宁丞,诗中的辛渐准备从润州渡江,经扬州,到洛阳。王昌龄大概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两人在此分别。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闺怨诗主要描写少妇登楼赏春时,见景而悲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26章 祖咏

祖咏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品风格:凝炼精致

个人简介: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因张说推荐,曾任短期的驾部员外郎,仕途潦倒,后归隐。祖咏多作山水田园诗,现有《祖咏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一卷。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代的蓟门,即范阳道,是防御契丹族的边防重镇。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并州长史薛纳领兵抵御契丹,开元二十二年(734),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杀契丹王屈烈及可汗。这段时期,祖咏曾游宦范阳,这首诗大约就作于此时。这首诗通过描写边防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紧扣一个“望”字,勾勒了边防重镇雄浑肃穆的景象。诗人笔力胸阔,苍劲有力,表达层次清晰,一气呵成。诗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蓬勃向上之气,格调高昂,催人奋进。精选的景物完美地烘托了诗人感情,情景自然和谐。

第27章 王维(1)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个人简介: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辞官隐居,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为中书令,其擢升王维为右拾遗,当时王维作《献始兴公》,称赞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表达他想要成就功绩的心情。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王维被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五年(737)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在那里写下来一些边塞诗。天宝元中,王维的官职屡次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两京陷落,王维被俘,被逼任伪职。安史之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中丞,故又称其为王右丞。晚年居蓝天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上元二年(761)去世。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佛学,擅长作画、写诗,通晓音乐。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人称“诗佛”。王维在边塞、山水诗、绝句等方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擅长五言律绝。王维在描写自然风景方面,具有独特造诣,描写准确、精炼,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高远。今存诗四百多首。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居辋川时所作的一首赠友诗。表达了诗人老年“万事不关心”的淡泊心境。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这首诗大概是王维前期作品,诗文笔力雄健,激情豪迈。表现诗人希望建立功业的远大抱负。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由监察御史贬为殿中侍御史,冬季,知南选(朝廷派往南方补选官员的选补使),从长安经襄阳、夏口到岭南,这首诗当作于途经襄阳时。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七律是诗人隐居辋川庄时期写作的。该诗描写了庄园的田园美景,同时也描述了自己优雅恬静禅寂生活,两相融合,意境自然惬意。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热,活泼明快,形象鲜明,余韵清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情志。

第28章 王维(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为王维在十七岁时所写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佳节之日怀念兄弟之情。

这首七言绝句最妙的地方就是诗人灵活转换角度,从直抒胸臆,到委婉表达,寄情于他人。可见诗人思路之开阔、用笔之娴熟。自然朴素中见真挚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诗中描写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中傍晚幽静的景色。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人声反衬空山之静,用阳光反衬密林之暗。在冷寂的环境中掺入一点暖意,却越发使这要冷色调更冷了。使空山中空旷幽深的环境更加突出。诗人笔法细腻,将诗文也成了一幅恬静空寂画作,真是精到。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这首七言古诗是王维在开元六年(718)所作的,当时王维年十八岁。这首诗从一位的富贵人家的少妇的角度描绘了她过的奢华生活。表现了富豪权贵们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又空虚的生活。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史诗人王维在居辋川时写的,描绘了秋雨后山居景象,体现了安闲自在的山乡生活。

少年行四首(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的七绝组诗《少年行》共四首。本书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赞颂表扬了他们的友情和豪爽气概。

这首七绝诗文笔流丽,一气呵成,充满了理想气息和浪漫色彩。充满展现了豪侠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形象。

第29章 王维(3)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和吐蕃作战取得胜利,唐玄宗于是任命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西塞慰问将士。实际上是借此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五律就是诗人在出使途中所作。该诗记述了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这首诗家喻户晓,广为传颂。诗人在此诗中借相思豆抒发相思之情。笔调明快,平淡如叙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写作的一首送别诗。

阳关是当时内地通往西域的要塞,唐超国力强盛,内地和西域之间频繁往来,从军或出使阳关外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但是,诗人在和朋友即将分别的那一刻,他想到朋友西出阳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想到朋友此去路途漫漫,旅途的艰辛,所以,心中的不舍和关心一齐涌上心头。“更”字中既是要朋友再喝酒,其实也是诗人在留朋友再多留一刻。诗人此刻内心当是千头万绪,好像有很多话要嘱咐朋友,却又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说起,于是,诗人劝酒,一切感情都包含在酒中了。

第30章 王维(4)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该诗描写了一幅自然如画的田园风景,表达诗人对隐居田园的向往。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共写有杂诗三首,都是些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的。本书选其二,这首写了游子思乡之情。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由于政局变化反复,王维晚年已看透了仕途的艰险曲折,所以决然跳出是非圈,超然物外,过上半官半隐的生活。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曾隐居终南山。此诗就是作于这个时期。本诗将隐居后安闲自在的心情,写得惟妙惟肖,反映了诗人怡然自乐的豁达心胸。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叙述诗人没有随意闲适的行踪,他仿若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世事,超然物外,游乐山水,突出表现了诗人淡逸、豁达的天性。而最后一句与人翁的谈笑,又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使诗人的形象更加亲切。整首诗语言平白如话,顺畅如水,不事雕琢的字句中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诗中的名篇。写了诗人隐居山中闲逸的生活情趣。

诗人非常喜欢这样幽静的环境,虽然是独自弹琴长啸,但是不觉孤单,而是陶醉其中,享受林中抚琴的安闲生活。所以诗人写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自己独居深林中,没有人知道,只有要轮皎洁的月亮静静地照着我。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月亮好像和我有着同样的志趣,好似诗人的知音,有明月的陪伴,诗人更不会孤单了,诗人心境恬淡安适,竹林、明月意境宁静、恬美,诗人的心境和周围的环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情和景融为一体,烘托了万物皆空、幽雅高洁的意境,具有独特的吸引人的艺术魅力,美不胜收。

这首五言绝句,仿若诗人随手挥就,没有一点雕琢,语言也很平淡,但是,这些平淡不惊的语句,描绘出了一幅优美幽静的环境。诗人竹林抚琴,明月当空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那种幽静恬美的意境,油然心生,匠心独具。诗人这首诗不着意在个别词句的妙用上,而重点在整首诗烘托的意境上,重在其中的神韵。就像施补华所说的,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接,相映成趣,体现了诗人恬静、淡泊的心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