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一座石城 一片废墟 一幅千百古韵与壮丽山水的画卷!

一座石城 一片废墟 一幅千百古韵与壮丽山水的画卷!

时间:2022-06-20 09:25:43

相关推荐

一座石城 一片废墟 一幅千百古韵与壮丽山水的画卷!

在陕西省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的黄河西岸山巅,有一座用石头修建的千年古城,这就是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华夏第一石城”。古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扼秦晋交通之要冲,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地,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

07:21

据明弘治《延安府志·卷之八》记载: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在此筑有吴堡水寨,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扩筑为吴堡寨。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吴堡县,古城即成为本县的治城。此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吴堡古城屡有修缮。民国25年(1936年)3月,吴堡县政府由古城迁至宋家川后,被逐渐荒置。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数次强渡黄河进攻陕北未能得逞。故而经常飞机大炮狂轰滥炸,致使城内大部分古建筑受损,城墙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交通不便道路崎岖,居民大部迁走,现在的古城衰草枯木,一片废墟。

走进石城,踏着石块铺成的街道,看到两旁古老残破窑洞,看到城墙、城门、县衙、书院等多处遗迹,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陕北那客栈、饭馆、杂货铺、驼队…街市,这神妙感觉是难以寻觅的。

城墙通体用本地褐红色大石块垒砌而成,斑斑苔鲜让人感受到沧桑古老。城门全是用大块石料券砌而成,是宋代陕北典型军事城堡的城门形制。城门上的城楼已坍塌,但城门券洞依然完整坚固。

明清时吴堡县衙遗址是一处分南北两院两进式四合庭院。当年县衙前后大堂及六房衙署已成一片废墟,残墙断壁,遍地砖石瓦片,荒草丛生,但仍看出古时县衙署的布局及其建筑规模。

古街南头小巷,来到绥吴佳革命根据地创建者王国昌故居和民国时期的吴堡县高等小学。那极具特色出檐石窑四合院,造型古朴别致。土地革命时期,陕北著名的革命者王国昌、张毅忱、刘澜涛、慕生忠等先后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高等小学也曾是中共吴堡县委机关的驻地。

靠近城东的兴文书院,系清道光元年(1821)知县陈元杰修,嘉庆十九年(1839)知县张履臣创建。院内正面石窑三孔,为校部,厦檐盖顶。东西各有石窑三孔,供生员居住,院中有讲堂三大间,前有月亮门,取月中折桂之意,大门上有木刻对联一付,系当年贡生宋步详书写,其文如下:进步文明,所望诸生有志;热心教育,休云此地无人。横批:何地无才。民国时期改为高等学堂,成了传播先进文化的中心,吴堡张毅忱、王国昌、慕生桂等许多革命志士都由此地走出。

据记载,文庙(孔庙)元代戊午年(13)创建,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庙宇气势宏伟,前有照壁,东有礼门,西有义路,棂星门系牌楼式三门四柱,十分精巧美观。正殿系悬山顶式的建筑,飞檐琉丹,工艺精湛,檐前三个大金字"大成殿"笔法苍劲有力,气势恢宏。临街门处有清雍正三年吴堡典史立碑一通,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城隍庙在县署东北方,明洪武八年(1357)知县范仲平始建,天顺、嘉靖、万历,崇祯与清朝乾隆年均有重修。

吴堡石城,看惯了世事沧桑,原始而纯真的特色,将千百年前的古韵与陕北的壮丽山水一同展现,不沾染世俗的气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