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一个港 三代人!讲述70年的变与不变

一个港 三代人!讲述70年的变与不变

时间:2023-05-19 18:37:39

相关推荐

一个港 三代人!讲述70年的变与不变

刘鸿飞,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在码头边度过童年,习惯枕着甬江水入睡,将汽船鸣笛声当做摇篮曲。而他的父亲刘祖良,曾是宁波港老三区首批码头调度员。从内贸到外贸,踩着港口改革开放的步伐;从人工到机械,经历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从漫天煤灰到窗明几净,享受环保理念提升的成果……甬江船鸣与人声共振,东海潮涌与欢笑和鸣,从宁波甬江码头到北仑港区,再到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浙江港口发展变迁史,浓缩在这一户家庭三代码头人的日日夜夜。

1997年,刘鸿飞在满是进口装备的北仑集装箱码头。

第一代港口人背出“甜”与“咸”

背过白糖、背过大米、背过面粉、背过水泥。新中国的第一代港口人,压弯脊背,把江浙人的甜与咸,米与面,屋檐与高墙,由东海之滨辗转至吴越山川。

刘鸿飞的父亲刘祖良曾任宁波老外滩搬运公司工会主席,宁波港老三区成立后,第一批调入作业区,成为了码头调度员。在刘鸿飞的记忆中,父亲调度的船,最远也不过是从东北来的。那时,七八吨到几十吨的木船,装载着几十种货物,从大米、稻谷、棉花,到黄沙、水泥,涵盖了吃、穿、用。“主要货物是东北大米、海南白糖等,每单也只有几百公斤。”刘鸿飞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辈人,卸货方式是最传统的人力滚装式——将一包包货物放在木板上,从船上滚下来。在地面等待的工友,每人背上一包,用脊背将50公斤的货物运送出去。

“宁波港老三区成立之初,只有一座浮码头。随着潮水的涨落,浮码头与引桥的坡度变化很大,形成最大有30度以上的坡度,小车上去需要几个人一起推,下坡要用滑轮溜,装卸工及车辆上下安全隐患很大。”刘鸿飞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宁波港仅有两个3000吨级的浮码头、1个木平台码头和1个吊台木码头。1台1吨吊机是当时宁波港最大的起重机械,港口年吞吐量只有七八十万吨。

上世纪70年代的宁波港口。

现代化巨轮成了家门口的常客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浙江迎来越来越多的外轮,曾让刘鸿飞艳羡不已的现代化巨轮也成了家门口常客——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矿石船舶,来自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的木材运输船……

1980年11月14日,刘鸿飞从父亲手中接棒,成为宁波港务局的一名码头装卸工。2年后,刘鸿飞调至吊输队,成为一名内燃吊机司机。彼时正值国务院批准宁波港对外开放后不久,宁波口岸恢复进出口货物,正值壮年的刘鸿飞赶上了宁波发展史上的重大节点,港口成为他“看世界”最直接的窗口。在这里,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艘外轮——“骑兵号”。

初见“骑兵号”轮时的画面历历在目。那一天,往日里多和“小船”打交道的刘鸿飞,站在耀眼的阳光下,抬头打量着雄踞在跟前的5000吨级庞然大物。

登船工作,钻进香港的吊机,刘鸿飞马上感受到了不一样——“好舒服呀,他们的吊机里有空调,还很干净,保养得也很好。”言及此,刘鸿飞微微抬头,眼睛微眯,视线穿过记者,似乎再次触摸到那台香港吊车,凉爽的空调风穿过时光,再次吹拂着他的白发。当年刘鸿飞驾驶的16吨内燃机轮胎吊车,驾驶室后就是柴油发动机,作业时恍若身靠熔岩,吊机内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香港吊机干净凉爽的工作环境,羡煞了刘鸿飞。

1984年5月,宁波市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同年宁波口岸正式开辟国际集装箱业务。1991年,刘鸿飞被调至刚刚竣工投产的北仑集装箱码头,又赶上了集装箱业务蓬勃发展的日子。据宁波海关志记载,1995年宁波口岸国际航行船舶达到2945艘次,间增长了6倍多。

4月,鼠浪湖码头迎来40万吨巨轮。 南希 摄

卸货全靠“中国造钢铁巨人”

5000吨的船,是彼时让刘鸿飞叹为观止的庞然大物。而今其子刘雄波迎来送往的,则是40万吨级巨轮。

目前,全球运输矿石的轮船最大吨位为40万吨,我国能够停泊这一类型轮船的泊位仅7个,其中舟山鼠浪湖码头就有2个。

9月23日,宁波舟山港舟山鼠浪湖码头迎来第一艘40万吨矿石船“远见海”靠泊作业。此后,“稀客”变“常客”,截至4月底,已有76艘次40万吨级巨轮在此停泊作业。

一路经过斗轮机司机、父亲做过的港口指导员和爷爷做过的调度员等岗位历练,刘雄波如今成长为舟山鼠浪湖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经理。刘雄波说,如今矗立在鼠浪湖码头上的卸船机、装船机,全都是国产,并且以不逊色于进口的品质装卸运输着千万吨货物。锃亮的钢铁臂在港口挺立,向每艘远道而来的巨轮给予“中国拥抱”。

“现在我和我父亲的工作方式,真是天差地别。”言及港口发展变迁,刘雄波感慨道。父辈祖辈装卸货作业现场人头攒动,安全可控度低;如今只需要安坐操作间,通过百多个监控和红外设备,就能实现流程管控和全程监控预警,基本实现机械代替人工的转变。

工作环境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爸爸从港口回来,身上常常满是煤灰,只有眼白是白色的。现在码头对环保的要求也更高,装备了洒水系统、堆场喷淋,全封闭的皮带机运输廊道中采用水雾炮实现对封闭区域的扬尘控制。”刘雄波说。

坐在宁波老家,刘雄波通过电话,与同事商讨第二天一艘40万吨船进港靠泊的相关准备工作。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刘鸿飞对记者说:“我当年工作所在的宁波港老三区如今已经基本废弃了,因为没有几十吨的小船了。”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很满足,没有新中国,我们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口岸开放了,外贸船舶也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通讯员 南希 洪宇翔

特约记者 夏雨

本文除署名外由 浙江记者站 供图

推荐阅读

1

交通运输部:八项措施推动ETC安装使用

2

多省份迅速行动 研究部署推动ETC发展应用工作

3

建产业互联网“大厦”,服务企业“拎包入住”

4

《快递暂行条例》实施一年,效果如何?

5

探秘 | 海上生活什么样?记者跟随“育鲲”轮访问柬埔寨

责编/郭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