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为何我国珍稀动物那么多 “国宝”却是大熊猫?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为何我国珍稀动物那么多 “国宝”却是大熊猫?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时间:2022-03-01 04:02:50

相关推荐

为何我国珍稀动物那么多 “国宝”却是大熊猫?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引言

据说在黄帝和炎帝打仗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猛兽助阵。在《列子·黄帝》中有记载:“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其中的“罴”这种动物,它就是现在人见人爱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生物,现在出土的始熊猫化石年代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很多与之同时代的生物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但是大熊猫却在不断的演化中一直存活到了现在。由此可见,现在被严密保护起来的大熊猫,曾经是地球生物中的强者。

▲大熊猫照片

01

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大熊猫,它在中国不同时代的史书上曾被称为貔、白罴、貉、貘等等。近代,随着人类的生存领域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现如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成了我国的国宝,不但因为它稀有,更因为它的外形十分可爱。但实际上,在大熊猫成为我国国宝之前,跟很多濒危动物一样,经历了一条非常悲惨的屠杀之路。这曾经导致大熊猫极度濒危,直到最近30多年才得到改善。

▲阿尔芒·戴维德雕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宝兴采集动植物标本时,他在当地猎户家中看到了大熊猫的皮毛,为此戴维雇用了20个当地猎人搜捕这种动物。最终戴维得到了一只活的大熊猫并准备将其带回法国,但是这只大熊猫还没有运到成都就已经濒临死亡,戴维只好将它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展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戴维也成为第一个向世界展示熊猫的西方人。

02

《史记》中记载,吕不韦认为子楚:“此奇货可居”。很显然,上个世纪初的西方探险家们也是这么看待熊猫的。1908年,英国探险家米尔斯和布鲁克在川西地区收获了大量稀有野生动物的皮毛标本,虽然这两位探险家死于意外,但是他们的收获却成为更多西方探险家蜂拥而至的动力。一批又一批以捕获大熊猫为目的的探险队陆续抵达熊猫产区,因为活着的熊猫很难带到大洋彼岸,所以捕猎者们会干脆直接将大熊猫开枪射杀然后将尸体带走。

▲小西奥多·罗斯福和科密特·罗斯福

当时的中国对这种动物的认识极少,也没有任何相关法令来保护它的安全,这些西方“自然科学家”们可以随意射杀熊猫并将之带走。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和次子科密特·罗斯福就曾在大凉山杀死过一只熊猫,将它带回美国。英、法、德等国的探险家们先后来到熊猫产区,但却从来没能将一只活的大熊猫带走过。

直到1936年,一位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斯在四川发现了一只雄性熊猫幼崽,最终这只熊猫幼崽以违法的手段被带回了美国,取名为“苏琳”。苏琳到达美国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到之处无不引来人们争先恐后的围观。然而遗憾的是,苏琳在到达美国一年后便死亡。

▲露丝哈克纳斯和大熊猫苏琳

此后西方世界对熊猫更是热情高涨,美国和英国先后设法从中国带走了15只活着的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无一不成为动物园中的明星,在国外大出风头。国民政府终于意识到了大熊猫的珍贵之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外国人对熊猫的捕猎终于得到遏制,国民政府也拒绝再将大熊猫出售。

03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大熊猫这个物种缺乏了解,所以大熊猫一度走向濒危道路。在解放前,当时的民国政府对外国人的猎杀没有加以任何限制,熊猫被村民误杀情况也屡有出现。在解放后,虽然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捕杀大熊猫,但总有盗猎分子,因为巨大的利益而偷猎大熊猫。

▲大熊猫照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最近10多年,狩猎团伙捕杀大熊猫行为,都会从重处理。我国花费重金,建立起多个大熊猫保护基地,保护野生大熊猫并帮助它们繁殖。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大熊猫的生活状况终于得到了很大改善。

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动物学家投身于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中去,成立了大熊猫保护中心,熊猫成为四川乃至于中国的形象代表。在汶川大地震中,卧龙熊猫基地遭到严重损坏,后来四川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努力,将之重新建造。我国更是开启了新鲜的"熊猫外交",将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友好国家,无数外国人对大熊猫趋之若鹜,大熊猫也因此被冠以“为国卖萌”之名。

▲在国外展览的大熊猫

结语

看过大熊猫在民国时期的遭遇,网友纷纷表示:看完太难受了。但其实除了大熊猫,还有更多由于人类原因被迫灭绝的动物。人类作为目前地球上文明程度最高的物种,与动物共同拥有这个地球,对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有着义不容辞的保护责任。只有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才能为全人类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史记》

《列子·黄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