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史铁生:《命若琴弦》不甘心 坐了一生轮椅如何让生命如此绚烂

史铁生:《命若琴弦》不甘心 坐了一生轮椅如何让生命如此绚烂

时间:2023-03-24 05:27:08

相关推荐

史铁生:《命若琴弦》不甘心 坐了一生轮椅如何让生命如此绚烂

1、

在北京这座文化大都市,能遇到大明星实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想见到自己喜欢的大人物,却并不那么容易。

前后,我谋到了一份整日背着相机,到处去采访的差事。单位地点在地坛附近,我的职位又跟北京作协有不少交集,于是,整日里期盼着能够有缘去拜访仰慕的大作家。

那年北京的春天,依然像往常一样,风很大。但是一旦哪天没有风,阳光又是如此热烈的亲吻着大地,温暖的空气扑在脸上,到处都能感受活着的美好,生命的绚烂。

5月初的一天,作协的秦老师突然说,我今天带你去探望史铁生,你抓紧时间准备一下。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是刚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激动的手足无措,手忙脚乱的收拾着,思绪却已早已四处飞扬。

2、

大多数人认识史铁生,多是从他的那篇被选进语文课本的《我与地坛》本篇或是他的同名散文集。而我却是从他写母亲的那篇《秋天的怀念》,那是他怀念他的母亲的散文,写的真挚,却又是那么无助。当我读到他坐着轮椅看到母亲被医生抬走,同时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的时候,我竟然留下了眼泪。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位不幸的母亲,而他的儿子在深情怀念她。

但是后来,当我逐渐了解了史铁生的经历,逐渐读过他更多散文的时候。我渐渐明白,相比于他的母亲,他本人则更加不幸。

24岁双腿瘫痪、迫不得已坐上轮椅;30岁上又患上肾病,身体开始变得脆弱;48岁又被确诊为尿毒症,只有靠两天一次的透析才能维持着生命。

普通人难以想象,看似寥寥几句的经历,化作一个个受病痛折磨的午后,一个个半夜而醒的呆望天花板,一秒秒数着天亮的煎熬,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按说,受到病痛这样折磨的一个人,活着已是难得,想要有所建树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但是史铁生不想生命如此潦草,他用笔当作了双腿,一步步的走着。既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那就索性做些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从坐上轮椅的那一刻起,他开始不断的发表一些作品。

老实说,他早期的作品与身体健康的作家的并无太大的区别。尤其是同时期和他的那些作家朋友们,像余华、韩少功等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才华横溢而且特别努力。

但是随着他病情的加重,还有日以继夜病痛的折磨,他的作品渐渐的开始变得不一样。

他不再痴迷于对人性的思考,而是开始将重点放在了对生命的思考。

对人性的思考,时常让人失望。

而对生命的思考,却总总让人欣喜。

这种细微的差别,就像一位长着翅膀的天使,给史铁生带来源源不断的慰藉。又像是长着翅膀的精灵,飞入他的作品,幻化成一行行的文字。

3、

《命若琴弦》就诞生在这个阶段,也是在那个时候,史铁生幻化出一老一少两个瞎子,表面上看是两人,但是实质上这就是作者在内心的自言自语。作者何尝不像老瞎子那样,期盼着弹断一千根琴弦,抓到那副生命的药方。

老瞎子需要做的是一根根的去弹断琴弦,史铁生需要做的是一行行的去写下关于生命的字。

史铁生自己给自己许的愿,就这样一直写呀写,写了大半生。终于在《务虚笔记》和《病隙碎笔》的时候,抓到了那副药。对于他,已经足够了。

史铁生不是思想家,但是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者。他默默的把对生命的思考凝练在一篇篇的故事中,虽然看起来多数是琐碎的小事,但是字里行间分明透露出对活着的意义的终极探讨。

在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把终生成就奖颁发给史铁生的时候,他们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4、

那个中午,当我见到史铁生老师的时候,他满面笑容和秦老师聊着,时不时的把目光看向我,眼神睿智而清澈。他并没有因为我的年轻和岌岌无名而有所轻视。

当秦老师走出房间的时候,他转向我,竟然问了一句:“你的发型哪里理的,挺精神的!”说完,他微微笑着。

我一下子惊住了,这不是我想象的啊!我本来以为他会问我最近读什么书了,或者人生理想之类的,但是他竟然问我的头发?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接下来的对话了,或许是慌乱,或许是紧张。只记得最后要告别的时候,他叫住我,说送我几本小书。那是崭新的《活着的事》《写作的事》。

许多年之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天他为什么问我在哪里理发的事了,这正是一位真实的作家对待生命的态度啊!

5、

12月31日,史铁生老师不幸辞世,享年59岁。那时我在浙江出差,本想回到北京送老师一程,但听朋友说,老师的遗愿是不搞遗体告别。后来从媒体上才知道,老师是把遗体捐献了。

转眼间又十年,每当遇到令人窒息的压力的时候,我总能回想起老师的笑容,他的笑容也总能让我充满力量。他送给我的两本小书,我也一直珍藏着,或许老师的目的正是想用这两本书表达相对我说的话。

无论健康还是疾病,谁的人生不是一场修行?

面对短暂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活,应该怎样不使我们的生命活得潦草,或许,这正是史铁生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三生石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