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心怀感恩之人 必定不容易心生怨气

心怀感恩之人 必定不容易心生怨气

时间:2022-04-15 04:33:09

相关推荐

心怀感恩之人 必定不容易心生怨气

经历是成长的阶梯,每个人都要踏上自己的阶梯,一步步向前迈进,每个台阶都代表着不一样的经历,有些经历是喜悦的,有些经历是悲伤的,有些经历是痛苦的,有些经历是无奈心酸的。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偏爱获得,痛恨失去,偏爱顺心如意,恐惧遇到问题。当生活一帆风顺,没有波折时,我们会习以为常,并不感觉命运对自己有多眷顾,一旦生活陷入了重重危机,不得不面对各种焦头烂额的问题时,我们就会认为命运不公,所以,一个不能对生活心怀感恩的人,必定会容易心生怨气。

假如在顺心如意时,我们懂得感恩命运的眷顾,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逆境来临时反而不会怨天尤人,抱怨命运如何不公。在所有经历中,“苦难”无疑是最特别的一种,人们对于“苦难”经历,大多抱着矛盾心态,一方面恐惧自己经历苦难,另一方面又深信只有经历苦难,才能让心智走向成熟。

“苦难”是怎么来的呢?人们普遍认为经历源于两种途径,一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痛苦经历,比如,生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遇到不负责的父母,让自己的童年充满了痛苦阴影;遇到一个品行不端的伴侣,经受着不幸的婚姻生活等。另一种是命运的安排,比如,自己没有特殊天赋,成长中屡屡遇挫,从没有顺心如意的事在自己身上发生等等。

这两种理解是人们逃避正视苦难经历的根源之一,那些因为童年经历不幸的人,可以理所当然将未来所有痛苦经历,都归咎于没有遇到合格的父母,他们深信自己承受的一切苦难,都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那些因为伴侣品行不端,婚姻不幸的人,可以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现在遭受的一切打击,都源于伴侣的糟糕;那些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屡屡遇挫的人,可以理所当然认为自己遭受的挫败,都是因为缺乏独特的天赋。

“苦难”最容易让人心有不甘,滋生怨气,变成蒙蔽自己的执念。当我们认为经历的“苦难”都是他人强加给自己的,或命运不公的安排,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选择父母,也无法弥补童年的伤害;认为自己不可能重新选择伴侣,生活也再无任何幸福可言;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弥补不了天赋方面的不足,一切努力最后都是徒劳。

在“苦难”面前,人们往往忽视了“我”的作用,我们想到了他人,想到了命运,却没有想到自己在“苦难”中起到的作用,我们习惯认为“苦难”是外在的因素,却没有意识到真正持久的“苦难”源于心境。

佛法中讲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佛陀的认识中,世间一切皆苦,生老病死为苦,爱恨别离为苦,因为生,有了痛苦的经历,要经历世间一切痛苦,生便是苦难的开始;因为死,断绝了美好和幸福的源头,死要承受断绝希望的苦难;因为病痛,失去了健康,要承病痛的苦难;因为老,年华逝去,要承受留有遗憾的苦难;因为爱,有了爱而不得,爱而不幸,要承受恨的苦难。

当“苦难”变成执念时,放眼望去处处皆不公,事事皆苦难。佛陀说的“回头是岸”,如何才是回头呢?其实就是放下对“苦难”的执念,看到我在“苦难”中的作用。比如,不负责的父母,造成了我们童年的阴影创伤,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一直怨恨下去,苦难就会一直在生活里延续,只有当我们不再怨恨过去,开始重新规划现在和未来,跟过往的怨恨一刀两断时,这份苦难才会结束;品行不端的伴侣,造成了我们婚姻的不幸,我们不能改变对方,改变婚姻关系时,可以选择远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跟过往的怨恨一刀两断,才能重新追求幸福;缺乏天赋,让我们屡遭挫折,我们弥补不了天赋的不足,可以以勤补拙,不再寄往于天赋,也就不再失望于天赋不足。

“苦乐皆由心造”绝不是一句安慰人的空话,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时,才能找到苦海的彼岸。回头即为放下执念,重新面对经历,“苦难”是心头的包袱,你舍不得放下,就会越背负越多,越背负越累,最终困扰在自己创造的无尽苦海里出不来。

人们都相信“经历风雨,方可见彩虹”这条真理,而事实上大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苦难”是恶性循环,自己怎么挣扎,都挣脱不了,“苦难”是好了伤疤忘记疼,我们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而是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意识到“我”在苦难中的作用,没有看清楚“苦难”是执念的事实。

“苦难”的意义是什么呢?释迦牟尼在没有成佛前,经受了6年的极端苦行,摧残自己的身心,几乎差点送命的程度,最后他认识到苦难并不能证道,而苦难对他最大的意义,则是在经历苦难后,他认识到了经历苦难并没有意义。

“苦难”经历是心智成长的捷径吗?其实不是,没有人愿意去承受人生的苦难,只是有些“苦难”避无可避,逃无可逃,只能坦然面对,在“苦难”中成长,让“苦难”快一些结束。

“苦难”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每一种经历都可以促使人成长,为什么我们会相信只有“苦难”才是成长的捷径呢?“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当某天我们从“苦难”里解脱出来,回头再看,很多前面承受的“苦难”原本可以避免,可以不去承受,所以,让我们成长的绝不是“苦难”本身,而是“苦难”来的时候,我们没有被执念蒙蔽,学会了正确对待“苦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